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学论文 > 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1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一、前言生育观是人们对生育行为的看法、态度与倾向,它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并且由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决定。生育观直接支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生育水平、人口结构和发展。一般来说,普遍认为的生育观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人们对于生育的目的和看法,生育性别的偏好,理想子女数以及子女价值。在我国,上个世纪70年国家实施计划生育以前和开始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强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到21世纪,城市和农村生育观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了解当今社会城市和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及原因和发展趋势,我们对贵州大学部分学生及其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现阶段的在校的大学生大多出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正是我国大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和市场经济建设的时期,大学生多是“八零后”“九零后”,是直接受到计划生育影响的群体,所以通过对他们的调查可以直观的认识到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在计划生育政策广泛宣传的背景下,他们的生育观更具有参考价值。而四十到五十的中年群体是在计划生育实施的背景下生育的,他们经历了计划生育政策从实施到渐入正规的过程。所以他们的调查结果也是不可忽视的。而七十岁左右的老年人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因为他们并没有受到计划生育的影响,作为“六零后”的父母,他们的生育观也值得研究。由于调查主题范围很广,我们的调查主要锁定在贵州省的范围内进行。方法2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适当的采访和网上搜集文献资料进行辅助。二、总体现状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由于国家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加大对树立正确生育观的宣传普及,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的学生的家庭的生育数量都正逐渐减少。城市家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农村地区也出现了少数独生子女家庭,平均每个农村家庭的子女数量,保持在2到4个。根据贵州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2010年贵州省家庭平均规模为3.24人/户,比上次人口普查减少了0.47人。由于当今社会的工作压力大和养孩子的成本花费太高,同时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在不断提升,城市和农村的受教育程度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城市和农村的生育观在对生孩子目的、数量、孩子性别以及孩子价值认知上虽仍有差距,但是已明显地开始逐渐缩小。(一)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调查问卷结果柱状图01020304050607080ABCDEFGH1234567891011123调查问卷结果表ABCDEFG136412725377047525126563858341372750827509251141106(0个)16(1)48(2)7(2)11121281420127543102134899671453203015243771066016333412162本次问卷调查共100份,有效问卷77份。其中男性占46%,女性占54%。非独生子女占93.5%,独生子女占被调查人数的6.5%。被调查者来自农村的占总数的84.44%,来自城市的占总人数的15.56%。关于是否有规划计划的结婚年龄段方面。35.06%的人有计划结婚年龄,剩下的却没有。而在关于具体规划年龄方面,18至22岁有5%,23岁至25岁的占7.79%,26岁至30岁的占54.54%。说明“晚婚晚育”的观念不光占据了城市人的心中,也逐渐得到农村居民的认同。这与教育的发展,计划生育的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关于生男生女的问题上,希望子女的性别为男的占32.47%,希望子女的性别为女的占14.28%,认为自己的孩子,性别无所谓的占53.25%。说明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生育观也发生了变化,对子女性4别的要求逐渐淡化,这与被调查者大多为学生且所在校园处在省会城市,信息量大、变化快有关。在对子女个数的希望上,有成为“丁克一族”的占6%,只想要一个子女的人占20.78%,希望“儿女双全”的人占62.34%。剩下的10%的人想要7个以上的子女。说明随着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逐渐完善,养老工作与城市的差距缩小等综合原因,人们的特别是农村的生育观逐渐趋向科学和理性。在谈到对“丁克”这种人群的看法时,15.58%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可以借鉴的生活方式。1.3%的人认为这是令人敬佩的并希望向那方面发展。36.36%的人认为,一个人在一生中结婚生子是正常现象,“丁克”不可理喻。18.18%的人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丁克”是对家庭不负责任的表现。25.97%的人持其他观点。但大多都表示是对“丁克”的不赞同。说明“丁克”这一新兴人群的出现,虽然引领一代潮流,但是在大多数人眼中,并不认同这种行为,就算对此不反对,但是亦不会加入其中。说明传统生育观念仍然对人们有很大的影响。在谈到对生育的看法时,9%的人认为“多子多福”,生孩子对今后也是一种依靠。70.13%的人认为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3.9%的人即使结了婚也不打算要孩子。12.9%的人对此没有计划过。2.6%的人持其他态度。说明大多数人都已树立了正确的生育观念。但仍有部分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这部分人以“六零后”及“六零后”的父辈居多。62.33%的人认为,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生男女性别比例一直持续偏5高是重男轻女的结果。11.69%的人认为是性别鉴定等医疗科技的发展所导致的。11.69%的人则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现象。7.79%的人认为是个人喜好所致。9%的人持其他观点。说明老一辈的传统生育观念对年轻一代的成长依然有很大比例的影响。68.83%的人在所在的地区接受树立正确生育观的宣传教育特别频繁。25.97%的人认为在生长的地区的生育观宣传教育很少且不是很全面。只有3.8%的人认为对生育观的教育基本没有。说明国家仍需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力度。在谈及近年人口出生率持续较较低的原因时,31.16%的人认为工作压力令人无暇抚养孩子。48%的人认为养孩子的花费太高时造成出生人口减少的原因。9%的人认为社会时尚生活的追求使人们选择不生孩子。12.99%晚婚、晚育教育的普及是主要原因。7.79%人认为这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引起的。7.79%人认为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和农村的物价水品提高,抚养子女的成本随之加大,促使人们少生,并逐渐向优生发展。