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本结构及框架图
课本结构及框架图(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六、七章)第五专题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专题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二专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专题人类社会及其规律第四专题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六专题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趋势(第四章)2015/7/42015/7/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第一性问题同一性问题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辩证的唯物论:–世界是在时空中永恒运动和发展的物质世界–物质观、意识观、运动观、时空观•1、物质概念及其意义•2、意识的产生、本质、作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3、运动与物质、运动与静止•4、时空的属性、物质运动与时空–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统一于物质•1、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唯物的辩证法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及其特征–普遍联系观点及方法论意义•(二)客观世界的永恒发展–运动、变化、发展–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永恒发展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三)形而上学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矛盾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矛盾、基本属性及其辩证关系•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普遍原理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质、量、度–质与事物、质与属性、质在认识事物中的作用–量与事物、量在认识事物中的作用–度与适度原则•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对立:相互差异排斥——概念及形式–统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质量互变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辩证否定观–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通过自我否定实现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有着的重要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内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事物的发展经过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周期性过程,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或波浪式的前进运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015/7/42015/7/4第一节认识与实践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二、认识的本质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2015/7/4直观的反映论能动的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谁先谁后,谁决定谁?唯物主义反映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能否相符合?不可知论可知论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小结2015/7/4原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反映论可知论——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2)能动的能动的反映论——直观的反映论(3)结论: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要点结构2015/7/4原理: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认识的结构主体、客体、中介及其关系(2)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3)方法论意义要点结构2015/7/4原理: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作用)人的认识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认识依赖于实践。(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指导作用)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起消极阻碍作用。(3)方法论意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点结构2015/7/4原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首先,反映具有摹写性。人的认识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因此,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其次,反映具有创造性。人对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演、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选择性、建构性、创造性是能动性的基本标志。要点结构观点2015/7/4原理: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实现认识第一次飞跃的条件(2)从认识到实践实现认识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性、条件(3)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认识反复和无限的原因:能力地位、科技条件、事物发展和表现程度等的限制(4)方法论意义要点结构2015/7/4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2015/7/42015/7/4小结自然界人类劳动人类社会社会结构自然的历史过程经济结构观念结构政治结构阶级社会意识形态国家社会动力系统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相对静态考察动态考察2015/7/4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三、社会结构及其运动的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2015/7/4首要问题是:二者何为第一性?谁决定谁?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宿命论唯意志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有两种相互对立的看法2015/7/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唯物史观唯心史观(1)(2)(3)小结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4)2015/7/4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资料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政治结构意识结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的地位及相互关系经济结构(阶级结构)产品分配及由此决定的消费关系一关于社会结构2015/7/4观念结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广义指生产方式狭义指经济关系*社会基本结构图示*返回社会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政治上层建筑)2015/7/4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决定决定反作用于反作用于生产方式内的矛盾运动社会形态内部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上层建筑2015/7/4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2015/7/4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返回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015/7/4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2015/7/4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二)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三)从必然与偶然的辨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2015/7/42015/7/4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015/7/4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二)资本的原始积累•1.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两条)•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2.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生产力条件:大机器生产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政治条件:资产阶级革命2015/7/4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3个知识点)•1.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与联系•2.商品经济的性质: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3.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3个知识点)•1.商品的二因素:价值与使用价值•2.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4个知识点)•1.价值量的决定•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015/7/4•1、劳动价值规律–劳动——产品(自然经济)商品(商品经济)——具体劳动(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价值)–生产——劳动创造价值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等价交换商品-商品商品-货币-商品货币的本质、职能、发展史–劳动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商品生产过剩货币发行使用问题•私有制商品经济矛盾:私人劳动——社会劳动(交换是本质与关键)2015/7/4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二、资本主义所有制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2015/7/42015/7/4•2、剩余价值规律–劳动人身隶属人身依附人身自由(雇佣劳动)——劳动力成为商品–可变资本(劳动力)不变资本(厂房、原材料、工具)–生产m——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资本周转;(加快提高生产率、减员减薪、扩大再生产——两级分化加大)实现m——资本循环保证时间继起、空间并存2015/7/4•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矛盾: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生产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交换无法正常完成——经济危机•马克思关于危机根源的逻辑•资本制度的内生矛盾: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制度——资本和劳动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透支消费—违约率上升—经济危机。2015/7/4第三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第三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015/7/4•◆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职能:对内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本质: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治制度、政权组织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本质是为资产阶段服务的,是服从于资产阶段进行统治和压迫需要的政治工具•◆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段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本质: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2015/7/42015/7/4•3、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竞争——生产集中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扩大再生产——资本集中•私人垄断——金融寡头——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国家垄断——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参与私人资本;宏观调节与微观规制–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没有消除基本矛盾•国际垄断——垄断资本向世界扩张2015/7/4当代资本主义变化(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个体资本所有制、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国家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的演进(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职工参与决策制度、终身雇佣制度、职工持股计划、社会福利制度(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高级职业经理,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2015/7/4当代资本主义变化•原因•(1)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推动;•(2)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结果;•(3)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4)资本主义垄断集团之间激烈斗争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本结构及框架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04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