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八章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的适宜性:土地在一定条件下对不同用途的适宜程度。•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某块土地针对特定利用方式是否适宜、指某块土地针对特定利用方式是否适宜、适宜程度如何进行等级评定。宜程度如何进行等级评定。第八章土地适宜性评价(appraisaloflandsuitability)•土地按其适宜的广泛程度,又有多宜性和单宜性之分。多宜性是指某一块土地同时适用于农业、林业、旅游业等多项用途;单宜性是指该土地只适于某特定用途,如陡坡地仅适于发展林业、水域仅适于发展渔业等。•土地自然适应性:指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对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土地自然适应性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用途根据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宜农宜林宜牧宜渔业宜灌溉适宜较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研究土地对预定用途的适宜与否、适宜程度及其限制状况。根据评价的预定用途不同,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土地的农业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的城市适宜性评价,通过评价阐明区域土地适宜于农、果、林、水产养殖等各业生产以及适宜于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及利用不合理的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从而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等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的基础评价。•土地适宜性单项评价也叫单目标评价,它是针对某一具体目标或某种作物、林木、畜牧而进行的用地评价。如以种柑桔为目的的土地评价,为指导小麦或水稻生产的耕地评价,为开发后备土地资源的荒地、荒山、荒滩的评价,为整治不良土壤改良评价等。•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又叫多目标土地评价,它是根据农、林、牧各业生产的综合要求进行的土地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根据土地评价的目标和内容的广度可分为土地适宜性单项评价和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目前适宜性评价与潜在适宜性评价:•目前适宜性,是指土地在未经重大改良的现状下对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而潜在适宜性是指土地在经过重大改良之后对规定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土地潜力评价是针对各种土地利用,而土地适宜性评价则针对某种土地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理是:•在现有的生产力经营水平和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以土地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相结合作为鉴定指标,通过考察和综合分析土地对各种用途的适宜程度、质量高低及其限制状况等,从而对土地的用途和质量进行分类定级。一、FAO的土地评价纲要•联合国粮农组织(FA0)在1972年瓦格宁根专家会议上提出了《土地评价纲要》系统,又称土地适宜性评价分级系统,该系统已成为各类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提纲性指南。•背景:1970年前后,世界大多数国家已经开展土地评价研究,1970年前后,世界大多数国家已经开展土地评价研究,但评价系年前后统各异,不统一,给对比研究和国际交流带来困难.统各异,不统一,给对比研究和国际交流带来困难.1972年10月在荷兰瓦格宁根会议上,拟定了《土地评价纲要》1972年10月,在荷兰瓦格宁根会议上,拟定了《土地评价纲要》的草稿.并广泛征求意见.的草稿.并广泛征求意见.1975年月对《土地评价纲要》草稿作了修订.1975年1月对《土地评价纲要》草稿作了修订.1976年1976年,《土地评价纲要》正式公布•(一)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纲反映了土地的适宜性种类。土地适宜性纲分为适宜纲、不适宜纲和有条件适宜纲。•1.适宜纲(S)•指在此土地上按所考虑用途进行持久利用预期产生的效益值得投资,对土地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破坏危险。•2.不适宜纲(N)•土地质量显示不能按所考虑的用途长期利用。•3.有条件适宜纲(Sc)•表示有些小面积土地在规定的经营管理条件下,可能不适宜某种用途,但由于经营管理情况的某些变化(如改变了经营方针,提供了某些必要的投资,选择的作物改变等),又可以成为适宜的。其分级系统为:•(二)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级反映了纲内适宜性的程度。土地适宜性级可分为:非常适宜级,中等适宜级,临界适宜级。•1.非常适宜级(S1):指土地可长期地用于某种用途而不受限制或受限制较小,不致于降低生产力或效益,不需增加超出可承担水平的费用。•2.