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如何化解课堂师生冲突
案例一(一)•班主任老师正在上课,给同学们布置了练习题,同学们都埋头认真思考。突然,静悄悄的教室传来了“嘟嘟”的电子游戏机的声音。教室里一下子骚动了起来。•班主任三步并作两步赶到某同学的座位旁:“把游戏机给我。上课有纪律没有?胡闹什么!”谁知道同学根本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若无其事的照打他的游戏机。班主任更火了,硬把他手里的游戏机抢了过来。他更嚣张了,坐在位子上把东西故意弄得“叮当”乱响,总之,摆出一副“我也给你点颜色看看”的样子。班主任想把他叫到办公室,却叫不动。班主任十分生气,用本子一拍讲台,大声说:“你不认错,今天就不上课了!”(二)•正在上课,突然,从一个男生的抽屉里飞出一个纸团,学生都“哗”地叫起来。老师非常生气,快步走到那个抛纸团的学生旁边,严厉地说:“你为什么上课乱抛纸团?你看你现在对全班纪律造成的影响!”这个学生说:“纸团不是我抛的。”老师更加生气:“做了错事还不承认。我明明看见纸团是由你这儿跑出去的,还想抵赖?”这个学生被老师一说也发起了脾气,还出言顶撞老师:“我说不是我,就不是我!”班级这下更下乱了,吵声引来了德育主任,将学生带出来教室。课后老师才了解到,那纸团确实不是该生抛的。•课堂冲突的原因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行为失当。许多学生认为管束“问题学生”的唯一方法就是要“狠”,必须压服他们,务必把他们的锐气“磨平”。由此教师在师生矛盾发生时往往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甚至那某个“问题学生”开刀,以便“杀一儆百”。另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成人、对与之发生关系的教师、对家长普遍抱有成见,主要以逆反心理的形式呈现。但很多教师却对中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殊心理现象认识不足,不能客观看待,更缺乏预设的应对策略。教师反复训斥或命令学生,学生拒不执行,师生双方互不相让、争执不下,致使冲突陷入僵局。一旦发生冲突,如果教师忍不住火气,化解不了僵局,不能平息冲突,甚至失去了对自己的语言和行为的控制力,致使言行出格,那么对抗性冲突就会发生。案例二•马老师一抬头,忽然发现坐在后排的两个男生没做笔记。他们的头凑在一起,似乎在交谈什么。马老师心里火了:这么重要的内容居然不做记录。于是,就叫了其中的一位的名字,问道:“你怎么在讲话?”原以为他会因为被老师发现而有所悔改,孰知他生硬地扔了一句话:“我又没讲话。”马老师想,有这可能,因为没看清他们在做什么。但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尊严,马老师又问了一句;“你记笔记了么?”但更出乎马老师意料之外的是,他的口气比原先更僵硬,声音音量也提高了,回答道:“没记!”弦外之音“看你把我怎么样”。•马老师更加恼火了。课堂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刚刚还低着头看自己笔记的同学也不约而同的抬起了头,脸上凝着紧张的气氛,用略带惊慌的目光注视着,无奈的等待一场劈头盖脸的训斥。这时,马老师真的想好好维护下自己的脸面,狠狠地批他一顿。但转而一想,毕业班的学习本来就很紧张,如果在大题小做,不免会影响自己上课的情绪,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白白耽误了一节课不说,更不利于今后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于是,马老师灵机一动,把目光转移到他同桌的身上,顺便缓和了语气问:“你好像记了一些,是么?”“老师,嗯,我记了。”这位同学见状,机警的答道。“那好,下课给我检查一下。”“啊,要检查呀。”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想起了一片笑声。课堂气氛顿时缓和下来了,又回到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来了。•启示:这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如果能控制好自己的“火气”,规范、调控好自己的言行,表现良好的人格修养和较高的教育技巧,一般可以淡化或熄灭课堂冲突。其实,面对较差的课堂纪律,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的呵斥镇压,往往会适得其反,虽然有时奏效,实在是有损教师的风度。这时,可以暂时停止讲课,微笑着,沉默着,让学生自己醒悟。也可以不受干扰,旁若无人的继续,尽量使教学语言更有吸引力,或者机智提问,吸引学生思考,总之,要有一个善意的认识,肯定他们不是故意让老师难堪的。我们的建议•我们小组共同讨论将我们小组对待课堂冲突的建议与大家分享一下。首先要正确对待课堂中的师生矛盾。现在的学生一般较为个性,情绪不太稳定,自主意识增强,自控力较差,并且部分学生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师生冲突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其次,教师要提高成功化解师生冲突的技能技巧。教师要尽可能的避免对抗性冲突的发生,控制住自己的“火气”,规范、调控好自己的言行,务必使言行符合自己的角色特征。最后要从根本上减少课堂师生冲突,应有一个宽松的育人环境。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正常的师生关系,极易引发师生冲突,我们应该尽量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使课堂成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课堂不再是学生想要逃离的地方。
本文标题:如何化解课堂师生冲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3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