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规划原理-浙大考研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的形成1、随着人类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品有了剩余,就产生了交换条件,而随着交换量的增加和交换次数的频繁,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交换的场所也有临时的改为固定的市2、为了进一步扩大交换,劳动分工得到加强,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与手工业从农村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原来的居民点发生了分化,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成为城市的雏形。3、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了私有制,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逐渐解体,出现了阶级分化,城市大多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出现的。有的城市为了巩固私有制,还修建了防御性的构筑物。古代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1、城市与防御要求中国古代城市的一些平面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两套城墙,都城则有三道城墙,城外有深而宽广的城壕,这些从防御要求出发的假设影响到城市发展。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布局社会阶级的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的反映,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面积,与一般居民区严格区分。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多数朝代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常常可以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以超经济的手段,按照其政治军事目的,新建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的都城。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史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一些商路交通要地、河流交汇点,往往形成一些商业都会,在封建社会后期,形成了一个沿运河及长江中下游的城市带;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点是内地沿江河的城市或地区性的中心城市。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2、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3、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一部分工业人口转向第三产业。中国的城市化道路1、不能走一些国家曾出现的情况,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大城市,在大城市外围形成圈层式的大量的环境恶劣的贫民区。2、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的道路。苏南模式,乡镇工业迅速发展。温州模式以私营家庭工业为主发展小城镇。外资促进型,珠三角地区以外资的三来一补推动乡镇工业发展。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1、凯博的《城乡规划的原则与实践》一书反映了城市规划中的理性程序,强调规划编制程序步步相扣,并在理论上达到至善至美的严密逻辑。2、70年代初,城市规划中系统工程的导入和数理分析的大量推广,使城市规划的前期调查变得越来越严密,城市规划编制的理论程序也就更加理性,理性主义成为主导的城市规划思想。3、在理性主义使规划变得越来越严密的时候,城市规划专业也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大堆复杂的数理模型对城市发展的实际意义让人无法理解,对城市中的社会问题却关心太少。城市设计研究简述城市设计研究对现代城市规划的贡献(05)1、历史上城市设计被看作为纯粹的艺术灵感创作,20世纪60年代城市设计研究的贡献就在于对城市设计进行了全面的理性分析,发现其中是有科学规律可循的,这不仅大大加强了对城市空间、景观、形象的理性认识。更重要的是把城市空间景观的创作过程理性化了。2、70年代,城市设计分析理论在关心美的创造时,却忽视了为谁创造美这一规划师的根本立场问题,规划师通过城市设计将城市当成表现个人才华的舞台,变得更加孤芳自赏,城市设计沦落为规划师名利双收的工具和职业精神蜕化的鸦片。3、80年代中期,不是单纯的采取对城市环境的批判态度,而是以积极的态度确定城市设计的新目标,良好的都市生活,创造和保持城市机理,再现城市的生命力。90年代后,城市设计在新的层面上被看做是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工具之一。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决策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1、简·雅各布斯发表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被有的学者称作当时规划界的一次大地震,在书中对规划界一直奉行的最高原则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让规划师开始注意到是在为谁做规划。2、整个20世纪60-70年代的城市规划理论界对规划的社会学问题的关注超越了过去任何一个时期。开始对规划决策过程和文化模式的理论探讨,以及对规划中通过过程机制保证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尤其是弱势团体的利益的探索。3、罗尔斯在规划界第一次把规划公正的理论问题提到了论坛上,这一时期规划社会学理论被推向高潮。4、70年代后期,规划理论界开始摆脱雅各布斯对城市表象景观的市民式的抨击,进入了针对这些表象之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本质的深入的分析和批判。5、1992年前后,国际规划界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妇女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作用和特征的讨论。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1、20世纪70年代初,战后重建时期的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乐观主义人类发展模式彻底打破,保护环境从一般的社会呼吁逐步在城市规划界成为思想共识和一种操作模式,西方各国要求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2、80年代,环境保护的规划思想逐步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81年,布朗首次对可持续发展观念做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基础、开发再生资源的三大课持续发展途径。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做了界定和详细的立论阐述。3、90年,在国际城市规划界出现了大量反映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的文献,瑞德雷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与资本主义本质的社会意识联系起来,这样的环境学与社会学的切入远比一般泛泛地谈环境的可持续性的理论框架高明的多。全球城和全球化理论20世纪90年代后城市规划理论探讨的主要方向(07)1、20世纪90年代以后,规划理论的探讨出现了全新的层面,20世纪80年代的讨论的现代主义之后迅速隐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对城市发展新趋势的探讨。