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节休谟的哲学思想一、生平与著作:生平(DavidHume1711-1776)生于苏格兰爱丁堡的没落贵族之家,12岁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法律,后辍学自学,对哲学情有独钟。1734年东渡法国,完成《人性论》;1763年又赴法国,与卢梭、狄德罗等人交往密切。自1752年起,任爱丁堡苏格兰律师协会图书馆长,撰写多卷本《英国史》。作品概要:(1)《人性论:在精神科学中采用实验推理方法的一个尝试》(2)《人类理智研究》(3)《道德原则研究》(4)《自然宗教对话录》《宗教的自然史》休谟继承了洛克和贝克莱的经验论传统,但洛克和贝克莱称之为“观念”的东西,他则称之为“知觉”。二、经验论的基本原则(一)知觉的含义知觉是知识的基本要素,包括感觉、情感、情绪、思维等所有的意识活动(二)知觉的区分在休谟看来,知觉应分为印象(impression)和观念(idea)两类。1.所谓印象指的是一切比较生动的知觉,包括“听见、看见、触到、爱好、厌恶和欲求时的知觉”,即,当下所产生的感觉、情感和情绪等生动活泼的知觉,它是一切思想的来源和材料。印象感觉印象反省印象(二)知觉的区分2.所谓观念是印象在心中的摹本,在记忆和想象中的再现,即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意向,或者说是当理智反省感觉运动时,我们所意识到的那些比较不生动、不活跃的知觉。印象心中的复本感觉活动即,观念(二)知觉的区分3.印象和观念的差别:“两者的差别在于:当它们刺激心灵,进入我们的思想和意志中时,它们的强烈程度和生动程度各不相同。进入心灵时最强最猛的那些知觉,我们可以称之为印象;在印象这个名词中间,它包括了所有初次出现于灵魂中的我们的一切感觉、情感和情绪。至于观念这个名词,我用来指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微弱的意向。”——《人性论》即,因生动程度不同而导致的量上的差别。(二)知觉的区分4.休谟认为在知觉中除了印象与观念的区分之外,还有简单与复合之别,即,简单印象与复合印象;简单观念与复合观念简单观念复合观念简单印象复合印象(三)两条基本原则在对知觉相区分的基础上,休谟提出关于“人性科学”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条原则:“印象在先原则”,即,观念是印象的摹本;第二条原则:“想象自由原则”,即,观念虽然由印象生,但在心中却可以自由组合,从而产生出印象中所没有的东西。“虽然我们的思想似乎具有这样无边无际的自由,(但)如果我们加以比较切实的考察,则将发现它实际上是限制在一个狭隘的范围之内;人的精神所具有的创造力量,不外乎是将感官和经验提供给我们的材料加以联系、置换、扩大或缩小而已。”例如,“金山”不过是“金”与“山”两个观念的组合,而“有德性的马”则不过是“德性”观念与“马”观念的结合。三、温和的怀疑论在把一切知识的来源都归于感觉印象之后,休谟认为“感觉印象”是衡量一切知识的标准。但感觉印象是从何而来的呢?在休谟看来,经验对此也无能为力。(一)休谟对洛克“感觉源于外物”的批判1.心与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实体,人们又如何知道心中的观念是外部事物的摹本呢?心灵的对象除了知觉外,根本没有别的东西。2.根据“印象在先的原则”,“物质实体”等概念都是抽象观念或虚假观念。3.正如贝克莱对洛克的批判,事物的两种性质都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二)休谟对贝克莱“感觉源于心灵或上帝”的批判1.“心灵”或“自我”是超验的东西:所谓“心灵”或“自我”仅仅是“以不能想象的速度互相接续着,并处于永远流动和运动之中的知觉的集合体,或一束知觉”。2.“上帝”像“物质”一样也超越了我们的感觉经验,它们的存在都是悬而未决的,既无法认知,也不可能证明。(三)休谟为人类理智划界休谟认为我们的感觉究竟从何而来是不可能知道的,他说:“至于由感官所发生的那些印象,据我看来,它们的最终原因是人类理性所完全不能解释的,我们永远不可能确实的断定,那些印象是直接由印象发生的,还是被心灵的创造所产生,抑或是由我们在造物主那里得来的”。