中等适宜级(S2):指土地有限制性,当长期用于规定用途会出现中等程度降低生产力或效益,并增加投资及费用,但仍能获益。•3.临界适宜级(S3):指严重限制性,对某种用途的持续利用影响是严重的,因此将降低生产能力或效益,或者需增加投入,利用仅勉强合理。•对不适宜纲按不适宜持久程度分为:当前不适宜级和永久不适宜级。•1)当前不适宜级(N1):指土地有限制性,但终究可以克服,在目前技术和现行成本下,不宜加以利用,或由于限制性相当严重,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确保土地进行有效而持续的利用。•2)持久不适宜级(N2):指土地限制性极为严重,在一般条件下,根本不可能加以任何利用。•土地被列入不适宜纲原因很多,如提出的用途可能在技术上不能实现,例如在裸岩山耕作;但经济原因往往居多,即预期投资获得的效益小,得不偿失。•(三)土地适宜性亚级•反映级内限制性的种类或需改良措施的种类,用英文字母表示限制性类别,附在适宜性级符号之后。•非常适宜级,又称高度适宜度S1,无明显限制因素,故不设亚级;对中级S2和临界适宜级S3均划分适宜性亚级。•例如,S2e,表示中等适宜级。侵蚀限制亚级,S2me。表示中等适宜级,有效水分侵蚀限制亚级。•(四)土地适宜性单元•土地适宜性单元反映的是亚级内经营管理的细小差别。同一亚级内所有单元在级这一层次具有同样程度的适宜性,在亚级层次表现为相似的限制性,而在单元之间则存在生产特点或经营条件的细微差别。适宜性单元用联接号与阿拉伯数字表示。一个亚级的单元数不受限制。如S2e-S2e-1表示适宜程度中等、侵蚀限制的某块土地。纲类亚类单元S适宜Sc有条件适宜N(不适宜)S1S2S3S2mS2eS2meS2e-1S2e-2N1N2N1mN1e•有条件适宜:•评价类别:•现状适宜性评价•潜在适宜性评价规划土地评价:目标、约束条件、资料和假设、工作计划土地利用与土地的比较1.要求的比配2.环境影响3.经济分析4.社会分析5.土地适宜性分类提交成果3.土地单元上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管理说明4.环境影响5.替代方案的经济分析和社会分析土地利用要求经济社会资料土地性质和土地质量二、《纲要》的土地评价步骤与方法•(一)规划土地评价•成本•区位因素•1、评价目标:•2、评价区域的有关情况•3、评价所用资料和假设•人口状况;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投入水平;需求、市场和价格。•4、地理区位:按现状交通情况、经过改造后的交通情况。•5、评价计划•确定评价土地的范围和边界•确定适合的土地利用类别•确定适宜评价的类别•确定所需资料的类别•(二)确定土地利用类别•土地利用大类:•土地利用类型:多目标土地利用类型•符合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类别的描述内容•(三)调查研究区的土地性质和土地质量•土地性质•土地质量(重点)•定义:••土地质量的类别:••选择土地质量的原则:•表8-2•评定土地质量的步骤(217-220):•土地质量诊断表•单项土地质量的综合•经验法•极限条件法•运算法•掌握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方法比配:将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比配的过程依据土地性状的分析比较得出提出新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要求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等级•(四)土地利用与土地的比较土地用途土地用途要求比配相应土地质量土地评价单元生态土地用途要求管理土地用途要求自然保护要求土地生态条件状况土地管理条件状况自然保护状况···土地生态适宜性······土地管理适宜性······土地保护适宜性···土地用途对土地条件的要求相对用途要求的评价单元质量综合土地对作物生态、管理、自然保护等的适宜性判断土地对土地利用的总体适宜性图农用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比配程序土地利用种类从纵横两个角度看表格,你能读出什么?•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方法比配的方法:最小因子法,即按单因子适宜性等级。具体要求是:①确定每个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见表);适宜性等级评价因子有效土层耕层质地盐渍化程度土壤污染程度OM(%)pH距障碍层深度(cm)S1≥100壤土无无≥2.06.5-7.5≥60S260-100粘土轻度微2.0-0.57.5-8.05.5-6.530-60S330-60沙土中度中<0.58.0-9.020-30N120-30砾石土重度重9.0-9.4<20N2<20≥9.4•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方法评价单元的每个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②通过对照比较,确定评价单元的每个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③对评价的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进行比较,选最小的等级作为这个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适宜性等级评价因子有效土层耕层质地盐渍化程度土壤污染程度OM(%)pH距障碍层深度(cm)U1110壤土无无2.37.070U270壤土中度微2.08.070•请同学们看书:•《纲要》的土地评价步骤与方法(208~225)•重点看214~225页:适宜性分级
本文标题:第八章土地适宜性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1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