2、大城市全球化方面最早的有影响的课题是约翰·弗雷德曼组织的世界大都市比较,这项研究形成的成果题为《世界城的假象》3、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关于大城市全球化的研究成果迅速增加,这些研究既与规划理论结合,也与政策和城市形象结合,但尚显单薄。4、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研究是城市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研究,国际范围中有影响的文献有卡斯泰尔斯在1989年发表的《信息化的城市》和1994年他与霍尔合著的《世界技术极》、5、近年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除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高屋建瓴的研究外,规划理论也没有放弃对规划本身核心问题的研究,其中值得推荐的文献有曼德博姆等1996年编写的《规划理论的探索》。而格雷德和罗伯茨合著的《导入城市设计:调停与反映》则把古老传统的城市设计引入一个新境地。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试论述城市发展市场化对城市规划思想方法变革的影响(05)1、由单向的封闭思想方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这要求有多条思维途径,包括反馈思维、平行思维等,在编制规划时应同时考虑该方案的实施方案,管理方案,集资方案以及实现方案后的维持方案。不但要有该分析系统中复合性思维,还要求思维有一定广度,要考虑系统外因素的作用,这样规划编制工作过程就会将广泛地听取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建议视为必然。2、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要使城市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上其整个系统运行保持良性运转,同时需要说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每阶段内如何使城市良性运行,如何使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良好的衔接起来。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城市规划必须提供多种的可能性和选择性,在工作中表现为规模的必要弹性,时效期的必要弹性,用地形态上的必要弹性。4、有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强调各系统发挥自身的选择性,强调规划在城市发展进程的引导性控制作用,城市规划时向各系统提供正确的发展选择的引导者。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1、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城市规划工作将向分析的广泛性,论证的严谨性,成果的弹性方面发展。2、对工作中传递方式的影响,这是指城市规划工作在参加规划的单位之间的相互间的传递关系或程序。其中规划技术设计论证工作是一项科学技术性工作,由各方面的技术力量共同研究分析、合作来完成,传递关系式横向的复合的。政府立法执行工作是指确认规划的法律效果,以纵向的指令性为主。组织开发经营活动的传递关系是相互配合性的,强调社会总效益和参加开发经营单位集体效益的结合,是横向为主的传递关系。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1、城市全球化世界经济结构格局的变化,全球性地影响到城市空间结构的深刻变化。资本和劳动力全球性流动,产业的全球性迁移,经济活动中心的全球性集聚,促使全球城市体系的多极化。一些以跨国集团总部为标志的控制全球领域经济的全球城开始出现,地方建筑传统受到全球化的挑战。2、空间市场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更新中,由于市场经济的地域在20世纪末大规模扩大,在土地级差的作用下,城市用地出现重构和置换,原有建筑的功能将得以改变和创造,传统城市在保护继承中得到新生,旧城建筑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高层次管理功能的集聚与低层次生产功能的分散,使城市系统的复杂层次从巨大城市到小城镇都不断发生着变化。3、信息网络化交通与通讯的进步使得城镇在地理上的分散成为可能,因而更接近自然。但在另一方面,对环境构成新的损害。人类将步入信息社会,信息化社会将使城市建设的时空关系发生革命性变革。全球村庄,城市解体引起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重大变化,通过现代信息网络,家庭将重新与工作场合相结合。4、全球城市化伴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人类在过去100年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达到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程度,造成全球环境的恶化。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的快速城市化,以及发达工业国家城市化的衰退,提出了整个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的问题。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1、城市规划的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2、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把建设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者达到和谐的必经之路。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保持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延续性,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促进新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把科技进步和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统一起来,让城市成为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和谐载体。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坚持为全体城市居民服务,并且为弱势集团提供优先权,强调城市中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社会和谐,重视区域中个城市之间居民生活的和谐,避免城市范围内社会空间的强烈分割和对抗。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规划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城市规划不仅反映单项工程设计的要求和发展计划,而且还综合各项工程设计相互之间的关系。它既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建设方案和设计依据,又须统一解决各单项工程设计相互之间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种种矛盾。2、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城市规划既是城市各种建设的战略部署,又是组织合理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手段,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既要遵循城市规划的科学规律,又要符合当地条件,尊重当地人民的意愿,和当
本文标题:城市规划原理-浙大考研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200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