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蒙古国文化专题ppt
蒙古国文化专题贺奇业力图2010.10第一讲蒙古国文化概述第二讲蒙古国文化研究开发动态绪论一、专题主要内容及讲授基本思路第一讲蒙古国文化概述一、蒙古国文化相关概念解析二、蒙古国概况三、蒙古国文化及其主要特点第二讲蒙古国文化研究动态一、基本文献资料二、研究成果及参考文献二、本专题主要参考文献详见ppt文稿。二、本专题主要参考文献1954年第一版2003年第一版(斯拉夫蒙文版)1986年旧蒙文版(1966年斯拉夫蒙文原版)2006年7月2007年7月2002年相关杂志其他相关文献及网络信息第一讲蒙古国文化概述一、相关概念的解析•二、蒙古国概况•三、蒙古国文化及其主要特点一、相关概念的解析蒙古族文化、蒙古部族文化、蒙古文化、内蒙古文化(区域文化和区域蒙古文化)、草原文化、游牧文化、蒙古国文化(民族、部族、区域、其他)(一)蒙古族文化——民族文化概念。(二)蒙古各部族文化——部族文化概念。蒙古贞蒙古族文化、科尔沁蒙古族文化、喀尔喀蒙古族文化、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三)蒙古文化——既是区域文化概念,又是民族文化概念。蒙古国文化、蒙古族文化……(四)内蒙古文化——既是区域史概念,又是区域(地方)民族史概念。外蒙古文化、青海蒙古文化、云南蒙古文化、四川蒙古文化、河南蒙古文化……(五)蒙古国文化——国别或区域文化概念。中国文化、日本文化、俄罗斯文化、美国文化……(六)其他——传统文化、时代(时尚)文化、各分支文化(如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如果对以上这种理解或解释无异议的话,我们可以认为恐怕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未问世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系统的蒙古族文化通论和蒙古族文化史等著述。那些已出版之所谓的蒙古族文化著述,基本都属于某个区域之蒙古族文化或短代蒙古族文化或蒙古族文化某子课题范畴作。(尤其近现代部分)二、蒙古国概况(一)历史沿革(二)蒙古国近期概况二、蒙古国概况(一)历史沿革1.独立前蒙古国地区沿革概况原始社会时期蒙古国地区早期人类:据考古发掘研究,在蒙古国地区自距今80万年前开始已有人类活动迹象。(详见石器时代蒙古国地区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图旧石器时代(约80万年前——15000年前)旧石器早期(约80万年前——10万年前),现在的蒙古国地区气候极为温暖;旧石器中期(约10万年前——4万年前),气候开始变冷;旧石器晚期(约4万年前——15000年前),气候已经变冷(冰河末期),现代气候特征基本形成。旧石器制造场遗址旧石器图片中石器时代(约15000年前——8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约8千年前——3千年前)新石器制造场遗址新石器图片石器时代经济主要以采集业、狩猎业为主,逐渐在向原始农业和原始牧业方向过渡。同时这时古人类审美意识和抽象思维有了一定发展。如岩画艺术、装饰品等。(详见图片)蒙古国岩画分布图青铜铁器时代(3千年前——)•远古民族与早期政权:•中亚蒙古高原早期政权出现前,据汉文史书记载,当时被中原人(华夏人)称作“鬼方”、“玁狁”、“戎”、“狄”的游牧民族活跃在蒙古高原上。••到公元前3世纪末,其后代匈奴人在蒙古高原上建起中亚游牧民族第一个政权。创立者为土门单于,其儿子叫矛盾单于。其领地:南至长城、河套地区,北到贝加尔湖,西至新疆阿尔泰山脉,东达北朝鲜。•公元一世纪匈奴分裂衰退后,蒙古地区先后被鲜俾部落联盟政权(1世纪末——3世纪末)、穆戎(鲜俾联盟成员)政权(318——410年)、土拔魏政权(386——581年)、柔然政权(402——555年)、突厥汗国(552——630年)、回鹤政权(745——840年)、吉尔吉斯政权(840——10世纪)、契丹政权(901——1125年)和金朝(1125——13世纪初)统治。蒙古帝国前夕到清朝统治时期蒙古国地区蒙元时期蒙古国地区(13世纪初——15世纪后半叶)蒙古统一前,大蒙古(哈不勒汗)、可来特、奈曼、达坦等许多部落及部落联盟占居于蒙古地区。1189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成为蒙古部可汗,号成吉思汗。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大蒙古国,将蒙古汗国领土分成中、东、西三大万户地,分封给其大将、子弟和其他亲属所领。当时现蒙古国正处于成吉思汗蒙古汗国中央万户境内,被分封给成吉思汗最小儿脱雷和窝格伦哈顿及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其他亲属分管。