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关于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思考
关于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思考宏观经济研究部张永生内容摘要:理论上而言,农产品价格在工业化过程中既有可能上涨,也有可以下降。在现实中,农产品相对价格在工业化过程中更有可能出现上涨。尽管务农收入上涨是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但它同农产品价格上涨却不是一种因果关系。长期来看,工业化过程中正常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不会导致通货膨胀。提高中国农业产出的核心是对小农经济组织进行现代化改造,而土地制度改革又是其中的核心。关键词:农产品价格,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改造,土地制度2007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一直面临着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其中,农产品价格上涨被认为是此轮通货膨胀的主要推力。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对价格总水平上涨贡献4.0个百分点。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上涨6.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1.7%,蛋上涨21.8%。2008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0.4%,对价格总水平上涨贡献6.64个百分点。关于农产品价格上涨,目前有很多争论。比如,农产品价格上涨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是否有其必然性?务农工资上升是否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否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以及如何才能解决农民增收与农产品价格稳定的矛盾?由于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关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我们需要在理论上对工业化过程中农产品价格变化的规律给出准确的描述,并对其中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进行澄清。由于农产品供求同工业品及服务的供求相互依赖,我们需要从整体经济(一般均衡)的角度来分析农产品价格的变化规律(此政策研究报告中的思想,如果用一个简洁的工农业两部门一般均衡数学模型而非自然语言来表达,则会更为清楚。农产品实际上又包括很多品种,为分析简便,这里对其进行抽象。)。一、农产品价格在工业化过程中必然会上涨吗?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过程,这一过程将持续到2030年左右。工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农业人口不断向非农部门和城市转移,以及非农部门产值和份额不断扩张的过程。理论上而言,农产品价格既有可能在工业化过程中上涨,也有可能在工业化过程中下降。工农业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化趋势,取决于多个因素,即人口增长、工农业劳动者相对人数、工农业部门相对工资水平、消费者对工农产品的相对嗜好、工业和农业的生产技术、资本和土地禀赋、交易费用,等等。上述因素,有些对农产品价格有上涨的效果,有些则有降低的效果。这些效果的总和,决定着农产品价格的最终涨跌。农产品价格在工业化过程中是否会上涨,则取决于哪种因素在哪一阶段起主导作用。当然,如果考虑国际贸易和短期扰动因素,则问题会更加复杂。工业化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最终要反映到对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影响。从农产品供给来看,如果存在大量刘易斯意义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则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初期,并不会对农产品供给产生明显影响。但是,当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而土地资源又得不到最优配置的条件下,如果农业生产技术等其他条件没有大的改善,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会带来供给的减少。如果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伴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和/或农业劳动产出率的提高,而且这种提高的效果又超过其他因素对农产品减少的效果,则工业化过程并不会带来农产品价格上涨。但是,由于农业生产具有不同于工业生产的特点,其生产效率改进的余地远远无法同工业生产相比拟,农产品供给的增加往往难以赶上对其需求的增加,农产品价格在现实中更有可能在工业化过程中上涨。对农产品的需求,在工业化过程中则会不断增加。虽然在工业化过程中,反映食品支出在总支中相对比重的恩格尔系数会一直下降,但全社会对农产品的绝对需求总量却会上升。这其中的原因,一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收入效应,即消费者收入增加后,会消费更多的初级和深加工农产品;二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需求会增加。尤其是,在能源价格高企的今天,生产生物燃料需要大量的农产品作为原料,这会大大增加对农产品的工业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农产品的供给不能相应幅度地提高,则农产品价格上涨就不可避免。如果农产品实物量的供给和需求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发生大的变化,这是否就意味着农产品的价格不会上涨?也不一定,因为农产品价格并不仅仅由农产品市场的除清来决定。在一般均衡中,农产品价格至少由四种市场的除清来共同决定:一是农产品市场,二是工业品市场,三是劳动力市场,四是资本市场。尽管根据瓦尔拉斯法则,当有n种市场时,市场均衡可以由其中n1个市场除清来得到,但无论如何,价格不能仅由农产品一个市场的除清来得到。这就意味着,即使农产品实物量的供给和需求不发生变化,农产品价格也有可能出现上涨或下降。因此,工业化过程中农产品价格是否上涨,从理论上并不能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其生产效率提高的潜力无法同工业部门相比拟,而农业劳动的真实收入需要同非农业劳动保持大体均等,现实中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更有可能起主导作用。如果农业经济组织和生产技术不能在工业化过程中得到现代化改造,中国农业继续以传统小农经济的方式存在,则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就必然带来农产品价格上升。如果农产品价格上涨,那么政府是否能够在市场中操纵农产品价格?至少,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要想直接控制农产品价格是非常困难的。工农产品价格比价同工农业部门的相对就业人数密切相关。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农业劳动力不能自由转移到城市,政府可以通过人为控制工农业人口比例来控制工农产品比价。当时控制农村和城市人口比例,靠的是人民公社制度、城市就业制度、城市住房分配制度、粮食配给制度、医疗和福利制度等计划体制。这也是当时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得以实现的条件。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造成工农壁垒的上述制度基本上被打破,政府不可能再对农产品价格进行有效干预和控制。这就意味着,政府要稳定农产品价格,必须根据市场的内在要求来制定治本之策。二、务农工资上涨是否一定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虽然农产品价格在工业化或经济增长过程中不一定上涨,但农业劳动者收入(或工资)上涨却是一个必然趋势。在此轮通货膨胀中,农业雇工成本上升被认为是主要推力之一。那么,务农工资上涨是否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理论上,务农工资上涨不一定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而且二者不是因果关系,只是平行但相互关联的关系。