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03.《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读书笔记byAgnes1/41《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第一节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渊源第二节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报刊的诞生第三节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的迅速发展名词解释1.露布:又称露报,产生于秦汉时期,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东汉末年成为发动战争前讨敌檄文的别称和战争胜利后宣传战绩的捷报,到南北朝,露布专指公开发布的捷报,成为重要的军事新闻传播手段。到三国两魏南北朝时代,战争连年不断,是露布的全盛时期。露布是进行宣传鼓动和传播新闻的一种有效方式,它直接面向大众,能取得现场实效,沿用上千年。2.“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还有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3.“敦煌进奏院状”:“进奏院状”是进奏官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的绝密消息。“敦煌进奏院状”是指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纸,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意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因为沙洲在今敦煌地区,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4.邸报:中国古代报纸的通称,还有“状”、“报”、“朝报”、“塘报”等多种名称。是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由都进奏院负责发布。其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官僚的奏章;军事情报、刑罚等。它从宫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宫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由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5.定本制度:是一种为了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报的禁令得到贯彻而设立的制度。规定:进奏院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该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本。据此发抄。它是中国第一次建立审报体制。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当权派宰辅们的意图,为巩固他们的统治秩序服务。6.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内容主要是:朝廷动态报道、官吏任免消息、皇帝谕旨诏令等。小报的信息灵通。小报的发行,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官方“邸报”的一统天下,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政事信息的需求,它触犯了封建统治者的议论朝政之禁和新闻泄漏之禁。因此受到了封建统治者和派官员的查禁。7.京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是一种与近代报刊最为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其基本内容是宫门抄、皇帝喻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京报的稿件是从宫廷有关部门抄出来,没有报房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评论,因此还不能列入近代报刊之林。京报这一名称出现在明朝末年,当时只是邸报的别称。到明末清初,民间报房开始抄报,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读书笔记byAgnes2/41乾隆年间,京报日趋盛行,变为公开发售没具有了大众传播工具的商品特性。8.《急选报》: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的原件,由雕版印刷。它的发现说明中国至晚在万历8年就已经有了民办的雕版印刷的报纸了。9.马礼逊:最早来中国的传教士,1807年由伦敦布道会派出。他先在广州、澳门学习中文,翻译《圣经》和编纂《英华辞典》,同时出版《新约》和许多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但中国政府严禁外国人传教、印书,1813年伦敦布道会又派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两人总结了传教经验:中国方言多,故口头宣传在中国困难很大,米怜建议把传教与出版基地设在马六甲。马礼逊接受了米怜的意见,于是米怜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开始印刷所的建立和宗教宣传,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开始出现。10.《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它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免费赠送的宗教月刊。该刊以传教为宗旨,绝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创造的新闻之最有:①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月食》;②最早的广告《告贴》;③最早的新闻图画《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1815年,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开始。11.米怜:1813年伦敦布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传教工作。米怜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开始印刷所的建立和宗教宣传,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开始出现。任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主编。他是位出色的宣称家,主张文章要通俗简短,1822年病逝。12.《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组成,显示了与《察》的继承关系,在业务上初具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但宗教以不再是最重要部分,大量篇幅用于宣讲伦理道德及宣扬西方科学文化(亦不再仅限于天文,而是扩展到机械、医学、地理等实用知识)。该刊1835年由“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续办,1838年停刊。