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章以葫芦脲为受体的的分子识别与组装葫芦脲类主体物质葫芦脲的分子填充模型及传统木桶外型的类比8.1葫芦脲结构8.2葫芦脲的发现1905年Behrend(德国)等利用甲醛和苷脲(尿素和乙二醛的缩合物)在酸性条件下缩合成环制得一种新的大环化合物,当时分析结果确定结构为:C10H11N7O4.2H2O,后来发现其为错误结果。但是该化合物对强酸、强碱均十分稳定。尽管未确定其结构,他仍制备了一系列的金属加合物,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得到了水合物。1981年Freeman等重新研究此反应,得到了一种无色晶状化合物,由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其结构为(C6H6N4O2)6。它是一种具有空腔的桶状大环,顶部和底部两端为羰基氧。因其形状酷似葫芦(Cucurbitaceae),故Freeman等提议用葫芦脲(Cucurbituril,简称CB)命名这种大环化合物,由于其系统命名太复杂,该俗名目前已被学术界广泛接受和使用。8.3葫芦脲合成葫芦脲的合成路线苷脲Day等详细研究了酸催化合成葫芦[5~10]脲中的反应机理以及酸的类型、酸的浓度、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等对产物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H2SO4最有利于葫芦[6]脲的生成,其次是TsOH和HCl,随着H2SO4浓度的降低,葫芦[6]脲在产物中的比例降低。而以HCl催化时,最佳反应温度是100℃。SynthesisofCB[6]andCB[n]homologuesChem.Commun.,2009,619–629SynthesisoffreeCB[10]由于葫芦脲的高度稳定性,其衍生化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2003年Kim等在85℃水溶液中用K2S2O8将葫芦[6]脲处理6hrs,结晶得到了全羟基化葫芦[6]脲,收率45%,可与铂离子成络合物。这是第一次实现葫芦脲的直接官能团化,从而使葫芦脲进一步衍生化成为可能,且该葫芦脲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大大扩展了葫芦脲的应用前景。葫芦[n]脲的直接衍生化X-射线晶体衍射图证实羟基位于葫芦脲骨架结构的外围该反应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有人提出了过硫酸钾氧化机理:缓慢释放出H2O2.提纯:丙酮扩散,重结晶采用类似的方法可以得到葫芦[5,7,8]脲的衍生物。化合物7在NaH的存在下与烯丙基溴化物反应得到烷基化衍生物8,而8可继续与硫醇反应得到10,7也可以与丙酸酐在三乙胺的作用下得到酰基化衍生物9。PathwaytoCB[6]involvingstepwiseadditionofglycolurilmonomer1寡聚葫芦脲合成Step-growthcyclo-oligomerizationroutetons-CB[n]8.4葫芦[6]脲晶体结构及其结构参数Chem.Commun.,2009,619–629葫芦[n]脲结构参数比较CB[n]withoddn(n=5,7)arenicelysolubleinneutralwaterwhereasCB[n]withevenn(n=6,8,10)arepoorlysoluble.Fortunately,CB[n]exhibitgoodaqueoussolubilityunderacidicconditionsorinthepresenceofcertainmetalcations(e.g.Na2SO4)andmanyCB[n]guestcomplexesexhibitgoodsolubilityinwater葫芦脲水溶性固态葫芦脲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葫芦[5,6,8]脲加热到420℃仍不分解,而葫芦[8]脲在HCl中100℃下持续加热会转化为较小的葫芦脲。通过环张力能计算,发现葫芦[6]脲最稳定,葫芦[7]脲略差一些(环张力能约4.2kJ/mol),而葫芦[5,8]脲则要差的多(环张力能25.2kJ/mol)。