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2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干荷叶,映着枯蒲,折柄难擎露。藉丝无,倩风扶。待擎无力不乘珠,难宿滩头鹭。根摧折,柄欹斜,翠减清香谢。恁时节,万丝绝。红鸳白鹭不能遮,憔悴损干荷叶。干荷叶,色无多,不奈风霜锉。贴秋波,倒枝柯。宫娃齐唱《采莲歌》,梦里繁华过。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夜来个,醉如酡,不记花前过。醒来呵,二更过。春衫惹定茨蘼科,绊倒花抓破。干荷叶,水上浮,渐渐浮将去。跟将你去,随将去。你问当家中有媳妇?问着不言语。脚儿尖,手儿纤,云髻梳儿露半边。脸儿甜,话儿粘。更宜烦恼更宜忺,直恁风流倩。3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作家。初名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曾祖于金朝时在邢州任职,因此移居邢州。蒙古王朝灭金后,刘秉忠出任邢台节度府令史,不久就归隐武安山,后从浮屠禅师云海游,更名子聪。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前,注意物色人才,他与云海禅师一起入见,忽必烈把他留在身边,商议军国大事。即位后,国家典章制度,他都参与设计草定。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改名秉忠。刘秉忠借这首小令,抒发当时文人的感慨,文人希望受到朝廷的重用。不甘寂寞的心就像王勃在《滕王阁楼》中写的“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一样。但皇帝看不见他们的爱国心,朝廷的腐败,让爱国的男儿心衰梦破,他们的人生过得如此凄凉,悲惨。两鬓苍苍,岁月流逝,还是无人赏识自己“寂寞在秋江上”。45中文名:刘秉忠别名:藏春散人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河北省邢台市出生日期:1216年逝世日期:1274年职业:太保、宰相毕业院校:紫金山书院信仰:佛、道、儒主要成就:辅佐忽必烈建立元朝代表作品:《藏春集》字:仲晦封爵:太师,赵国公、常山王67这首小令,是一幅深秋败荷图。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感叹世道的沧桑,老境的凄楚,让我感受到了诗人那老境逼人的苍凉情怀。但“都因昨夜一场霜”笔锋一转,写出了诗人的不甘寂寞的心。虽然时光邈远,人世飘零,但春天会来临的,谁也挡不住历史的发展,谁也阻挡不了大自然的自然发展规律,历史的车轮永远是滚滚向前的规律。8刘秉忠这首小令,语言上是用了写实的手法,大量用颜色来抓住欣赏者的心。“干”“苍苍”“老柄”“黄”“霜”“秋江”,作者是句句写枯黄,句句写凄凉,但作者真正是写尽人生的无限凄凉啊!9(1)作者是怎样描写干荷叶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这两句与前面内容有什么联系?抓住秋风中残荷的憔悴之状:既写其叶干,又写其柄老;既写其色苍,又写其香减。五、六两句揭示了荷叶由翠绿变为深青的荷叶,更由深青转为枯黄的原因10(2)作者通过写荷叶寄寓了怎样的人生感慨?作者通过写荷叶抒发了青春之不再、年华之易逝的慨叹。11•古诗鉴赏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必须结合原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本文标题:干荷叶..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276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