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产品设计原理_01概述
第1章绪论教学提示对设计、产品设计及工业设计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的正确理解是学好后续各章内容的基础。本章以研究范围由宽到窄为线索,首先较详细地介绍设计的概念、设计原理及设计分类,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产品设计和工业设计的概念及相关内容。目的是使学习者能从整体上了解并把握产品设计原理的知识体系构成。第1章绪论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了解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设计产生、设计目的及对设计限制因素所进行的分析,正确理解产品设计中人、产品及环境三者之间的联系。第1章绪论本章目录1.1设计1.1.1设计的概念1.1.2设计的产生与发展1.1.3设计的产生原因分析1.1.4设计目的1.1.5设计的限制因素1.1.6设计的分类1.2产品设计1.2.1产品及产品设计对象1.2.2产品的构成要素1.2.3产品设计与人的关系1.2.4产品设计的类型1.3工业设计1.3.1工业设计的概念1.3.2工业设计与相关学科的区别第1章绪论1.1设计1.1.1设计的概念1.对设计概念的理解2.“设计”一词的特点3.设计的本质特征何谓设计设计的内涵双重性包容性延展性设计具有创造性特征具有艺术化和科技化双重特征设计与人类生活方式是辩证统一的返回目录第1章绪论1.1设计1.1.1设计的概念1.对设计概念的理解:广义上,设计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通过构思、概念的组织乃至理性化的计划或计算,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将它用明确的手段表示出来,以便用分工或不分工的方式使其目的得以最终实现的一系列行为。如一个社会教育体制的设计、一个组织机构的设计、一项城市交通规则的设计、一座城市的设计等。狭义上,设计指对构成艺术作品的各种要素,在各部分之间或者部分与整体的结构关系上,组织成一个作品的创意过程,如产品设计、包装装潢设计等。返回上一问题什么是设计?第1章绪论1.1设计1.1.1设计的概念1.对设计概念的理解:√存在着客观的需求。√总有新的事物创造出来。√新事物能完成预定的功能,满足预定的要求。√新事物应是给定条件下的“最优解”。返回上一问题设计的内涵?第1章绪论1.1设计1.1.1设计的概念2.“设计”一词的特点:它具有名词和动词的双重性:它避免了“工艺美术”、“图案”、“商业美术”等词语仅包含某种狭义含义的指向性;另一方面,它具有其他概念所不具有的动词和名词的统一特性。约翰·A·沃克在《设计历史与设计的历史》中提出:“像所有的词语和概念一样,‘设计’获得其意义和价值并不仅仅因为它所意指的东西,它同样意指差异性的东西……。另外,‘设计’一词是模棱两可的,它可以指一个过程;或指那个过程的结果;或指运用设计作为手段的产品制作;或指一件产品的外观或总体模式。”返回上一问题特点一:双重性第1章绪论1.1设计1.1.1设计的概念2.“设计”一词的特点:设计包含着复杂而多样的科技内涵以及微妙而深远的人文价值。这样一种人类难以概括和描述的复杂行为和现象,很难使用指向性过于明确的词汇来对应。而“设计”一词不具有明确的倾向性,这种意义的模糊使它在概念上具有调和性,它较好地融合了诸多不同设计行为的共性,而这种共性的相融显然具有学科上的合理性,使得人们可以从更宏观也更基础的视角来研究设计的价值。特点二:包容性返回上一问题第1章绪论1.1设计1.1.1设计的概念2.“设计”一词的特点:格罗披乌斯曾说过:“一般来说,设计这一字眼包括了我们周围的所有物品,或者说包容了人们用双手创造出来的所有物品的整个轨迹。”帕帕奈克认为:“每个人都是设计师。每时每刻我们的行为都是设计。因为设计是人类所有活动的基础。为一件期待得到而且可以预见的东西所作的计划与方案也就是设计的过程。”设计的性质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为创造一种有意义的秩序而进行的有意识的努力。特点三:延展性返回上一问题第1章绪论1.1设计1.1.1设计的概念3.设计的本质特征(之一):一切设计的出发点是人而不是物,研究设计就是研究人类的生活方式,因为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而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在不断演变的。