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概述:1、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刺激→神经冲动→传入神经→中枢→大脑皮质→产生感觉2、大脑皮质(整合感觉信息)→传出纤维→脑干→脊髓的运动神经元→躯体和内脏效应器→引起效应运动因此在神经统内存在两大类传导通路:●感觉(上行)传导通路●运动(下行)传导通路一、感觉传导通路(一)本体感觉(深感觉)传导通路主要传导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时产生的感觉。如闭眼时位置的感知。通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此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本体感觉传导深感觉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精细触觉(辨别两点间的距离、物体的纹理粗细)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包括非意识性感觉(传至小脑)意识性感觉(传至大脑)1、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受器、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薄束、楔束脊髓后索周围突脊N节中枢突、内侧丘系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部分中央前回进入形成上行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纤维经中央管腹侧交叉至对侧上行形成上行丘脑腹后外侧核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其周围突分布到躯干、四肢的肌、腱、关节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其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后索形成上行的薄束和楔束。第二级神经元胞体在薄束核和楔束核内,二核分别接受薄束和楔束的纤维;并发二级纤维在延髓的中线形成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上行称为内侧丘系。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此核接受内侧丘系的纤维;发第三级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此通路如受损,患者在闭眼时不能确定相应各关节的位置和运动方向,以及皮肤的两点间的距离辨别觉。2、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周围突脊N节中枢突脊髓终止于发出纤维在同侧侧索内上行形成C8-L2节段胸核脊髓小脑后束经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周围突脊N节中枢突脊髓终止于发出纤维在同侧和对侧的腰骶膨大Ⅴ-Ⅶ层外侧部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脚旧小脑皮质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二)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的传导通路此通路又称为浅感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1、躯干、四肢的痛温觉、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合称脊髓丘脑束)周围突脊N节中枢突躯干、四肢皮肤的感受器脊髓背外侧束(痛温觉)后束(粗触觉、压觉)上行脊髓灰质ⅠⅣⅦ层细胞发出纤维上行1-2个节段,经白质前连合至对侧外侧束、前束内上行形成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上行丘脑腹后外侧核发出纤维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其周围突分布到躯干、四肢皮肤的感觉器;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止于同侧的后角。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同侧脊髓后角的部分神经元,由此发出二级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组成脊髓丘脑束。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此核发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如损伤脊髓丘脑束或脊髓丘脑束以上部分,可现伤面以下对侧痛、温感觉消失。2、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皮肤、口鼻腔粘膜相关感受器周围突中枢突进入脑干三叉N节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上行形成三叉丘系三叉N脊束核(接受痛、温觉)三叉N脑桥核(接受触压觉)上行发出纤维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下部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其周围突经三叉神经分布于头面部的皮肤、以及口、鼻粘膜等处;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进入脑桥。第二级神经元胞体痛、温觉在三叉神经脊束核,触觉在三叉神经脑桥核,二核发出二级纤维交叉至对侧组成上行的三叉丘系。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由此发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下部。如损伤三叉丘系或以上部分,可出现对侧头面部痛、温觉障碍。(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鼻侧半纤维交叉颞侧半纤维不交叉端脑距状沟两侧的皮质(视区)视锥C视杆C双极C节C轴突形成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发出纤维组成视辐射内囊后肢外侧膝状体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N副核动眼N睫状N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收缩两瞳孔缩小1、视觉传导通路: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眼球视网膜的双极细胞,它接受光感受器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冲动。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仍位于视网膜的节细胞,它接受双极细胞的纤维;发纤维在视神经盘处合成视神经,入颅后形成视交叉,再延续为视束。视交叉中,仅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进行交叉;来自两眼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外侧膝状体,它接受视束的纤维,发纤维组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大脑距状沟两侧的视区皮质。视野的概念及投射至视网膜交叉关系:鼻侧→颞侧;颞侧→鼻侧;上→下;下→上视觉传导通路的不同部位损伤引起不同的视野缺损(1)一侧视神经损伤→该眼视野全盲(2)视交叉中交叉纤维损伤→双眼视野颞侧半偏盲(3)视交叉中不交叉纤维损伤→一侧视野鼻侧半偏盲(4)一侧视束及以后部位损伤→双眼病灶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如左侧受损可使左眼的鼻侧半和右眼的颞侧半视野偏盲)。2、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光照一侧瞳孔后,可引起两眼的瞳孔缩小的反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一侧的反应称为直接对光反射;未照射侧同时也反应称为间接对光反射。视神经损伤患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动眼神经损伤患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消失临床意义:反射消失→病危反射的通路如下: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束→中脑的顶盖前区(位于中脑和间脑交界处的细胞群)→双侧的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换元→瞳孔括约肌→双眼瞳孔缩小。(四)听觉传导通路第1级神经元为蜗螺旋神经节的双极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内耳的螺旋器(corti器);中枢突组成蜗神经,与前庭神经一起,在延髓。脑桥交界处入脑,止于第2级蜗神经腹侧核和背侧核。