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中国地理测评复习卷(疆域、人口、民族、地形、气候)
苏州立达中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地理期中测评复习卷(提示:划线部分是应该知道而可能会问到的知识点)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位置1)半球位置:位于南北两半球中的北半球,东西两半球中的东半球2)海陆位置:位于七大洲中的亚洲东部,四大洋中的太平洋西岸3)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小部分在低纬度,没有高纬度4)温度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2、位置的优越性1)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海陆兼备,有利于与世界各国的交往2)纬度温度带位置的优越性:光热条件好,特别有利于农业生产等二、面积广大的国家1、领土的四个端点1)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2)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3)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2、陆上疆界:长达2.2万多千米3、面积1)陆地(或领土)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同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2)世界的位次: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3)领海与内海(1)领海: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1海里=1.852千米)(2)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4、临海和主要岛屿1)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2)临海:自北向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台湾海峡属于东海,它们都是太平洋西侧的边缘海3)主要岛屿:三大岛屿是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两大群岛是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邻国(1)陆上有14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挝、缅甸(2)海上有8个: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和越南(3)其中与我国既陆上邻国,又隔海相望:朝鲜和越南6、疆域辽阔的优越性1)领土面积广大:南北、东西跨度大,自然条件和资源丰富多样,有利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丰富多彩2)疆界长,邻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三、行政区划1、分级:基本划分为省、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2、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3、首都:北京4、省级行政区之中国之最:1)面积最大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小的:澳门特别行政区2)位置最北:黑龙江省,最南:海南省,最东:黑龙江省,最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名称简称行政中心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吉林省吉长春湖南省湘长沙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辽宁省辽沈阳福建省闽福州北京市京北京河北省冀石家庄台湾省台台北天津市津天津河南省豫郑州广东省粤广州上海市沪上海山东省鲁济南海南省琼海口重庆市渝重庆山西省晋太原四川省川或蜀成都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陕西省陕或秦西安云南省云或滇昆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江苏省苏南京贵州省贵或黔贵阳西藏自治区藏拉萨安徽省皖合肥青海省青西宁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浙江省浙杭州甘肃省甘或陇兰州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江西省赣南昌黑龙江省黑哈尔滨湖北省鄂武汉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人口一、人口基本知识1、人口密度:是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2、人口增长的速度合适与否: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二、中国的人口状况1、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分布很不均匀2、基本国策: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具体方法),目前实行的是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3、人口数量:目前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4、人口增长:1949年以前增长缓慢,1949年以后增长迅速,1970年后增长趋缓,现每年新增人口约为1200万左右5、分布:以黑河-腾冲一线,东南人口多,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占全国43%的面积却拥有了全国94%的人口;西北少,人口密度小,占全国57%的面积却只有全国6%的人口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民族一、中华民族大家庭1、民族数:共有56个,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约占全国人口的8%,统称为少数民族2、主要的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等民族人口也较多,都超过了500万3、民族政策:我国宪法规定,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二、民族的分布1、总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2、具体分布: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一、地形总特征1、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地形复杂多样:五种地形齐备,比例由大到小依次是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2)山区面积广大:山地、高原为主(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1)山区概念: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我国总面积的2/3)(2)山区的优缺点1)优点: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2)缺点: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另还多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2、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况分布:名称分界线分布位置平均海拔地形类型第一级阶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西南部4000米以上高原第二级阶梯北部和中部1000米一2000米高原和盆地第三级阶梯东部500米以下丘陵和平原2、地形地势意义重大1)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2)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陆,供给大量水汽3)地势西高东低:使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4)三级阶梯状况的地势:使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二、主要地形区1、山脉1)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向南为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喜马拉雅山脉2)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向东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2、四大高原:1)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2)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地面特别开阔平坦3)黄土高原:基本位于山西和陕西两省,这里是世界上黄士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4)云贵高原:基本位于云南和贵州两省,这里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3、三大平原:1)东北平原:以黑土肥沃著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国最大的平原2)华北平原:又称为黄淮海平原3)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4、四大盆地1)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和重庆市,有“紫色盆地”之称2)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全封闭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3)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呈近封闭分布4)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我国最高的内陆大盆地5、主要丘陵1)辽东丘陵2)山东丘陵:著名的泰山在这里3)东南丘陵:包括江南、闽浙、两广丘陵等四、中国地形之最1、我国陆地海拔最高的地方(山峰):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位于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海拔8844.43米,也是世界第一高峰2、我国陆地海拔最低的地方(盆地):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洼地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冬季:我国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温差很大,超过5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2、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即南北温差不大3、气温之最: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的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4、我国的温度带划分:1)5个温度带:由北而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2)高原山地气候区:即青藏高原地区,因独特的地高“天”寒而形成二、降水和干湿地区1、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很不均匀)1)空间上: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时间上: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夏秋两季。这个时期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其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雨季短3、我国降水量之最:1)最多的地方:台湾省火烧寮2)最少的地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4、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1)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2)湿润地区:800毫米以上,植被为森林半湿润地:区800-400毫米之间,植被为森林、草原半干旱地区:400-200毫米,植被为草原干旱地区:200毫米以下,植被为荒漠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1)有5+1的温度带区和4个干湿地区,理论上交织形成许多的气候类型2)综合因素影响下可归结为三大气候类型,即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3)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2、季风气候显著:1)季风: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吹偏北风为主,夏季吹偏南风为主,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2)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受到来自高纬、内陆的偏北风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夏季受到来自低纬、海洋的偏南风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多雨3)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我国正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有着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四、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一般地说,纬度高,气温低,热量少;纬度低,气温高,热量多2、海陆位置:一般地说,靠海近,降水量大,多湿润;靠海远,降水量小,多干旱3、地形状况:一般地说,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本文标题:中国地理测评复习卷(疆域、人口、民族、地形、气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63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