葫芦脲具有刚性结构,能够与分子和离子形成高选择性和稳定性的配合物,从而在超分子化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全羟基化葫芦[6]脲的尺寸与葫芦[6]脲相当,可以溶于DMSO、DMF等溶剂,最重要的是羟基可以进一步衍生化,而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葫芦[n]脲结构稳定性比较8.5葫芦脲的分子识别葫芦脲是一类拥有内腔的大环穴状配体,其疏水内腔和由极性羰基基团形成的端口,使其具有极强的高度专一的主—客体键合能力。Mock对葫芦[6]脲作为合成受体键合客体分子的性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由于葫芦脲同系物空腔和端口尺寸随着缩合数的增大而增大,从而可以键合各种大小不同的分子和离子。8.5.1脂肪铵离子的识别Freeman报道,酸性溶液,加入一倍量的葫芦[6]脲可以使脂肪胺的甲基质子信号移向高场0.6-1.0ppm,说明两者形成配合物。其中脂肪胺的阳离子端与葫芦脲的羰基偶极的负端键合,而输水客体端基则穿入空腔,相对于溶剂酸性水环境而言,葫芦脲空腔为质子屏蔽区,因此位于内腔的质子呈现较大的化学位移变化。这归因于主体分子12脲羰基的磁各向异性。Mock和Shil等进一步详细研究了葫芦脲与各类脂肪铵离子在酸性溶液(甲酸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可通过1H-NMR和紫外光谱监测。如:向异丁基胺((CH3)2CHCH2NH2的稀甲酸溶液中加入葫芦脲,导致脂肪胺甲基质子谱的减弱,伴随着另一个两重峰的出现,推测配合物计量比为1:1。葫芦[6]脲与各类胺配合物的离解常数(a)StructureoftheCB[6].9n=6complex,and(b)plotoflogKaversuschainlengthfor9n.(9n=H3N(CH2)nNH3)从上表看出:(1)数据中离解常数均较低,说明葫芦脲对这些胺均有极高的亲合力。(2)葫芦[6]脲可包结分子尺寸为0.5nm的多亚甲基链。对正烷基胺的包结配位稳定性为:1234567,正丁胺最稳定。可能是四个碳链的正丁胺能完全充满葫芦脲空腔。更长的链则深至第二个端口外,影响其稳定性。对于二胺,情况与此类似,烷基链含4-6个碳时,稳定性最好。(3)小的环烷基也能被包结,环丁基甲胺环及环戊基甲胺最佳,甚至超过正丁胺。环烷基甲胺离子比相应的环胺离子容易被包结,后者因为立体因素铵离子被拖离极性的羰基而移向空腔中部,影响其稳定性。(4)环己烷分子尺寸太大,不能被包结。(5)苯环是葫芦[6]脲包结尺寸的上限,尽管苯环分子尺寸略大于葫芦脲空腔,但仍可被包结。如:对位取代苯衍生物可被包结,而邻位或间位则不能,立体位阻起了主导作用。其中对位取代苯包结后,其主体笼形结构发生明显变形。因此多数芳胺的配合物稳定性均较弱。与环胺不同,在苯环与铵离子间引入一个亚甲基,其稳定性显著下降,因为苯环占满空腔,引入亚甲基会使铵离子远离羰基,影响其稳定性。(6)铵离子可与葫芦脲端口6个羰基交替形成三个氢键,。小分子胺有利于形成这种氢键,但是较大客体分子,则因为碳链完全占据空腔,对称性氢键会迫使分子采取不利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构象。根据结构模型发现,氮上两个氢质子形成氢键,而另一个伸向外腔。ValuesofKa(M1)forhost–guestcomplexesofCB[6]–CB[8]withvariousguestsCB[6]–CB[8]对其他有机胺分子的识别Kineticandthermodynamicself-sortingThehalf-lifefordissociationofCB[6].25is26years—approximately100-foldslowerthanavidinbiotinpH调控包结模式HighvaluesofKrelwithCB[7]andCB[8]8.5.2有机染料客体大小适合的染料分子与葫芦脲可形成比较稳定的包结配合物。由于众多染料分子疏水性较强,可与葫芦脲空腔产生疏水相互作用非线形染料分子必须变形,以适合葫芦脲的刚性腔体。线形分子如苯酚蓝与葫芦脲(Ks=93dm3/mol)的包结配位比-环糊精(Ks=1.3dm3/mol)稳定.酸性条件下苯酚蓝易于分解形成苯醌和对位二取代的苯胺。葫芦脲的包结配位使其稳定性大增,如在0.10mol/dm3盐酸溶液中其分解速率很低,苯酚蓝半衰期为7小时,而无主体仅3分钟,-环糊精存在时也仅为7分钟。