紧接着推行南下、西征扩张政策,开始建起横跨欧、亚蒙古帝国。北元时期蒙古国地区(14世纪——17世纪、18世纪中叶)十四到十七世纪北元时期,东蒙六万(喀尔喀、察哈尔、鄂尔多斯、乌粱海、土默特、永谢府)之一喀尔喀万户主要占据于戈壁北。当时喀尔喀万户被巴图孟克达延汗小子克热僧吉所领(内分七额托克)。满族清朝统治时期(17世纪末到——20世纪初)1691年喀尔喀正式并入清朝统治下。(内蒙1636;准葛尔1750---1755)清代外蒙古是指北元时期外哈喇哈七部,其地处东临黑龙江,西至阿尔泰,南及瀚海(戈壁沙漠),北到俄罗斯(贝加尔湖)。•清朝对蒙古地区的统治:•前期统治措施——•1.清廷设立专管蒙古事务(也包括西藏、新疆地区)的中央统治机构----理藩院;•2.推行盟旗制度,“分而治之”;•3.授予长官特权和封号,并予以优厚的待遇;•4.排设将军大臣,加强中央集权统治;•5.扶持传播喇嘛教,并笼络和利用喇嘛教上层以加强对蒙古的控制;•6.对蒙实行免税并赐予大量金钱及保护游牧经济的政策(严禁移民、开垦、汉人贸易)。当时外蒙古承担着守北疆军事……费用。•清对蒙古地区晚期政策——•十九时期后半时期开始清对蒙政策有了新的变化。•1.清廷成为中国汉高利贷商人的保护者;•2.移民禁止者变为组织者和保护者;•3.直接垄断蒙古政治权力。1909年(宣统元年)的二月清廷对蒙开始推行新政;•4.派军队直接占领外蒙古地区;•5.完全控制和限制操纵喇嘛教上层人物。三、蒙古国独立后发展概况(一)外蒙古独立(1911—1921年)(二)蒙古国经历的不同历史时期(独立后)(三)蒙古国近期概况(一)外蒙古独立独立历史背景:1.外蒙古独立意识的形成(人民群众难以忍受清政府残酷剥削和压迫政策;蒙古王公失去对本民族和本地区的统治特权)。•2.内蒙古和内地局势,为外蒙古独立提供了有利环境。(1840年鸦片战争的惨剧,清朝国库空虚,势力削弱;内地人民和内蒙古人民反清斗争日益激烈)•3.国际局势为蒙古独立提供了有利环境。(外国列强对外扩张、争夺势力范围、资本渗透……)•独立过程:•1911年外蒙古掀起反清独立运动,同年12月底23世哲博尊丹巴呼图克图(活佛)即位为外蒙古大汗,建立自治政府。•1913年10月23日中俄声明中袁世凯政府承认外蒙古自治政府。1915年5月25日,中、俄、蒙三方签订的恰克图条约,在此确认蒙古自治政府。恰克图条约•1917年俄国革命胜利后,蒙古自治政府以防俄国革命的影响,开始选择“亲中”政策。1918年开始袁世凯政府向蒙古调入大量军队,次年(1919年底)取消外蒙古自治。•1921年3月13日(独立日),革命党成立临时人民政府,声明蒙古独立。同年4—7月蒙古人民革命党发动武装起义,革命取得胜利,7月11日成立革命政府(现在的国庆日);11月1日建立君主立宪政权。•1921年11月5日苏蒙两国签订友好条约,苏联承认蒙古独立;1946年1月5日,中国国民党政府(蒋介石)承认蒙古独立;1949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建立友好外交关系。(二)蒙古国经历的不同历史时期(独立后)民主革命时期(1921——1953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3——1990年)改革与新的发展时期(1991年至今)(四)中蒙关系1.早期发展时期(1949—1965年)2.曲折时期(1965—1983年)3.恢复改善时期(1984—1989年)4.快速发展时期(1990—现在)1.早期发展时期(1949—1965年)•(1)互访:•中方共9次。其中总理周恩来(1954、1960年)、国家副主席朱德(1956年)、乌兰夫3次。•蒙方共8次。其中总理泽登巴尔(1952、1959、1962年)、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主席桑布(1954年)、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第一书记丹巴(1956年)、大人民呼拉尔主席贾尔卡赛汗(1960年)。•(2)重要条约:1952——1962年13个协定和条约。其中有1960年双方签订《中蒙友好互助条约》和1962年签订的《边界条约》等重要条约。2.曲折时期(1965—1983年)•(1)互动关系:60年代中后期,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70年代,两国恢复互派大使。•(2)重要条约:1981年《两国首都气象情报交换方面协定》。3.恢复改善时期(1984—1989年)(1)互访:中方——4次。蒙方——3次。大人民呼拉尔主席林钦(1988年)。(2)重要条约:1986—1989年期间10个协定和条约。80年代,两国关系逐步改善。1989年两国关系和两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与蒙古人民革命党相互关系实现正常化。此后,两国友好交流与合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4.