此二核发出的纤维在脑桥背、腹两部之间横行越至对侧,组成斜方体,至上橄榄核的外方折向上行,是为外侧丘系,向上经中脑被盖的外缘,主要止于下丘,下丘再发纤维到内侧膝状体,自此发出纤维组成听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听区(颞横回)。蜗神经腹侧、背侧核的纤维除直接形成对侧的外侧丘系外,也有些纤维在听觉通路上的某些中继性核团(如上橄榄核等)换元,以后再加人同侧或对侧的外侧丘系,故听觉冲动是双侧传导的。若一侧外侧丘系及其以上的听觉传导通路受损,不产生明显的症状,但损伤蜗神经、内耳或中耳,则引起患侧听觉障碍。(五)平衡觉传导通路:至中枢部不清(六)内脏感觉传导通路: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二、运动传导通路大脑皮质→躯体运动效应器,由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两组神经元组成。●上运动神经元(uppermotorneurons):为大脑皮质至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的传出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lowermotorneurons):为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的神经细胞,它们的胞体和轴突构成运动冲动的最后通路。锥体系躯体运动传导通路包括锥体外系(一)锥体系(pyramidalsystem)锥体系包括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包括: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巨型锥体细胞(Betz细胞)及其它类型的锥体细胞;额、顶叶部分区域的锥体细胞。这些神经元的轴突构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1、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tract)中央前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轴突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3/5外侧部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75-90%交叉至对侧下行形成小部分不交叉下行至脊髓经白质前连合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合称皮质脊髓束)对侧脊髓前角C躯干、四肢骨骼肌运动一部分纤维不交叉同侧脊髓前角C躯干肌由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皮质发出的纤维组成,纤维经内囊后肢,中脑、脑桥下行至延髓的锥体,其中大部分纤维进行交叉形成锥体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脊髓的外侧索下行,称皮质脊髓侧束,逐节止于同侧的前角运动细胞;小部分未交叉的纤维则在同侧的前索中下行,称皮质脊髓前束,一般只到达胸髓,止于对侧的前角运动细胞。当一侧皮质脊髓束在锥体交叉以上损伤时,可引起对侧上、下肢骨骼肌瘫痪。2、皮质核束(corticonucleartract)动眼N核、滑车N核、展N核、三叉N运动核、面N运动核上部、疑核、副N脊髓核中央前回下部锥体细胞轴突内囊膝大脑脚底3/5内侧部双侧脑N运动N核(小部分交叉至对侧)大部分止于面N核(支配面下部肌的细胞群)、舌下N核由中央前回下部皮质发出的纤维组成,纤维经内囊膝下行,终止于脑干内的脑神经躯体运动核(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舌下神经核筹),在这些核中,面神经核支配眼裂以下面肌的部分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支配,其余的核团均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支配。一侧上运动神经元(皮质核束)损伤,可出现对侧舌肌瘫痪和眼裂以下的面肌瘫痪。如一侧的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核或脑神经)损伤,则出现同侧相应的肌瘫痪。如损伤面神经或面神经核可出现同侧的面肌全部瘫痪;伤舌下神经或舌下神经核可出现同侧舌肌瘫痪。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它们分别发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锥体系的任何部位的损伤均可引起所支配的骨骼肌瘫痪,但当损伤的部位不同时出现的症状也有不同。一类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上瘫),患者可出现:①肌张力增高,故又称痉挛性瘫痪(硬瘫);②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③肌不萎缩;④出现病理反射(如Babinski征)。另一类为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下瘫),患者可出现:①肌张力降低,故又称驰缓性瘫痪(软瘫);②深浅反射都消失;③肌萎缩;④不出现病理反射。损伤部位锥体细胞及其轴突(锥体束)(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以上的锥体系)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细胞及脑神经、脊神经(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以下的锥体系)肌张力增高降低深反射亢进下降浅反射减弱或消失消失病理反射:如(Babinski征)出现不出现瘫痪特点痉挛性瘫痪(硬瘫)迟缓性瘫痪(软瘫)肌萎缩早期萎缩不明显肌出现萎缩病例脑溢血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症)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二)锥体外系(extrapyramidalsystem)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一切传导路径。包括部分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脑桥核、小脑、脑干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的纤维联系。锥体外系的纤维最后经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止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细胞。主要功能:1、协调锥体系运动功能。2、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运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运动。锥体系发起运动,锥体外系维持习惯性运动。(三)神经化学通路的概念神经系统以传导通路为基础,实现了对机体各类复杂活动的调控。而各类神经活动的本质都是化学过程,不同类型的神经活动往往涉及某种特定的化学物质和某类特定的化学过程。神经系统内存在着胆碱能、胺能、氨基酸能和肽能等多种化学通路,它们通过各自的特定神经递质的参与,对躯体、内脏、心血管、内分泌等各种活动进行调节,并参与睡眠、觉醒、学习记忆等复杂活动。胆碱能通路,以乙酞胆碱为神经递质的神经通路。主要有:①运动传导通路中的下运动神经元。②脑干网结构上行激动系统。③背侧丘脑至大脑皮质的特异性感觉投射。④交感节前神经元。胺能通路,含胺类神经递质的通路,包括:①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能通路;②5一羟色胺能通路;③组胺能通路。氨基酸能通路,可分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类。前者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后者包括γ一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和牛磺酸。肽能通路,肽类物质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内。传导通路小结1、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2、躯干和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3、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路径4、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5、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6、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部位及临床表现7、锥体外系的概念及主要功能
本文标题:第10章 传导通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983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