休谟自称为“温和的怀疑论者”,而不是“彻底的怀疑论者”,前者有益于人类,而后者则有害。1.关于想象力这些崇高的论题留给诗人、演说家、僧侣或政治家来发挥。2.正确的判断则必须避免一切高远的探求,仅限于日常生活,限于日常实践和经验的题目上。3.哲学家必须谨记,哲学的结论只是系统化地修正过的日常生活的反省,绝不可以超越于经验之上。(三)休谟为人类理智划界“我们如果相信这些原则,那我们在巡行各个图书馆时,将有如何大的破坏呢?我们如果在手里拿起一本书来,例如,神学书或经院哲学书,那我们就可以问,其中包含着数和量的任何抽象推论么?没有。其中包含着关于实在事实和存在的任何经验的推论么?没有。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投在烈火里,因为它所包含的没有别的,只有诡辩和幻想。”——《人类理智研究》四、休谟的因果观根据休谟经验论第二条基本原则,心灵可以通过联想自由地组合或分解观念,从而形成知识。那么知识的形成规则是怎样的?(一)三种联想规则:因果关系同一关系时空中的位置三种联想规则之间的区别如下:1.休谟认为“同一关系”指的是在最严格意义下应用于恒常和不变的对象上的那种同一关系。2.“时空中的位置关系”即是远近、前后、上下这类关系,上述两种关系都没有超出感官的范围。3.因果关系则是“惟一能够推溯到我们感官以外,并把我们看不见、触不到的存在和对象报告给我们……”(二)两种知识休谟认为人类理智对象可以分为“观念的关系”和“实际的事情”,知识也相应地分为“关于观念的知识”和“关于事实的知识”。观念关系关于观念的知识几何代数三角必然知识实际事情关于事实的知识自然科学自然哲学历史学或然知识所谓“关于观念的知识”指的是仅仅关系到观念自身的知识而与外部事物无关,因此,它们只要与自身相符就是真理,所以是“必然知识”。“这类命题只凭思想的作用,就能将他发现出来,并不以存在于宇宙中某处的任何事物为依据。纵然在自然中并没有圆形或三角形,欧几里德所证明的真理仍然保持着它的可靠性和自明性。”所谓“关于事实的知识”则指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与外部事物相关的知识,由于它们的真不仅仅取决于观念,所以它们是“或然知识”。“各种事实的反面仍然是可能产生的,因为它并不会包含任何矛盾,而且可以同样轻易明晰地被心灵设想到,正如那复合实际的情况一样。”(三)因果关系的来源休谟提出的难题:“第一,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每一个有开始的存在的东西也都有一个原因这件事是必然的呢?第二,我们为什么断言,那样一些特定原因必然要有那样一些特定结果呢?我们的因果互推的那种推论本性如何,我们对这种推论所怀的信念的本性又是如何?”1.既然因果关系涉及到观念与外物的关系,那么它只能来源于经验。但在因果关系中,作为前提的命题与作为结论的命题之间的联系既不能由必然的推理来证明(因为相反的事实总是经常发生),也不能由或然的归纳推理来证明(因为这样会导致循环论证)。因果关系即归纳推理起源经验即,或然推理循环论证休谟本人对归纳难题表述如下:如果有人问:我们对于事实所做的一切推论的本性是什么?适当的答复是:这些推论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上。如果再问:我们关于因果关系的一切理论和结论的基础是什么?就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经验”。但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追根到底地问:由经验得来的一切结论的基础是什么?这就包含了一个新问题,这个问题将更难于解决和解释。纵使我们经验了因果的作用之后,我们从那种经验中得到的结论,也不是建立在推论或任何理解的过程上的。——《人类理智研究》由上可以看出,或然的归纳推理在逻辑上是无法被证明的,即,归纳推理如何从一个个个别的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的结论?这就是休谟所提出的“归纳难题”。2.既然因果关系无法从经验中推出,那么在休谟看来因果关系只能是源于习惯性联想。