务农工资在工业化过程中为什么必然会上涨?以下两个原因均可能导致。第一,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然。如果单位农业劳动的产出提高,人均务农收入也必然会相应提高。第二,工农业部门劳动收入均等化法则使然。工业和农业是一个网络,即使农业生产率得不到提高,从事农业的农民也必须分享非农部门生产率提高的好处。否则,人们就不会愿意去从事农业。那么,务农工资上涨是否必然伴随农产品价格上涨?这要视情况而定。第一种情况,如果农业生产效率发生改进,导致农业产出水平大幅提高,而且这种提高的效果超过其他因素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效果,则务农工资上涨并不会伴随农产品价格上涨。比如,如果在小农经济中引入现代公司制度,通过采用温室、无土栽培技术、公司化制度和农业合作组织对传统农业生产进行现代化改造,则单位农业劳动的产出就会大幅提高。此时,务农工资会大幅上升,甚至个别会超过工业部门的工资,但农产品价格却不会因此而上升,甚至反而会下降。第二种情况,如果农业部门生产率没有改进,或者这种改进比不上非农部门生产率改进的速度,则农产品价格就一定会伴随农民收入一起上涨。道理很简单,因为农业和非农业是一个分工网络,只要农村劳动力可以转移到非农部门,则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就不完全由农业部门自身生产效率来决定,而是由全社会的平均生产效率来决定。只要社会需要消费农产品,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人就需要获得社会平均回报,否则就没有人愿意生产农产品,农产品的价格就会大涨,吸引人们去生产。同理,像看门、餐馆侍者、清洁、保姆等简单工种,虽然其劳动效率不会随着时间而提高,但其小时工资却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断提高。农产品涨价,本质上是农民在分享非农部门生产效率提高的好处。此时,务农工资和农产品价格在市场中同时上涨,但二者并非因果关系。很难说是因为务农工资上涨导致了农产品价格上涨,还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了务农工资上涨。如果说农业工资上涨是农民在分享非农部门(或经济增长)的好处,那么非农部门工资的上涨来源于何处?来自于技术改进和企业组织效率提高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这种提高导致工人工资提高的同时,还会带来工业品和服务价格总体水平的下降。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居民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导致人均产出水平大大提高的结果。传统观点认为,中国由于人口众多,以禀赋而论,是一个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国家。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人均产出会不断提高,这意味着人均工资会不断提高。人均工资上升到一定程度,中国一直强调的所谓劳动力比较优势就不再存在。因此,基于劳动力比较优势制定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在中国已到需要调整的时候了。三、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否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从长期来看,工业化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农产品相对价格上涨的趋势。但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并不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因为在工业化过程中,与农产品价格上涨同时发生的,是工业品相对价格的总体下降。总体上而言,如果没有货币发行失误或短期扰动因素等的负面影响,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的自然演进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而且,由于工业部门的产值与就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要远高于农业部门,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部门价格下降的效应往往超过农业部门价格上升的效应,总体上价格更有可能出现下降的趋势。因此,农业工资上涨、工业部门工资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经济高速增长、非农产品和服务价格总水平下降等现象,很有可能会同时出现。既然长期来看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产品价格正常上涨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为什么农产品价格上涨成为中国此轮通货膨胀的主要推动力?中国目前的农产品价格上涨,除了受我们分析的工业化过程中的长期性趋势影响外,更多的是受短期扰动因素和国际市场的影响。这些短期扰动因素包括:自然灾害、牲畜疾病、进口化肥价格大幅上涨、国际粮价上涨,等等。同时,粮食流通、生猪屠宰等体制不能充分适应市场要求,以及农牧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等因素,则进一步加剧了此轮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只要这些短期扰动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得以消除,则中国农产品价格在工业化过程中长期性的正常上涨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上面分析工业化、工农产品价格变化的一般均衡思想,同样可以用来分析另外一个重要的相关问题,即中国的快速工业化是否推动了全球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全球通货膨胀?随着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全球资源性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国际市场上石油、矿产品等价格日益走高。新兴经济体快速工业化对资源性产品的新增需求,虽然会推动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涨,但这种逐渐增加的真实需求不会导致资源性产品价格在短期内飙升,也不会导致全球性通货膨胀。第一,由市场力量驱动的工业化过程必然是一个生产效率提高的过程,没有最终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工业化及工业化引发的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新兴经济体工业化的结果,必然是单位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出,导致工业品价格普遍下降。因此,如果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涨完全是由真实的需求增加而引发,则这种新增需求的增幅一定取决于价值链末端的最终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幅度,不会因此而导致全球性通货膨胀。相反,中国等大国经济的崛起,更有可能带来全球性价格下降,因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同时在向发达国家出口廉价的制造品。第二,目前资源性产品价格之所以大幅上涨,同国际投机资本炒作商品期货、美元超经济发行带来全球流动性泛滥、次贷危机导致美元贬值,以及国际市场上资源的垄断性定价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那些将全球性通货膨胀归咎于中国等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没有根据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前几年全球出现通货紧缩时,国际上有一种完全相反的论调,指责中国向全球输出了通货紧缩。四、中国农业产出提高的潜力如何实现?在工业化过程中,如果农业劳动产出效率能够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而显著提高,则不仅农民收入会加快提高,农业亦会成为稳定国内物价的重要力量。那么,中国农业劳动产出率提高
本文标题:关于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21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