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徐向艺《管理学》复习资料
徐向艺《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汇总(1997-2002)一名词解释1.管理: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一定的权力,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对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已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2.非程序性决策(重复):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非程序性决策针对非结构性问题。非结构性问题有依次性(偶发)、开创性(无先例)、不重复、突发、不确定等特征。它无可借鉴,难以量化,甚至不能预测。因此不能用固定程序、常规办法处理。适用的倒是随机的、探索性的办法,发散型的、创新的思维。非程序性决策比程序性决策更重要,它对决策者能力强弱、才能高低、性格素养和知识经验,均是严峻的考验。不确定性决策:客观上存在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并且出现的概率未知,,各种方案的结果不确定,完全凭决策者的主观经验和态度假设一个概率进行决策。风险性决策: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风险。3.战略:战略是一个组织长期的发展方向和范围,它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调整资源配置来取得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利益相关方的期望这里有几个重点,长期方向范围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资源配置利益相关方的期望,这就是战略的几个组成部分4.领导效能(重复):是指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即实现领导目标的领导能力和所获得的领导效率与领导效益的系统综合。教材解释:领导者影响下属实现目标的实际效果。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目标是否实现,二是目标怎样实现。5.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或管理跨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有效管理或控制的直接下属的人数。6.等级链:组织机构由最高层到最基层所形成的层次结构,这一结构实际上是一条权力线,它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确保信息传递的必经途径。7.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的对称。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人们在正式组织所安排的共同工作和在相互接触中,必然会以感情、性格、爱好相投为基础形成若干人群,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头头”,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8.政策:政策是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全面的陈述书或理解书。政策能帮助事先决定问题处理方法,这一方面减少对某些例行问题时间上处理的成本,另一方面把其他计划统一起来了。政策支持了分权,同时也支持了上级主管对该项分权的控制。政策允许对某些事情处理的自由,一方面我们切不可把政策当作规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把这种自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处理的权限大小一方面取决于政策本身,另一方面取决于主管人员的管理艺术。9.事业部制(重复):事业部制是指以某个产品、地区或顾客为依据,将相关的研究开发、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结合成一个相对独立单位的组织结构形式。它表现为,在总公司领导下设立多个事业部,各事业部有各自独立的产品或市场,在经营管理上有很强的自主性,实行独立核算,是一种分权式管理结构。事业部制又称M型组织结构,即多单位企业、分权组织,或部门化结构。10.正强化:任何导致我们以后进行该行为的可能性增加的结果。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11.正式沟通(重复):一般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例如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公函来往、组织内部的文件传达、召开会议、上下级之间的定期情报交换等。12.目标管理:MBO(ManagementbyObjective)定义: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13.组织: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等,都是从不同的侧面研究有组织的系统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组织和系统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在这个定义中包含有生物学中有机体的组织,在西方原义来源于器官(organ),因为器官是自成系统的,如皮下组织、肌肉组织等等出自细胞组成的活组织;动物的群体组织,如一窝蜜蜂就是一个以蜂王为核心、秩序井然、纪律严明的群体;还有人的组织等。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着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等。狭义的组织专门指人群而言,运用于社会管理之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已普遍认识到组织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组织不仅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元,而且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础。本书所要研究的组织是指狭义的组织。14.计划效率:计划(重复):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计划工作,是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其二是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效率:效率是指对于有限资源(如原材料,人力现金等)的最佳分配方法.当某些特定的标准被达到的时候,就说达到了效率。15.激励: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Berelson)和斯坦尼尔(Steiner)给激励下了如下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如何在工作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力,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最高层次目标。