在谈及对城市或农村生育观发生变化的原因时,42.85%的人认为,这是树立正确生育观教育的普及导致的;44.15%认为是义务教育的普及,人们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导致的。15.58%社会舆论导向,导致生育观发生改变。20.77%的人认为现代化生产节奏导致生育观改变。7.8%的人持其他观念。可以看出,推行计划生育,加大优生优育力度,在贵州对人们已经形成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共识。而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人们对生育方面的问题有了6重新的认识,这正是人们综合素质提高的表现。(二)其他数据资料的结果在《2011年贵州省年鉴》的《常住人口表》中可以看到城镇人口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1002.25万人上升到1176.25万人。这与城镇化的推进有关。乡村的人数却呈现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2727.75万人上升到2302.75万人。虽然农村人口仍然是城市人口的两倍,但已经出现明显下降,这与社会变迁,无数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打工有关,与农村城镇化推进有关,更与计划生育的推进有关。而男性常住人口与女性常住人口,男性由2005年的1920.55万人下降至2010年的1797.43万人。女性由2005年的1809.45万人下降至2010年的1681.57万人。说明人们的诸多观念发生了变化,包括生育观也发生了改变。但在性别比例中可以发现,男女比例由2005年的106.14上升到2010年的106.89,说明男女比例不均衡仍然存在,虽然人们在量上已经科学控制孩子的数量,但是在性别方面,很多家庭仍有一定程度的重男轻女思想。出生人数由2005年的54万人下降至48.52万人,也说明贵州省的生育观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多子多福向少生优生发展。死亡人数由25.00万人,减少为22.76万人。说明养老制度逐渐完善,老人的身体也越来越好了。从《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指标》中可以看出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人口由303.85万人递减到-185.64万人。说明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增加,这与人们对生育观念有了更为正确的认识相符合。家庭平均7规模为3.24人,比上次减少了0.47人。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数为183.88万人,比上次人口普查116.81万人。接受大学以下的教育人数也比上次人口普查多。说明人们受到教育的程度逐渐提高。从《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147元提高到14143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6156元上升至100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77元上升至3472元。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的数量都有所提高。可以看出,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生活水平的上升也使得人们的生育观向优生优育转变。三、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与以往相比,城市和农村的生育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地区的生育观与城市正在逐步缩小。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传统生育观念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虽然在关于生男生女的问题上,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生育观也发生了变化,对子女性别的要求逐渐淡化,对男孩的执着也逐渐消失。但我们看到希望子女的性别为男的占32.47%,希望子女的性别为女的占14.28%,说明仍然有一部分的人希望生孩子是男孩,对孩子的性别存在偏见。在谈到对“丁克”这种人群的看法时,15.58%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可以借鉴的生活方式。1.3%的人认为这是令人敬佩的并希望向那方面发展。说明虽然有人觉得“丁克”可以借鉴,但是却鲜有人愿意付诸8实现。80%左右的人对“丁克”都是不赞同的。说明“丁克”这一新兴人群的出现,虽然引领一代潮流,但是在大多数人并不赞同。说明传统生育观念仍然对人们有很大的影响。(二)高学历的人晚婚晚育,甚至不生育。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反而超生严重。城市高学历群体逐渐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了少生甚至不生的生育观(如“丁克”观念),而农村的教育程度低,生的孩子却很多,这不利于我国人口素质、人口质量的提高。(三)部分地区计划生育的宣传力度需要有待加强68.83%的人所在的地区的树立正确生育观的宣传教育特别频繁。25.97%的人认为在生长的地区的生育观宣传教育很少且不是很全面。只有3.8%的人认为对生育观的教育基本没有。说明国家仍需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加计划生育的宣传力度。(四)原因分析1.城乡生育观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归根到底是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生育观这个社会意识是否科学。城市居民的收入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费用也随之提高,相应的抚养子女的费用即生育孩子的经济成本也随之提高。人们不愿为生孩子而承担更多的压力,希望子女的质量得以提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更强烈。人们会把更多的金钱和精力花在子女身上,形成“少生优生”生育观。相反,农村居民收入低,生活水平和生活费用低,9抚育子女的经济成本低,所以,农村居民希望多子。2.城市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们的生活有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如城市健全,只有靠多生孩子增加劳动力来增加收入,保障家庭生活。3.养老方面,城市养老工作做得好,能够做到老有所终、老有所养,人们不再为了养老而生儿育女。农村的养老问题因国家资金问题不如城市健全,所以农村多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二)城乡教育水平高低高学历的人集中在城市而文盲半文盲集中在农村,城市居民文化程度较高,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也高,人们更在乎自身的社会价值是否得到实现,对生育问题并不是很在乎。农村居民由于文化程度的限制,对人生的追求比较简单,因此受传统生育观的影响就较深。(三)“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传统生育观的影响经济基础虽然决定着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也存在着一定独立性。生育观也是如此,生育观的形成是长年累月,一个民族的积累过程,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变化相较于农村而言日新月异,所以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本文标题: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980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