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及反思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桃花源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桃花源记》姓名:左增福工作单位:巍山县紫金中学学科年级:八年级语文教材版本:语文出版社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1、桃花源记》乃《桃花源诗》的序文,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它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自给自足、鸡犬相闻、老幼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图景,尽管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存在,重要的是表现了作者陶渊明对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zhe和陶渊明本人的经历由有密切的关系。它因厌恶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官场的营私舞弊而三次辞去官职。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老百姓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心情放松愉快。正是在这种情感的趋势下,诗人以洗练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一幅人间乐园——世外桃源。2、本节课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写作背景;(2)、扫清字词障碍;(3)、能流畅朗诵课文;(4)、基本掌握第1、2段重点词;(5)、能翻译第1、2段。3、扎实掌握这节课,是有效完成后面教学内容的前提和保障。4、通过朗诵,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诗意美;通过听和看幻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及美好愿望。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2)、能准确朗诵课文并基本能背诵第1、2段;(3)积累常用文言虚、实词意义及用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听录音(范读),订正字音;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美;(2)结合课本注释、教师串讲,理解并译出第1、2段;培养学生文言文自读能力。(3)学生反复朗诵第1、2段原文及译文并尽量做到当堂能背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生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通过一年多的相处与了解,我发现,由于我所授课学生属高寒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山区乡,所以语文素养积淀低,自我表现的欲望也不高,语言表达较为不规范。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较差,为此,在上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主要是扫清字词障碍;结合学生手里拥有的《标准教辅》初步了解作者及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在教学时,速度适中,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对于学生的配合要以激励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自信心;本节课一教师串讲、学生朗读、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师生讨论探究句意为主。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学生对阅读、分析问题的技巧的培养,逐步提升他们的思考力及解决语文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1、诵读法:朗读是学生获得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激发思维能力等作用。《桃花源记》是一篇语言优美的诗意美文,只有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学习,学生才能感受文所写意境,同时也才能习语感。2、想象法:想象力对人发展及为重要。《桃花源记》描述的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虚构的故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评价桃源生活。3、串讲法。由于学生自学力有待提升的空间较大,教师适当串讲。能收到知识点准确、明了,甚至启发学生举一反三。4、自主、合作、探究法。新的语文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好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本文时应合理设疑,让学生在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5、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学生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教学重点:1、准确朗读并流利背诵课文;积累常用文言文的意义和用法。2、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并对之评价。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提问式直接导入法。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成语,比喻与外界隔绝的幽静美好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请问,这个成语是哪一个成语?(师生讨论后明确问题答案)教师再提问,这个成语出自那一篇文章呢?明确:《桃花源记》。教师:是的,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田园诗人陶渊明就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景美、人乐,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看课件(幻灯片),听教师问题,思考并积极回答。想象桃源世界的情形。通过思考、听讲、观看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本文的兴趣。二、走近作家作品:边听、边看课件(幻灯片);积累文学常识,便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原是《桃花源诗并序》前面的小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想像新颖独特,后来独立成篇,以“记”为题成为传世名篇。背景资料:1、《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背景资料2、陶渊明陶渊明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29岁那年,他开始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此后,他又做过几任参军一类的小官,每次时间都很短。在这十几中,他的经济状况不断下降。39岁那年,他不得不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然而,“耕织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在亲友的劝告下,他再一次出仕。他做彭泽令时,郡里派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离职回乡,并写了著名的《归去来辞》,表示归隐的决心。从此,他就“躬耕自资”,一直到去去世。陶渊明生活的时代,人才的进退,根本不以德才为依据,而要看门第的高学生根据自身需要摘录笔记。边听、边看课件(幻灯片);学生根据自身需要摘录笔记。于学生理解课文深意,便于学生做好学习笔记。积累文学常识,便于学生理解课文深意,便于学生做好学习笔记。下和财产的多少。这种社会现实对陶渊明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他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希望通过出现实现“大济苍生”的宏愿。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在几次的出仕的过程中,他更明白:自己与那个黑暗与腐朽的社会是多么格格不入啊!他的归隐本是对现实极端失望之故,并且也是实现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原则。边听、边看课件(幻灯片);学生根据自身需要摘录笔记。积累文学常识,便于学生理解课文深意,便于学生做好学习笔记。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放录音、学生听;2、学生试着朗诵,师生订正字音。3、文章以为线索,以为顺序,从桃花源,到桃花源,再到桃花源(或桃源——桃源——桃源——桃源——桃源),一线贯之,层次分明,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明确: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发现——访问——离开(或发现——进入——作客——辞别——再寻)(意思对即可)。学生听、读。看课件(幻灯片)增强听读能力、积累语文素养。增强学生语感。四、教师串讲、学生自主学习积累学生边听边看幻灯片,自主整提高学生的听读文言文常用字词、这里1、2段译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生长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紧接着)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就下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1、2段。2、掌握常用文言文字词。理笔记,有疑问可同桌间讨论,也可以向老师提问。学生边听边看幻灯片,自主整理笔记,有疑问可同桌间讨论,也可以向老师提问。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听读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1、小组之间进行朗诵比赛(发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合理、声音是否响亮,诵读是否有感情);学生代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2、学生朗读自己整理的译文,同学听后平齐翻译的准确性及朗读的状况。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世外桃源——比喻超脱现实社会、不受外界影响的理想中的美好地方。便舍船(舍,shě)屋舍俨然(俨,yǎn)然开朗(豁,huò)阡陌(qiānmò)垂髫(髫,tiáo)怡然自乐(怡,yí)为:动词,作为。缘:顺着,沿着。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异:对……感到诧异。穷:走到……尽头。舍:放弃,离开。阡陌(qiān):田间小路。豁:开阔。交通:交错相通。开朗:开阔,明亮。平旷:平坦宽阔。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俨然:整齐的样子。九、实践反思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也在不断反思,下面我把《桃花源记》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诚望各位专家同行指正!我在设计《桃花源记》第一课时的时候,打算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氛围,但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手段不丰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布置课前预习目标笼统没有细化,加大了检查难度。整体感知切入点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导入新课后,先让学生听范读、然后读课文,结合学生所读订正相关字音;教师串讲、学生整理笔记,明白句意。诚然,本文的重点之一是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但第一课时还不能做到,只能起个铺垫,因此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后,让学生朗读感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朗读的积极性较高,但合作、探究的主动性还有待激发。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工作。
本文标题:《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及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95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