此外,人类的生活方式是设计产生的条件和动因,同时,设计也在不断地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所以,人类的生活方式是设计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是设计的主要动因和基本依据。设计与人类生活方式是辨证统一的返回上一问题第1章绪论1.1设计1.1.1设计的概念3.设计的本质特征(之二)创造性是设计的本质属性。不管设计的创造性因素在每个具体的设计案例中所占的比例是高还是低,它都必然发挥着推动作用,并最终成为评价设计优劣的重要标准。设计思维本身属于创造性思维。设计具有创造性返回上一问题第1章绪论1.1设计1.1.1设计的概念3.设计的本质特征(之三)首先,设计与艺术是分不开的,在20世纪,几乎每一次设计运动都有较为成熟的艺术理论的支持,艺术运动和美学思想为设计提供了美学上的指导。反过来,设计活动或设计作品也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借鉴甚至模仿的对象。其次,设计具有科技化的特征。斯泰芬·贝莱在《艺术与工业》一书中认为:“设计出现在艺术与工业的交汇处,出现在人们开始对批量生产产品应该像什么样子做出决定之时。”设计的创造性特征返回上一问题第1章绪论1.1设计1.1.2设计的产生与发展设计的萌芽阶段从旧石器时代,自觉“设计”开始于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现代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及传播,现代设计学走上了日趋整体化的道路,形成设计科学。赫伯特·A·西蒙于1969年首次正式提出了设计科学的概念;在1981年,他又做出了重要补充,使设计科学体系基本上得以确立。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设计方法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从事和研究设计的工作者提出了一些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特色的设计研究的体系与方法。返回目录第1章绪论1.1设计1.1.3设计的产生原因分析1.物理缺陷2.心理缺陷生理缺陷环境缺陷依赖心理懒惰心理返回目录第1章绪论1.1设计1.1.3设计的产生原因分析1.物理缺陷:人类和某些动物相比,明显缺乏生理上的功能性。因此,人类不能适应其自身的特殊环境,只能将自己的能力投向改造预先构成的自然条件。因为“人的感官仪器装备得很差,仍然处于胚胎状态,自然无力进行防御,只拥有不充分的本能”。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神行太保等形象反映了人类对人体延伸的渴望。轮子是脚的延伸,自行车是轮子的延伸,而飞机则是轮子和自行车的进一步延伸,一切技术都是人体的延伸。返回上一问题生理缺陷第1章绪论1.1设计1.1.3设计的产生原因分析1.物理缺陷不同的自然环境都有它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这些“利”与“弊”常常决定了这些环境中的人们在面对自然时所做的选择,例如:不同的地区常常产生不同的建筑形式,不同的地形也会产生不同的交通工具。同样,不同的环境也造就了不同的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有关这方面的思考,在设计产生的初期显得特别突出和明显,但随着设计中商业和艺术含量的增加,它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在一些更加注重功能的设计活动中,我们仍然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一原则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尤其在人类直接面对生存问题的时候(如环境问题),所以说弥补人类的环境缺陷是设计的重要动因。环境缺陷返回上一问题第1章绪论1.1设计1.1.3设计的产生原因分析1.物理缺陷人的心理缺陷,尤其是情感上的缺陷更是赋予设计活动以丰富性和创造性,例如:我们能否从家庭劳动中解脱出来?这种“懒惰”是设计活动中特有的现象,它激发了人们去创造。另外,人类社会一直在错误中成长,像泰坦尼克号轮船失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等正是对这一问题的真实反映。人类所犯下的这些错误一方面源于设计的失误,另一方面也是设计的最直观动力,它使人们不断地通过新的设计去纠正和挽回已经犯下的错误。心理缺陷返回上一问题第1章绪论1.1设计1.1.4设计目的1.保证功能2.体现易用3.展示快乐基本概念内涵生理快乐心理快乐理想快乐社会快乐返回目录第1章绪论1.1设计1.1.4设计目的1.保证功能这是设计目的中最基本的需求,是人造世界的基本目标和核心内容。