作为企业,需要塑造激发员工创造力的环境和机制:一是创造一个鼓励员工开拓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的宽松环境以及思想活跃和倡导自由探索的氛围;二是建立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重奖重用有突出业绩的开拓创新者;三是强化企业内的竞争机制,激励人们去研究新动向、新问题,并明确规定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具体目标;四是要求企业必须组织员工不断学习以更新知识,并好好的引导他们面对现实去研究技术的新动向。同时做到在员工心里,使他们知道工作行为的实际效果,产生员工高效工作、高满足的结果。教材定义:管理者采取各种能满足需要的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起积极性,挖掘其潜力,发挥创造性,从而高效的事先组织目标的过程。16.预算控制(重复):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各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有效利用,从而使费用支出受到严格有效地约束。做为一种控制手段,预算控制是通过编制预算来进行控制的。17:反馈控制:管理人员分析以前的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并找出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就是反馈控制。前馈控制: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18.冲突:个人或群体内部,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互不相容的目标,认识或感情,并引起对立或不一致的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状态。冲突有三种类:目标性冲突:即冲突双方具有不同的目标导向时发生冲突;认识性冲突;即不同群体或个人在对待某些问题上由于认识、看法、观念之间的差异而引发的冲突;感情性冲突,即人们之间存在情绪与情感上的差异所引发的冲突。19.价值原则:“价值”是指衡量事物有益程度的尺度,是功能和费用的综合反映。应以最少的耗费达到最高的效用,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20.21.柔性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新方略。柔性管理理念的确立,以思维方式从线性到非线性的转变为前提。线性思维的特征是历时性,而非线性思维的特征是共时性,也就是同步转型。从表面混沌的繁杂现象中,看出事物发展和演化的自然秩序,洞悉下一步前进的方向,识别潜在的未知需要和开拓的市场,进而预见变化并自动应付变化,这就是柔性管理的任务。22.组织结构(重复):对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structure)是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组织结构是组织在职、责、权方面的动态结构体系,其本质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组织结构必须随着组织的重大战略调整而调整。23.组织文化(重复):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24.亚当.斯密:古典派经济学《国富论》主要理论:分工理论、货币理论、价值论、分配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赋税理论亨利.法约尔:费雷德里克.泰罗(1856-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在管理方面的著作主要有《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是法国管理学家,他提出一般管理理论,在管理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马克斯·韦伯是德国社会学家,为社会学古典理论三大奠基人之一。他提出官僚组织理论法约尔的研究与泰勒的不同在于:泰勒的研究是从工厂管理的一端——“车床前的工人”开始实施,从中归纳出科学的一般结论,重点内容是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而法约尔则是从总经理的办公桌旁,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创立了他的一般管理理论。他认为,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这正是其一般管理理论基石。哈德罗.孔茨:哈罗德·孔茨是当代最著名的管理学家之一,他把管理提升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度,将管理定义为“通过他人完成任务的机能”。在管理学领域提到孔茨的名字,人们联想最多最迅速的还是“管理理论的丛林”这一提法,他被称为“穿梭在管理丛林中的游侠”。1961年12月,孔茨在美国《管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认为由于当时各类科学家对管理理论的兴趣有了极大的增长,由于他们研究条件、掌握材料、观察角度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必然产生并形成不同的管理思路,他当时划分了六个主要学派。1980年,孔茨又在《管理学会评论》上发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指出经过近二十年的时间之后,管理理论的丛林不但存在,而且更加茂密,至少产生了11个学派。哈罗德·孔茨把管理学派异彩纷呈的现象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这很形象。如果人们不将管理的二重属性分开认识,那么管理学永远也无法从“丛林状态”变成一棵有根有干的参天大树。但无论如何,细细品味“管理理论的丛林”,慢慢体会名家流派的经典思想,绝对是一种能够带来满足感与成就感的心灵享受。《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是孔茨在完成《管理理论的丛林》的19年后,观察异彩纷呈的管理学派,指出了更加繁荣茂盛的“管理丛林”。斯金纳: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彻底的行为主义者”。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行为主义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他长期致力于研究鸽子和老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以及强化的时间规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认为,人是没有尊严和自由的,人们作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
本文标题:徐向艺《管理学》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2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