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
实用标准文档文案大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整理专题一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一、形成及主要内容马克思提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群众路线、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但这是有缺陷的,马克思只强调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没有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否适合,二者如何适合;《共产党宣言》中讲的资本主义要结束,而应该如何结束,这一些问题阐述的不够完美。因此,恩格斯晚年对其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二、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新趋向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没有像马恩于19世纪40年代讲的那样,将敲响丧钟,19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但之后,经济关系得到及时的调整,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大发展,这导致了马恩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与冲突。2、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政策发生了新变化两个“必然”不是两个“自然”,那如何实现两个“必然”,唯一途径就是暴力革命。那么斗争需要动力和斗志,19世纪40年代,资产阶级很难维持统治,“三大工人起义”便可见,无产阶级如此有革命斗志,无产阶级处境、待遇非常不好,没有保障,因此马恩断言无产阶级将不断革命,提出两个“必然”的理论。但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了新的情况。起义与革命越来越少,无产阶级待遇改善,资本家大幅提高工人待遇,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劳动环境改善,注重工人培训、发展的要求,注重工人在企业管理中的民主性,保障提高。所以19世纪80年代,革命大量减少,如何看待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与史命,迫使恩格斯进行思考。3.对唯物史观的责难与歪曲此起彼伏资产阶级为批判马克思,不断歪曲唯物史观,1883年马克思去逝后,很多人认为自己是马克思的正统继承,自由解释唯物史观,造成歪曲,尤其是伯恩施坦,对马恩学说的解释,有大量歪曲、批判和篡改由此产生修正主义,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对工人政党产生不利影响,于是恩格斯为维护马克思的学说,做出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与解释。三、新发展的内容1.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新趋向产生了对资本主义怎么看的问题。○1对资本主义的新认识第一,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垄断发展阶段,但不会很快崩溃。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延缓了资本主义灭亡的步伐。“资产阶级社会将于1898年崩溃,这是一个误会。资本主义大厦即使倾覆,也需要数十年时间。”这里的误会,是马恩误会了资本主义的力量,低估了资本主义的能力。第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进一步发展,为无产阶级的和平合法斗争准备了条件。这是关于看待无产阶级斗争方式的观点。马恩起初认为,只有暴力革命才能获取革命的胜利。但再19世纪80、90实用标准文档文案大全年代,无产阶级不愿革命,资产阶级也不再武力镇压,二者和平共处的可能性增大,对这一状况,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应该考虑非暴力革命、和平斗争,通过议会斗争。这一观点,理论上看是创新的,但在实践上是错误的。第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和平共处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和平共处由此而来。列宁将两个阶级的和平共处,推广到用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周恩来将和平共处用于一切国家之间。○2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第一,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第二,要根据各国的实际状况采取合适的社会主义形式。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式“我所在的党并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走本国社会主义道路第三,恩格斯晚年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A.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社会主义建立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B.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脑力劳动无产阶级体力劳动无产阶级)C.防止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蜕变(异化)恩格斯承认这种可能,提出三个设想(1)批判对国家的崇拜(2)加强民主选举和监督(3)低薪制2.两种生产理论1845年《神圣家族》“社会的发展在于物质生产”恩格斯1884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1高度重视充分肯定两种生产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2重视两种生产对社会制度的制约作用“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劳动越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越受限制,社会制度就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恩格斯○3正确理解两种生产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二者是不可割裂的人口生产影响物质生产3.历史合力论是多个力量形成一个合力推动历史发展,经济、人文、政治、文化、宗教、哲学、法律都是重要的力量。4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强化意识形态反作用突出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马恩在创造唯物史观时没有讲到反作用,是重大缺陷,没有全面阐述。马恩为何当时不阐述?不阐述这一点是迫不得已,为了赢得论战,否则达不到二者根本对立。○1经济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因素。虽讲独立性,但首先强调“经济因素”为决定力量,继承唯物主义,引用“最实用标准文档文案大全终”的限定词,表明恩格斯对经济因素的决定性具有新的认识,它是“最终的”,“归根到底的”,但不是直接发生的、立竿见影的,立即的因素。○2充分重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发展作用。在充分肯定经济的基础上,重视上层建筑,不能把意识形态、社会存在、上层建筑割裂,反作用:适应的促进,不适应的阻碍第一,沿着与经济基础相同的方向发展第二,沿着与经济基础相反的方向发展第三,改变上层建筑发展方向,让其偏离,但最终结局。○3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具体内涵或表现第一,意识形态发展具有特殊性。与社会存在不同,有自己特殊的过程。