由于功能性的基础性特征,它常常不被人所意识到。因为,设计的结果越是“波澜不惊”,则越能体现设计作品的“内力深厚”,一个活动的策划如果非常平静,说明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准备得非常周全;一个产品的使用如果让人忘记了产品的存在,则表示产品在功能方面至少没有什么大的缺陷。返回上一问题第1章绪论1.1设计1.1.4设计目的2.体现易用:“在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使用者实现特定的目标所依赖的产品的效力、效率和满意度。”通俗地讲,易用性就是产品是否好用或有多么好用。人们常把在这方面表现出色的产品称为对使用者“友好”的产品,它解决的是物与人之间关系的产品效能,是指产品世界与使用产品的人之间的关系是否自然与和谐。何谓易用?返回上一问题第1章绪论1.1设计1.1.4设计目的2.体现易用:易用范围-----夏凯尔的划分有效性易学性适应性使用态度一定的使用环境中,产品的性能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产品的使用和安装被限定在一定的难度范围之内,并能向使用者提供相关的服务支持.产品对不同对象和环境的适应能力.消费者对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疲劳、不适、干扰等不利因素的承受能力.第1章绪论1.1设计1.1.4设计目的2.体现易用:易用性范畴-----惠特尼·昆森贝瑞的5E理论通过工作达到目标的程度和准确性工作被完成的速度产品界面对使用者的吸引力和愉悦力产品防止错误产生的能力和帮助使用者修复错误的能力效力效率魅力错误承受力易学性返回上一问题第1章绪论1.1设计1.1.4设计目的3.展示快乐:LionelTiger的快乐界定生理快乐心理快乐理想快乐社会快乐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身体上的愉悦感觉,包括触觉和嗅觉方面的感受指工作被成功完成时的感觉以及产品给工作过程带来的快乐。指产品的使用或拥有使消费者感觉到自己从属于某个社会组织,并和他人产生了互动,以及通过产品的消费所体现的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指产品中所体现的社会价值,往往指能在哲学、信仰、宗教和伦理道德方面的需要和满足。返回上一问题第1章绪论1.1设计1.1.5设计的限制因素设计中总是有很多限制因素,如民俗、文化、经济、消费中的伦理、环境的保护等,如何处理并协调好这类问题一直是设计者积极探索的,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们认识的提高,可能还会发现新的限制因素影响着设计。返回目录第1章绪论1.1设计1.1.6设计的分类1.按设计的词性分类2.按需求分类3.按工艺特点分类4.按应用领域分类按动词分类按名词分类产品设计传播设计环境设计传统设计现代设计返回目录第1章绪论1.1设计1.1.6设计的分类1.按设计的词性分类按动词分类:①生活中的设想与计划②产生物质形态的设计与计划③产生精神影响的设想与计算④被商业化的设想与计算★按名词分类:①非物质的秩序设计②工程的秩序设计③艺术的秩序设计★第1章绪论1.1设计返回1.1.6设计的分类1.按设计的词性分类军事指挥、政治和经济管理、策划以及生活中的普遍谋略等抽象意义上的“设计”所带来的结果.交通设计、飞机设计、船舶设计、机械设计以及建筑、产品、服装等设计中的工程设计.非物质的秩序设计工程的秩序设计艺术的秩序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务设计.第1章绪论1.1设计返回上一问题1.1.6设计的分类2.按需求分类1)产品设计2)传播设计3)环境设计视觉传播设计听觉传播设计注:本课件幻灯片图片点击可放大。第1章绪论1.1设计返回上一问题1.1.6设计的分类2.按需求分类:产品设计就是人类为了提高自身生存与生产能力而对工具与用具的现实需求所做的“响应”,是为了用所设计的诸如工具与用具之类的产品来延伸人类自身生存与生产中能力的不足,即自身功能的不足。例如:各类交通工具就是人类自身双脚功能的不足的延伸,眼镜就是人类视力功能不足的延伸等。产品设计?第1章绪论1.1设计1.1.6设计的分类2.按需求分类:传播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类对一切主、客观的思想、感情或信息等的交流或传播的需求所做的“响应”。在国际社会中,传播设计一般所指的就是对诸如报刊乃至影视等大众传播媒体的设计。但在我国有所不
本文标题:产品设计原理_01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1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