快速发展时期(1990—现在)(1)互访(1990—2009年期间):中方13次。蒙方19次。(2)重要条约: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方签订的条约越来越多,只在1990——1994年期间就有16个协定和条约。•(三)蒙古国近期概况•1.蒙古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2.蒙古国所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蒙古国国徽蒙古国国旗•1.蒙古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国土与人口: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地处蒙古高原。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北面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为邻。西部、北部和中部多为山地,东部为丘陵平原,南部是戈壁沙漠。山地间多河流、湖泊,主要河流为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尔浑河。境内有大小湖泊3000多个,总面积达1.5万余平方公里。人口有260万(截止到2007年年底),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人。人口以喀尔喀蒙古族为主,约占全国人口的80%,此外,还有哈萨克族、杜尔伯特、巴雅特、布里亚特等15个少数民族。过去大约40%的人口居住在乡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80%,其中生活在乌兰巴托的居民占全国居民总数的1/4。行政区划:除首都外,全国划有21个省:后杭爱省、巴彦乌勒盖省、巴彦洪格尔省、布尔干省、戈壁阿尔泰省、东戈壁省、东方省、中戈壁省、扎布汗省、前杭爱省、南戈壁省、苏赫巴托尔省、色楞格省、中央省、乌布苏省、科布多省、库苏古尔省、肯特省、鄂尔浑省、达尔汗乌勒省和戈壁苏木贝尔省。•【行政区划】除首都外,全国划有21个省:后杭爱省、巴彦乌勒盖省、巴彦洪格尔省、布尔干省、戈壁阿尔泰省、东戈壁省、东方省、中戈壁省、扎布汗省、前杭爱省、南戈壁省、苏赫巴托尔省、色楞格省、中央省、乌布苏省、科布多省、库苏古尔省、肯特省、鄂尔浑省、达尔汗乌勒省和戈壁苏木贝尔省。政治:1992年通过宪法规定,蒙古国实行有总统的议会制。蒙古为多党制国家。军事:蒙古人民军于1921年3月18日创建。总统兼任武装力量总司令。实行义务兵役制,从1992年起服役期改为一年。2008年总兵力共有2万人。外交:20世纪90年代以后,蒙古开始奉行与民族根本利益和稳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独立、开放、多支点的外交政策。1921——1991年蒙古国与10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有39个国家文化联系,与83个国家贸易关系。同时,作为联合国成员国,参加联合国各个委员会及国际组织。另外,还参加了国际社会诸多非政府组织。•经济:•蒙古国经济以畜牧业和采矿业为主,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1991年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2007年,蒙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35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9.9%。数据显示,2007年,蒙古国工业生产总值为14.63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10%;通讯服务业总产值为2.1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42.2%。此外,2007年蒙古国牲畜存栏总数达4030万头,比前一年增长15.7%,创历史最高纪录。2007年,蒙古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0.06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32.3%。其中,出口总额为18.89亿美元,增
本文标题:蒙古国文化专题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68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