有些极性很强的分子,在水中溶解度很好,如骨螺紫为有4个电负性氧的铵离子,虽可能与葫芦脲的极性羰基端口存在相互作用,但在酸性溶液中没有观察到稳定化作用,说明其没有进入主体空腔。尺寸匹配对包结配位影响极大Neugebauer和Knoche利用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葫芦脲与4-氨基-4’-硝基偶氮苯(分散橙3,DO3)和4,4’-二氨基偶氮苯(Diam)在盐酸水溶液中的包结配位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研究发现葫芦脲与偶氮染料形成1:1配合物,在酸度1mol/dm3以下时,DO3与葫芦脲按下式进行分步配合反应。第三步为控速步。两种染料均可与葫芦脲形成稳定配合物。葫芦脲对染料的包结在纺织工业中有重要研究意义。NNH2NNO21:2host:guestcomplexe8.5.3金属离子葫芦脲对金属离子的包结目前研究相对较少Buschmann等报道了在水溶液中葫芦脲对碱金属离子和其他阳离子的配合作用。葫芦脲在纯水中溶解度极低,因此采用了含有不同金属离子浓度的饱和溶解法。主客体间形成了化学计量比1:2的配合物。因为两个金属离子键合点位被刚性空腔隔开,第一个阳离子的键合不会影响第二个阳离子的键合,所以Ks,1和Ks,2基本相当。•葫芦脲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是基于葫芦脲羰基基团对电荷稠密的阳离子是优良的给体,其与金属离子的配位优于冠醚。•葫芦脲刚性结构阻止配位过程的构型变化,因此所有给电子原子均处于一个平面,有利于键合。•羰基键较之醚键,极性更高,对键合有利。葫芦脲与18-冠-6比较,前者与阳离子的键合能力更强。葫芦脲与(2,2,2)-穴醚对金属阳离子的键合能力相当,配合物常数(除H+,K+外)均处于同一数量级,甚至葫芦脲更高。(K+半径0.138nm与穴醚0.14nm匹配理想,因此(2,2,2)-穴醚与K+的配位稳定常数优于葫芦脲。Knoche和Buschmann以对甲苄胺离子(MBAH+)作为指示剂测定了碱金属离子和铵离子与葫芦脲的包结配位作用。结果表明:葫芦脲与金属离子形成1:1和1:2配合物,前者占主导地位。后者只有在金属离子浓度很高时才形成,可能是同性离子存在静电排斥作用。Na+半径为0.102nm与葫芦脲端口直径0.40nm差别较大,尺寸并不匹配,但其形成的配合物最为稳定,由此推测,溶剂分子可能参与配位过程。葫芦脲与一些阳离子的配位稳定常数(lgKs)与离子半径对应图Kim等通过向溶于0.2mol/dm3硫酸钠水溶液的葫芦脲中扩散乙醚的方法得到葫芦脲与钠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单晶,X-射线研究结果发现,每个端口分别有两个钠离子和五个水分子与羰基作用,形成“盖”式结构,而葫芦脲的空腔还包结了3个水分子。化学式为:[C36H36N24O12)Na4(H2O)10.3(H2O)](SO4)2.10H2O向此溶液中加入四氢呋喃后,观察到THF在葫芦脲空腔的核磁信号。单晶衍射表明THF取代了空腔内的水分子。钠离子与水分子的结构没有变化。葫芦脲-铯配合物作为主体分子包结和释放四氢呋喃客体分子将硫酸钠换为氯化铯,Kim等发现葫芦脲每侧端口仅通过四个羰基结合一个铯离子,形成类似上面钠离子的盖式配合物。此时葫芦脲空腔则仅有一个水分子。向其中加入THF分子,同样观察到THF进入空腔的信号,晶体结构表明一个铯离子被包结在端口,而一个THF包结到葫芦脲空腔。而当加入酸后,离子和THF分子分别从葫芦脲端口和空腔解离出来。因此可通过改变溶液酸碱度来控制葫芦脲对底物分子的配位作用,为人工受体可逆地结合模型底物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葫芦[8]脲与[Cu(环胺)(H2O)]2+的配合物包结在葫芦[8]脲中的环胺,其内部还可以再结合Cu2+等金属离子,形成[Cu(cyclen)(H2O)]2+,Cu2+处于5个配位键的中心,水分子被键合在环胺中轴线的上方,并略有倾斜。环胺与外部葫芦脲大环几乎平行,二者平面之间存在4°倾角。图
本文标题:超分子化学 葫芦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98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