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9年最新-选题指导课的教学结构及解读-精选文档
选题指导课的教学结构及解读崂山教研室吕思福2019.11.28•选题课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第一步,选题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方向与质量。•在选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生活背景中的现象与问题,搜集与分析材料,通过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再由小组或班集体汇总、归纳、整理后确立研究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然、生活、社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层层筛选,让学生领悟到课题选择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即可操作、可行、有现实意义、有价值等,从而确定本班的几个主要课题。当然,在初始年级的课程实施初期,选题也可教师提出,学生选择,或学生提出,教师指导,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拟定出“有趣、新奇、富有研究性价值”的主题。老师在热情参与全程中,要适时调控、合理引领。1.学生主体活动:学习准备积累经验教师指导活动:引入研究主题在学生从事选题活动之前,教师可事先引入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并组织学生围绕该主题或方向进行一些学习准备活动,以积累相关的经验。学习准备活动可以采取调查、体验、阅读等多种方式进行,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切感受现实问题的迫切性,随后的集中式的选题指导过程才更具真实性和实效性。当然,这一环节的经验积累并不排除在学生漫长的生活经历中所存留下来的生活经验。•这一环节教师要适时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已经获得的经验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进行挖掘,并以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作为呈现载体表达出来。在情境创设过程中,要注意情境使用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从而导致学生思维活动的僵化。2.学生主体活动:激活经验提出问题教师指导活动:创设生活情境3.学生主体活动:筛选提炼整理问题教师指导活动:引导归类、筛选和提炼问题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思维还基本处于感性阶段,理性的程度不够成熟,往往提出来的问题比较单一、研究性不够强,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指向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这种问题整理也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重新理解的过程。通过问题的逐步生成,在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之上,教师引导学生对全班的问题逐个归类、筛选和提炼,是拷量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契机,更是拷量教师指导能力的秤砣。4.学生主题活动:聚焦问题形成课题教师指导活动:指导课规范在实际的活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研究活动做完了,学生还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研究。因此在对问题进行全面整理以后,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整理出来的问题进行逐个聚焦,围绕问题有哪些研究价值、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研究等方面展开讨论。随后,在形成课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规范表述。教师可以通过示例铺垫、即时的问题转化等形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课题表述更为贴切。在学生分组活动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向学生明确分组标准,并做好活动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可以采取两种分组的方式:一是按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组,这样有利于将志趣相投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便于活动的开展;二是根据性别等因素随机对学生进行分组,这样便于形成异质小组。两种分组方式都是在实际教学中真实存在的,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现场的状况进行选择。5.学生主体活动:选择课题自由分组教师指导活动:活动组织协调选题指导课的基本流程概括为:引入主题——提出问题——转化课题二、选题课的教学指导要点1、挖掘“问题”是关键这里所指的“问题”是指真实存在的、需要着力去解决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诸如小学生作业情况调查、校园周边环境现状与对策研究、父母一天工作和生活情况研究等等。判断选题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它问题性强不强。不然势必会削弱后续一系列活动的研究性。在选题过程中,通过思维发散式的头脑风暴,学生可以提出许多问题,但有时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虽然形式多样,问题的指向却大致相同,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将众多的问题进行归类,逐渐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类的概念,并能形成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最终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某一问题上。2、学生活动是主体在选题课上,教师要经历创设问题情境、形成问题导向图谱、铺垫课题呈现方式、解读方法、点评等一系列活动,不难看出,这些活动的功能指向是为学生活动提供支架,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帮助。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始终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一系列的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活动的主体性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个体活动之中,更加体现在学生小组的活动之中。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小组共同感兴趣的想要研究的问题,还要凝聚集体的智慧将问题转化成课题,并寻找适合的方法解决之,这些过程如果没有小组里每个成员的真正参与是完不成的。3、方法应用是核心当学生不知道什么问题值得研究的时候,需要运用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当小组内发现的问题较多的时候,需要运用筛选的方法;当小组的意见得不到统一时,需要运用存大同去小异的方法;当小组确定了研究课题的时候,需要为这项课题寻找合适的多元的研究方法。显然,方法的运用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核心要素,方法的应用也是区别研究与非研究的重要标准。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们要时刻提醒学生学会在方法运用的过程中从事研究,这样才能真正感受方法的价值、研究的意蕴。和大家共勉:1、要重视非考试学科的教育教学。2、一所不重视学科平衡发展的学校是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3、我们无力改变社会,但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从自己能够改变的地方做起吧!三、典型案例与分析以下是一节围绕“校园生活研究”所展开的选题指导课例。师:首先老师想让同学们算一道数学题:如果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入学到博士毕业,他需要花费多少年的时间?生:……师:很准确,25年的校园生活,假设人的平均寿命是75岁的话,他将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可见校园生活对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非常重要的。师:我们在校园里也度过了将近10年的时光,因此,校园对于我们来说,重要而又熟悉,但是,老师在校园生活中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同学们过生日的浪费现象严重,同学们的课间游戏比较单调等等,这些问题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1、很真实,就在我们身边2、感兴趣,想去进行研究3、有意义,需要我们去解决你还能发现哪些问题呢?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生:……师:(板书)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同学们对校园生活的观察力都很强,但是这些问题之间有没有关联性呢,他们又是属于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对这些问题整理一下吧,我们可以在现在的小组内进行讨论,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筛选和提炼。生:(小组讨论)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各小组找到了整理问题的结果吧。生:(各小组派人回答)师:(相机板书)(总结补充)师:我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加深了我们对每一个研究问题的理解,但这些问题还显的有点青涩,还不能成为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名称。老师刚刚找到的两个问题可以这样来进一步规范:“课间游戏比较单调”可以转化成“课间游戏的现状调查与改进对策”;“同学们过生日浪费现象严重”可以转化成“学生过生日现状调查与改良研究”。接下来,老师就要请各个小组将自己的问题修饰一下,规范地表述我们的研究课题。一般来说课题表述包括3个方面: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你能将这些问题转化成课题吗?生:……师:(适时总结)师:很好,围绕校园生活我们形成了这么多值得研究的课题,到底你将从事哪一项课题研究呢?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分组活动。首先我们给每个课题编号,请根据你选的课题的序号分别站到不同的地方。生:(自由分组)师:(组织、协调和指导)师:这样,我们的分组活动就完成了,请每个课题小组做到相应的位置上,以后的教学活动就按照这个方式入座。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围绕校园生活的主题探讨了提出问题、整理问题、形成课题、自由分组等相关过程,每一个小组的课题都很精彩,很值得去研究,希望在后面的综合课中去完成它。选题是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过程。其复杂性在于它要调动学生的高层次思维以及原有的生活经验,并将这些思维符号转化为研究的语言。其完整性在于选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思维过程,也是一个价值认同的过程,这种过程不仅仅是在选题指导课上发生,甚至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都可能发生。今天呈现的两节案例仅是典型的选题活动过程,并不代表所有的选题指导过程。事实上,选题指导课还存在有其他的变式,变式可根据活动主题、教学情境等的不同而产生,如采用生活观察法、学科结合法等方法进行。
本文标题:2019年最新-选题指导课的教学结构及解读-精选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91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