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模块四日常和换乘客流组织
4.2日常客流组织车站日常客流组织分类:乘降和限流组织进出站客流组织售票和监票组织乘客进出站线路图4.2.1进出站客流组织进站询问买票换乘下车上车旅行出闸补票出站入匣候车注:若乘客使用IC卡则省略了买票环节。1.进站客流组织•(1)乘客经出入口、楼梯、自动扶梯(或垂直电梯),通过通道进入车站站厅层非付费区。•(2)乘客到达车站站厅非付费区,在自动售票机(ticketvendingmachine,TVM)、客服中心或临时售票亭购票后检票通过进站匣机进入付费区,持储值票的乘客可直接检票通过进站匣机进入付费区。•(3)持有车票的乘客经过进站匣机验票进入站厅付费区后,再通过楼梯、自动扶梯(或垂直电梯)进人站台层候车。•(4)乘客到达站台后,应站在黄线内候车,通过导向标志和乘客资讯系统选择乘车方向及了解列车到发时刻。•(5)列车到站停稳、开门后,乘客须按先下后上的顺序乘车,站台工作人员要注意防止乘客抢上抢下。2.出站客流组织•(1)乘客下车后到达车站站台,经楼梯、自动扶梯(或垂直电梯)进入站厅层付费区。•(2)出站乘客通过出站匣机(单程票出匣时将被收回,储值票将被扣除相应票款)进入站厅层非付费区。•(3)车票车资不足(无效车票)或无票乘车的乘客须到客服中心办理相关乘客事务处理后,方可出匣。(4)乘客通过导向标志找到相应的出入口,经通道、出入口出站。4.2.2售票组织和监票组织1.售票组织•(1)自动售检票(autofarecollection,AFC)系统启动后,乘客购票时可选用半自动售票机(bookingofficemachine,BOM)或自动售票机购票,在半自动售票机前应组织乘客有序排队,进行购票和充值。•(2)车站可利用导流带等设施组织排队,排队方向应以不影响其他乘客通行为宜。•(3)在自动售票机前组织乘客购票时,要尽可能充分利用自动售票机分散购票,避免乘客大量集中于少量售票机处。•(4)单程票售票量较大的车站,可在低峰时段预处理车票,以便高峰时直接售票,缩短发售车票的时间。2.监票组织•(1)AFC系统启用后,乘客进出车站时均需检票。在进行监票组织时,应出站优于进站的组织原则。•(2)乘客进站时,应组织乘客由进站匣机进站,提示乘客注意进站匣机上方显示的标识设备正常的绿色箭头。•(3)乘客刷卡进站时,应指导乘客右手持票,站在匣机通道外,顺序刷卡进站。•(4)对于无票乘客,先引导其至自动售票机或半自动售票机处购票,再检票进站。•(5)当大量乘客集中进站时,要组织乘客排队进入,避免在匣机前出现争抢现象,以及乘客因操作不正确或因车票问题无法通过而造成的拥堵现象。•(6)在乘客排队进站时,队伍不能阻挡出站通道和路径,以确保出站乘客能够顺利出站。•(7)乘客出站时,应组织乘客由出站匣机出站。当乘客使用一卡通时,指导乘客右手持票将车票投入回收口,验票通过。•(8)对于持有大件行李或行动不便的乘客,应引导其由宽通道匣机通过。•(9)对于携带儿童的乘客,提示其儿童应先于成人进入阐机通道。•(10)匣机分为进站匣机、出站匣机和双向匣机。进站匣机和出站匣机必须按照设定方向使用。双向匣机可根据客流状况进行调整,调整时须保证优先满足出站客流的需求,同时尽量减少进出站客流的交叉,提高通行能力。4.2.3乘降组织和限流组织1、乘降组织•(1)当乘客到达站台后,应向乘客宣传在车门标志线的位置上排队候车。•(2)对于没有安全门的车站,应告知乘客站在黄色安全线以内候车,不要探身望,以免发生危险。•(3)当列车进站时,应关注乘客安全。有安全门的车站,要防止乘客倚靠或手扶安全门,避免安全门开时乘客被夹伤或摔倒,没有安全门的车站,要确保乘客站在黄色安全线以内,特别要注意站台车尾的位置,避免有乘客跳下或跌下站台,发生危险。•(4)列车门开启后,应组织乘客先下后上,请候车乘客站在车门两侧,待下车乘客全部下车完毕后再让候车乘客上车,避免乘客拥堵,提高乘降效率。•(5)当关门提示铃响时,应阻止乘客抢上抢下,请其等待下次列车,防止车门夹伤乘客和影响列车正点发车。•(6)当车门关闭后,要观察车门关闭状况,当发现车门或安全门未正常关闭时,应分析原因,若是因为乘客或物品被车门夹住,则应协助取出并劝导乘客等候下次列车或征求乘客同意后帮其完全进入车厢;若为设备原因,则应按相关作业办理程序进行处置。•(7)当楼梯边缘与站台边缘较近时,应尽量疏导乘客不要在此处滞留,以保证足够的通行空间,防止因为拥挤而发生意外。•(8)加强对站台四角的巡视,防止乘客进入这些区间。•(9)要阻止乘客跳下站台捡拾掉落的物品,及时使用工具为乘客提供拾、捡服务。2.限流组织(1)减缓进站速度。(2)分批放入。(3)出入口单向使用。(4)封闭出入口。(5)换乘限流。(1)减缓进站速度。•当采用减缓进站速度的限流方式时,站务员可将出入口或通道的使用宽度缩小,售票员可采取减缓售票速度等措施。(2)分批放入。