“习惯(或风俗)是人生的伟大指南。”——大卫·休谟“人与其说是理性的动物(亚里士多德),不如说是习惯的动物。”——约翰·杜威“因为任何一种个别的动作或活动重复了多次之后,便会产生一种倾向,使我们并不凭借任何推理或理解过程就重新进行同样的动作或活动,我们经常说,这种倾向就是习惯的结果。不过我们虽然应用了习惯一词,却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将这种倾向的最后原因揭示了出来。我们只是指出一种大家普遍承认的人性原则,这个原则是因它的结果而为人所熟知的。也许我们并不能把我们的研究更推进一步,或者将这个原因的原因揭示出来,然而我们必须满足于这个人性原则,把它当作我们所能认定的、一切由经验得来的结论的最后原则。”(四)因果关系的定义1.“如果我们给原因下定义说,它是先行于、接近于另一个对象的一个对象,而且在这里凡与前一个对象类似的一切对象都和与后一个对象类似的对象处在类似的先行关系和接近关系之中……”2.“如果我们把一个原因定义为一个先行于、接近于另一个对象的对象,而且它和另一个对象在想象中密切地结合起来,以至一个对象的观念决定心灵形成另一对象的观念,而且一个对象的印象也决定心灵形成另一对象的较为生动的观念……”五、休谟对宗教的批判1.批判阿奎那上帝存在的第一因证明2.否定圣经中关于神迹的记载3.批判宇宙设计论证明犯了不当类比的错误小结:1、以知觉为核心的认识论。2、以温和怀疑论著称的经验观。3、以联想为核心的因果观。4、以悖论为根基的归纳难题。5、以怀疑和批评为特征的宗教观。思考题:试比较洛克、贝克莱和休谟经验论思想的异同?Custom,then,isthegreatguideofhumanlife.Itisthatpriciplealonewhichrendersourexperienceusefultous,andmakesusexpect,forthefuture,asimilartrainofeventswiththosewhichhaveappearedinthepast.Withouttheinfluenceofcustom,weshouldbeentirelyignorantofeverymatteroffactbeyondwhatisimmediatelypresenttothememoryandsenses.第六节托马斯·里德的常识哲学一、生平与著作:生平(ThomasReid1710-1796)早年曾在阿伯丁大学学习,后任阿伯丁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教授。苏格兰常识学派哲学的著名代表,对以洛克、贝克莱和休谟为代表的经验论思想进行了批判。著作:AnInquiryIntotheHumanMindonthePrinciplesofCommonSense(根据常识原则对人类心灵的探究)1764年出版;EssaysontheIntellectualPowersofMan(论人的理智力量)1785年出版;EssaysontheActivePowersofMan(论人的行动力量)1788年出版二、对“观念理论”的批判经验论者的错误在于把“观念”当作思想的对象,而观念在一般意义上则是思想或理解的内容,因而在里德看来,前者混淆了思想的对象与思想的内容。思想对象思想内容观念外物里德里德三、常识原则1.基本含义:常识原则是知觉所具有的原初的、基本的判断,是自然赋予人类理解的要素,是理性活动的基础。2.特点:常识原则是天赋的,而不是后天获得的,“来自全能的主的灵感”,“纯粹是苍天的礼物”。3.常识原则的范围:(1)逻辑律和数学公理(2)首要的道德原理如人不应为他的力量所不能阻止的事情而受到责难。(3)一些形而上学的原则实体原则和因果推理原则所有这些原则都是不可证明的,都源于直觉。四、对常识学派的评价1.肯定了感官对象的真实性2.否定了经验论中的怀疑倾向和批判性3.对美国早期宗教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此外,其与休谟的争论大大促进了经验论的普及和流行。
本文标题:休谟的哲学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79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