郭立士曾说:“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楚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13.《蜜蜂华报》:(葡萄牙文周刊)第一家在华出版的外文报刊、澳门有史以来的第一家报纸。1822年9月12日在澳门创刊。由当时的葡萄芽执政党创办。该报为当时的葡萄芽执政党在澳门创办的政府机关报,基本内容为新闻、言论、公文、读者来信等。除了《蜜蜂华报》外其他的葡文报纸有:《澳门钞报》、《帝国澳门人》报、《澳门政府公报》、《商报》、《真爱国者》、《澳门灯塔报》这些葡文报纸最关注的是澳门当地和葡国内部的事情,对中国的时局的评论不多。14.《广州记录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刊。1827年11月创于广州。创办人为英国鸦片商马地臣。该刊为商业性报纸,货价行性、航运消息占主要篇幅。带有强烈的政治性,宣扬英国的殖民政策、鼓吹不平等贸易,为鸦片倾销辩护,主张西方对华采取强硬政策。后迁往香港,改为《香港记录报》。15.《广州周报》1835年创刊,是英美自由贸易派的报纸,反对东印度公司的垄断,重视中国当地新闻。但是同《广州记录报》一样,宣扬英国的殖民政策、鼓吹不平等贸易,为鸦片倾销辩护,主张西方对华采取强硬政策。(魏源的海国图志部分译自该报)同时,该报在发表了关于清政府禁鸦片的号外,这是中国近代报刊的第一份号外。16.《中国丛报》:又译《中国文库》,1832年5月在广州由裨治文出版和主编的英文月刊,以刊载文章为主,也刊载新闻。主张采用强有力的决定性的“炮口的交锋”来使中国屈服。是西方武力侵华的舆论阵地,对英美的侵华政策有明显的影响。17.《近事编录》:1863年由英国人罗郎也创办,由王韬任主编,该报除刊登行情、船期和《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读书笔记byAgnes3/41广告外,大量刊登新闻。它是当时所有中文报刊中最早报道巴黎公社起义消息的报纸。王韬的早期政论很多在该报刊出。《近事编录》的新闻经常被当时上海的《上海新报》所转载,在内地也有一定影响力。18.《香港船头货价纸》:是香港英文报《孖剌报》于1857年出版的中文附刊,这是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该报以香港各铺户为发行对象,主要登载行情、船期和广告,也登载少量新闻。后易名为《香港中外新报》及《中外新报》,成为独立的报纸。19.《遐迩贯珍》:创刊于1853年8月,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编,是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共出版33期,以新闻为主,对太平天国报道详实,大量刊登介绍西方文明的文章,赠送副刊《布告篇》,刊登广告并开始收费,这是在我国出现的中文报刊首次出现的收费广告。《遐迩贯珍》对于开阔中国人的视野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消息、短讯、通讯、评论等近代新闻体裁都已成形,也出现了连续报道的形式,与以前的中文期刊相比,在新闻业务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20.《北华捷报》:上海第一家近代报刊。初创时,主要刊登广告、行情、船期等商业性材料,言论方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国政府的观点,被视为“英国官报”,后定为《字林西报》,重视新闻,在中国许多边远地区也聘有通讯员,曾一度获得独享路透社电讯的特权;1951年3月31日停刊,出版时间长达101年,它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最有影响的外文报纸。现完整保存在上海。21.《上海新报》:上海最早商业性中文报纸。创刊于1861年,初为周刊,后改为日刊。《上海新报》将商业信息放在首位,主要是广告、行情、船期等。该报也摘录一些政界新闻。太平天国时期,该报为满足旅居上海的市民了解太平天国动态,刊登了大量太平天国报道,使报纸销路日增。该报言论不多,但却曾唱片连载吹捧镇压太平天国的“洋枪队”,并为清政府最终消灭太平军出谋划策。22.《字林沪报》:创刊于1882年,著名报人蔡尔康长期担任主笔。其于1897年创办了我国报纸的第一个副刊《消闲报》。在19世纪90年代与《申报》、《新闻报》成三报鼎力之势。23.《新闻报》:中外合资创办的一份有影响力的报纸。1893年2月17日创刊,著名报人蔡尔康主笔。以“经济独立、无偏无党”为宗旨。在内容上形成准确,迅速报道经济新闻及商业行情的主要特点。创刊初期大体和《申报》相仿,并迅速成为与《申报》相伯仲的报纸。20世纪一二十年代汪汉溪任总经理,精于经营,与《申报》并驾齐驱。经营:①摸索出一条借款-还债-再借再还,加快资金周转的生财之道。②大力发展广告业务。但该报广告时时挤占新闻版面,并登过一些低级趣味的广告。内容:①以工商界和普通市民为主要对象,着重报道经济新闻,重金聘请经济专家主持。②注意适应市民兴趣,扩大社会新闻报道,并设有多种知识性、趣味性的副刊、专栏。③在国内首先设置无线电收报台,直接抄收外国通讯社电讯,抢先刊发。④言论方面标榜“无党无偏”,用短评代社论。⑤主要产权属美商,在五四运动中一定程度上参加了反对日本侵略的活动,但当运动深入发展并出现罢工高潮,危及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的时候,该报则持反对态度。24.上海报刊三足鼎立:指19世纪90年代,中文报纸——申、新、沪;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华洋通闻、文汇报25.《六合丛谈》:上海地区出版最早的中文刊物。对中国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份综合性的新闻性期刊。1857年1月26日创刊于上海,由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伟烈亚力任主编。该报不纯粹宣传基督教义,刊有宗教、科学、文学、新闻等内容。26.《万国公报》:前身是《中国教会新报》,由外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刊于上海并主编,起《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读书笔记byAgnes4/41初完全是一份宗教性刊物。1874年改名为《万国公报》,宗教内容只剩下很小一部分,而占主要篇幅的是中外新闻、西学知识、商业信息,并增设了论说,变成综合性杂志。读者也从教众扩大到官员、士大夫、商人等各界人士。1883年停刊。1889年复刊。复刊后明确把“开放”中国中上层人士的思想作为主要任务。复刊后的内容:①大量发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问题的新闻和评论。②大量介绍西学知识。③当维新思潮兴起时,大谈变法革新,并提出过许多建议和措施,产生了广泛影响。27.《中西闻见录》:1871年外国传教士组织了“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1872年该会机关刊物《中西闻见录》在北京创刊,由丁韪良主编。内容主要是介绍科学知识,报道各国的近事与商业信息。在北京办报意味着外国人的办报活动突破了中国清王朝的最后一个禁区。28.《中国时报》:英文报刊,其中文为《时报》。创刊于1886年,得到了李鸿章的支持,广登京津地区新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1890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任主笔后,发飙了一系列变法主张,成为一种政论性报纸,引起了中国政界和知识界的重大反响,与上海《万国公报》一
本文标题:03.《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228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