•当采用分批放入的限流方式时,站务员应关闭出入口等控制点处的大门,在短时间内阻止乘客进站,并根据值班站长的指示,分阶段将乘客放入。(3)出入口单向使用。•当采用出入口单向使用的限流方式时,站务员在站厅或站台进行宣传组织,引导出站乘客由指定出口出站;同时,在只出不进的出入口处,阻止乘客进站,引导其到指定入口进站。(4)封闭出入口。•当采用封闭出入口的限流方式时,站务员应关闭各出入口的大门阻止乘客进站,允许乘客出站,并向乘客解释车站状况,疏导乘客乘坐其他交通工具。(5)换乘限流。•当采用换乘限流的方式时,站务员应到换乘通道两端阻止或限制乘客换乘,引导乘客由指定路径进行换乘或引导其出站。小结:1、进出站客流组织2、售票组织和监票组织3、乘降组织和限流组织作业:1、进站客流组织包括哪些?2、售票组织有哪些?3、如何进行限流组织?4.3换乘客流组织4.3.1换乘客流组织的特点与原则1.换乘客流组织的特点•(1)高集中性。换乘站除了具有普通车站的进出站客流外,还汇集有相交线路基至全网多座车站之间的交换客流,由此造成换乘站的客流,住往是普通车站客流量的数倍。•(2)客流流线复杂。由于进出站客流、换乘客流具有不同的出行目的和出行方向,即对应不同的出行路径,因而导致存在多股客流的交织,形成多个冲突点。•(3)方向不均衡性。同一时段、不同换乘方向的客流量存在较大的差异。•(4)短时冲击性。换乘站客流随列车的到达呈现脉冲式的分布现律,在短时间内对换乘设施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当一批客流到达时,在换乘设施的端部会形成拥堵和客流排队现象;当拥堵人数较多时,会带来较大的安全患。2、换乘客流组织的原则(1)随时掌握客流变化规律,经常统计分析客流量,监视客流的骤变,同时密切关注乘客的安全状况。(2)合理设计乘客流向,在站台、楼梯和大厅处尽量减少客流交叉和对流,并设计标线,要求乘客在楼梯和扶梯上尽量靠右行走与站立,有序上下。(3)在客流容易混行的区域,如大厅或楼梯等处,需设置必要的安全线或栅栏进行隔离,以免流向不同的乘客互相干扰。(4)引导乘客在换乘通道内单向流动,避免双方向大客流的相互冲击。(5)完善统一导向标志系统,准确快速地分散客流,避免乘客交叉聚集和拥挤。(6)应尽量为乘客提供方便,减少进出站和换乘的时间及距离。(7)应有站内空气、温度调节设备,并设置无障碍通道。(8)应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客流组织和统一指挥系统。4.3.2换乘客流组织的评价指标与优化1.换乘客流组织的评价指标•(1)换乘行走距离。•(2)换乘时间。•(3)干扰度。•(4)便捷度。•(5)舒适性。•(6)安全性。2.换乘站客流组织的优化(1)内部设施布局的优化。①功能布局优化法。功能布局优化法是通过调整自动售(检)票机及客服中心的位置来达到合理的布局。在优化的过程中,结合车站运营的合理化管理和方便乘客出行的要求,进行AFC设备布局的设计和调整。②引导法.引导法主要依据服务信息和导向标志对客流进行引导。由于换乘站的衔接方向较多,因而应根据客流流向的需求,合理设置导向设备的位置,通过对进站客流、出站客流、换乘客流的明确指引,保证客流的顺畅流动。(2)客流组织运行效率的优化。①物理切割法。•采用物理切割法可以将进出站客流和换乘客流在空间上进行分割以减少对冲点。对冲点的减少可以降低干扰度及缩短换乘时间,使换乘方案更优。物理切割法可以借助移动围栏或其他设施将客流在平面上进行空间隔离,从而理顺换乘站内各方向客流的行走秩序,解决乘客行走习慣与车站布局的矛盾。开辟新的换乘通道也可以作为物理切割法的一种。②提高流速法。•提高流速法是通过选用最短路径来提高乘客的走行速度,相对地缩短乘客对车站设施、设备的占用时间,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流线的流动速度,同时也可以指派站务员、车站公安人员维持各站台和通道的秩序,避免乘客长时间逗留,从而保持各区域的畅通无阻。③源头控制法。•源头控制法是通过控制各种流线的流量以达到疏解流线交叉的目的,减小客流对冲的可能性,车站协调组织各线的运营计划,依据各线高峰时段的客流量确定各方向列车到发点,尽量避免不同方向的列车同时到达,防止乘客密集到达,缩短乘客换乘时间,提高换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小结:1、换乘客流组织的特点与原则2、换乘客流组织的评价指标与优化作业:•1、换乘客流组织有哪些特点?•2、换乘客流组织的评价指标是什么?•3、客流组织运行效率的优化有哪些方法?
本文标题:模块四日常和换乘客流组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938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