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鉴赏关于作者朱自清(1898—1948),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主要作品有《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等。•朱自清的散文名篇里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其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语言清丽凝练,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都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经典篇目•《荷塘月色》•《绿》•《匆匆》《荷塘月色》背景正值“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作者怀着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的心情,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摘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缕“微风”让这副的荷花图动了起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霎时,荷香如歌,似有若无,花叶颤动,流波溢彩,叶、花、形、色、味浑然一体。人也在微风中全身心地沉醉在这荷塘美景之中了。•《荷塘月色》文章多处使用比喻、通感、叠字等,使得全文语言典雅,充满诗情画意,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绿》•摘录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本文只有四段。第一段只用了一句:“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作者没有详细地描述游览的经过,而只是对瀑布、对梅雨亭作了简洁而形象的介绍。最后,全文以“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一语骤然刹笔,仍然归结到“绿”字上,与开头相照应。结尾与开头的不同处,只加了“不禁”二字,却很传神。连读者也“不禁”要为梅雨潭的绿所惊诧了。•《绿》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手法,从各个角度描绘了梅雨潭水,把自己的感情融汇在这一片绿色之中。在这饱含诗情、充满生趣的绿意中,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爱,升腾着作者向上的激情。真挚充沛的情感,大胆丰富的想象,生动传神的语言,是构成《绿》的诗意特征的主要因素,是《绿》的独特魅力之所在。《匆匆》•摘录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作者把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全文表现了他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焦急、惋惜。•朱自清散文的核心是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他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就是因为这样,朱自清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Theend—————
本文标题:朱自清散文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974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