四、现实价值1.为我们判断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提供了理论依据恩格斯的理论使我们对资本主义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资本主义好的方面加以学习、肯定,对坏的方面进行抛弃。在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同时也看清了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有利的地方,对待社会主义,一要坚持二要发展。2.对于两个生产理论来说,对我们今天实行计划生育和以人为本的国策提供了理论基础。3.历史合力论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搭建了理论平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4.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为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专题二马克思的西方工人革命理论及其现代发展一、理论内涵1.关于工人革命的根源和条件(即为什么要革命,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革命)根源: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就必须是生产资料社会化占有,否则就不能进行社会化的大生产。19世纪的资本主义进行无序竞争,造成社会混乱,在这种矛盾下解决方式有两种○1生产社会化转化为个体化,但这是资本家、社会、个体、国家都不能接受的。○2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公有制条件下,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那么,资本主义必然消失,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只要这个矛盾存在,就有可能爆发革命。条件:客观条件:○1统治阶级的统治太过残暴○2人民的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中,无法继续生存下去。○3人民受到革命思想的教育,革命热情高涨。有一个成熟的党,并这个党能制定出合理的合适的政策,这是一个阶级成熟的标志。主观条件:工人阶级是否愿意革命和是否成熟。2.革命的方式:由暴力革命到和平斗争。纵观马恩一生,由暴力革命到和平斗争。早年中年主张暴力革命是唯一方式,“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实用标准文档文案大全力推翻全部”。客观上,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工人处境差,经济危机频发,工人暴动常有,马恩认为革命迟早会到来,而且认为几个国家会速战速决,到晚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马恩对社会主义改变看法,提出了可以和平斗争,通过议会进行合法斗争,早年议会不完善,而到了19世纪末,议会完善,则可以斗争。但仍然将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作为根本方式,不是唯一方式了。但事实证明了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科学性和正确性。3.革命主体主体是工人,但为什么西方马恩主张工人而不是农民革命?显然这与工人的优势有关,农民虽数量多,但不能承担革命重任,但工人可以。这里强调工人的优越性和先进性问题。工人代表工业,是大工业,工业是先进的,工业与农业、商业相比,工业最有前途,这一认识在马恩时期是根深蒂固的。马恩认为小商业者是没落的,劳动价值的创造是专指工业的。其次工人阶级富有组织性,纪律性,一个阶级人再多,无纪律性,是不可能成为革命主宰。农民是散慢的,这与他的生产方式有关,是一个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统一的过程,时间是断续的,没有明确的方式和时间限制。而工人时间、方式有明确的限制,在生产方式中,造就了工人的严格纪律性,本身具有这种习惯。再次,工人富有革命性,革命者要热情高涨,农民,小商业者有革命性,但不强烈,而工人阶级革命性最强,这里关于利益再分配问题,关于利益调整。无利益者,革命性最强,中间阶层患得患失,不坚决,资本家为最大既得利益者,无革命性。综上,工人成为革命主体,也是马恩讲工人革命的原因。4.革命策略革命的统一战线,单靠工人,势单力薄,尤其在大革命失败后,提到,根本原因是除工人外的力量没有参加。○1工人内部的联合○2工人与农民的结合。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后,明确提出。《共产党宣言》中没有工农联盟的思想。○3工人与其他力量,中间阶层,小商人,小商业者,小手工业者二、历史评价1.实质实质即最终目标,实现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首先是实现工人阶级自身解放。这一观点,自马克思早年就有这种梦想,从资本主义苦难中解放出来,打破私有制,到中晚年一直强调,用革命解放自己,再者,解放自己再解放全人类,2.历史价值从历史作用来看,具有无可置疑的历史积极作用,首现理论上,促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马恩找到了实现有效的途径,即工人暴力革命,从实践上讲,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社会主义力量兴起均靠暴力革命。3.历史局限性工人革命理论有时空局限性,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欧洲具有价值,但在20世纪后期,21世纪,没有了这种价值,没有现实意义。再者这种理论不完全适用东方亚洲。三、毛泽东对马克思的继承和发展1.马克思革命理论中的农民问题论实用标准文档文案大全○1马恩强调农民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主力军,主要动力,工人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主力军农民是天然的同盟军,农民问题的正确解决是关系资产阶级革命是否成功的关键。农民为什么要参与革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新兴资本家与农民在反封建贵族与地主的革命中立场是一致的(2)农民应该积极主动,心甘情愿地参加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只有在推翻封建主义以后,在建立起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条件下,才能实现共产主义。○2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中工农联盟的可能性、必要性马恩要实现工农联盟,斗争对象是资本家,如果没有农民的参加,工人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1)农民之所以受到损害是因为农民没有组织,分散,不团结,干不了大事,为了防止被侵害,只有工人进行联合农民,通过联合才能实现自救,只有工人把农民联合起来,农民才能免遭迫害。(也是马恩轻视农民的体现)(2)工人与农民的有力的结合点:但对资本家因为:a资本家剥削工人;b而且在小生产条件下,农民生产小商品,但资本家也是商品生产者,所以农民在资本家的排挤下会破产。○3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在农村中的路线问题工农联盟的必要性、可能性具备,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有现实性,则需要政策、路线,则党应该采取合适的路线,促成工农联盟。1894年《法德农民问题》中,特点到这一点,党是工人阶级的党,则要促成联盟,一工一农,如何联盟?工人主动找农民或两者向中间走,但马克思看不起农民,则只是采取了一时的联盟。恩格斯强调要夺取政权,要主动到农村中去,如何争取呢?要对农民进行分析。○4关于党无产阶级政策中农民、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原则让他们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主体是人,主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91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