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原则、方针及历史经验;使学生懂得中国走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3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怎样认识和评价?2、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方式及其经验是什么,如何评价?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4•三、教学安排:•本章共三节:•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堂讲授2学时;•下次课针对已讲授过的“导论”和“毛泽东思想”两部分内容,进行一次课堂讨论。5•四、阅读书目与思考题:•P.776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7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从1949年到1956年)。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81、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特征新中国成立后,首先面临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问题。(1)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9(2)经济上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农民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主要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掌握着经济命脉,居领导地位。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占绝大多数。10(3)文化是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1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1)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居于优势,但资本主义因素仍占有很大比重。(2)社会的主要矛盾:由恢复时期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反动派的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逐步转变到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2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要过渡到社会主义,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但是何时过渡?怎样过渡?1、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和条件决定:(1)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前提和保证。13(2)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为将来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使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居于领导地位。主要包括: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在调整工商业过程中,采取对私营工商业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方式,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14(3)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新民主主义必须适时地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15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何时过渡?怎样过渡?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时间大概10年15年或者20年。另外一种观点是:先工业化,后向社会主义过渡。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时间为15到20年。16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1953年12月形成。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且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毛泽东加)17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和“三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18“一化”为总路线的主体,被喻为鸟。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为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三改”为飞鸟的两翼。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不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后来发生了偏差,“三改”走在了前面,成为主体)193、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1)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了发展生产,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3)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国家资本主义形式。(4)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的威胁和封锁,朝鲜战争的停战等)。20问题探讨:新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21①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力量比较强大,理应成为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②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③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④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22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特点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如何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为集体所有制?(1)积极引导将分散落后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化道路。由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逐步过渡。(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23(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的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生产互助组:土地等生产资料为农民个人所有。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集体劳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24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类似于对个体农业改造的方针,在步骤上从手工业供销小组到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逐步过渡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把手工业者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25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赎买的具体方式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获取一部分利润,而不是由国家支付补偿金买断,更不是没收。26和平赎买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主要作用:有利于发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中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和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发挥和利用资产阶级的知识、才能、技术及经验为社会主义服务。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7和平赎买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原因:一是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和剥削性二是共产党和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三是已经有了政权和强大的国营经济掌握着经济命脉。28(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在国家直接支配和控制下,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从初级的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等到高级的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29(4)在对私营企业实行限制、利用和改造的方针的同时,对资本家个人进行团结教育和改造,使之由剥削者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30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14、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急于求成,改变过快,形式简单划一,以至于长时间遗留一些问题。主要原因: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32问题探讨: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造“早知今日,何必当初”33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使我国经济基础和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经济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确立起来。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化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达到一定程度。34政治上,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我国的社会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广大劳动人民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3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过渡时期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解决)转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36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3、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374、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性伟大胜利5、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本文标题: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14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