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点
西南林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总目标是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国际、国内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科技发展动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必要的实验技能;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论文功底;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研究方向的设置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现代机械设计与理论2.机电一体化与机电控制技术3.先进制造技术4.车辆工程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生为2.5~3年,非全日制硕士生可延长1年,鼓励符合条件的研究生提前毕业。按照课程与论文并重的原则,在时间的安排上课程学习应累计1~1.5学年,论文的实际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120学时的工作量或20个工作日。西南林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课程说明(一)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本学科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坚持基础性、实际性和实用的原则,既与本科生阶段的课程拉开档次,但又有连贯,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注意不同层次课程内容的衔接,适应学科发展,使研究生具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世界最新科技成果。研究生课程分学位课和选修课,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8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学分计算一般以课内讲授20学时为1学分,实验、实习比重大的课程30学时为1学分。研究生可以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也可以选修有关大学本科课程。凡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均需补修3-5门本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可记成绩,不计学分。硕士生在课程开始前,如已掌握该课程基本内容,可申请免修,但须参加研究生该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取得学分。1.学位课(1)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学分(2)第一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6学分(3)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3学分(4)矩阵分析与计算方法3学分(5)现代控制理论3学分2.选修课(1)专利与情报检索2学分(2)机械动力学3学分(3)虚拟设计3学分(4)弹性力学及有限元3学分(5)高等机构学2学分(6)机械优化理论2学分(7)可靠性设计2学分(8)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2学分(9)机械CAD/CAM/CAPP2学分(10)机械CAE与仿真2学分西南林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1)数字图像处理2学分(12)机电一体化技术3学分(13)信号分析与处理2学分(14)智能控制2学分(15)电液比例伺服控制3学分(16)液压控制系统2学分(17)过程控制技术2学分(18)人机界面与通讯3学分(19)新型传感器技术2学分(20)先进制造技术2学分(21)振动与噪声控制2学分(22)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理论3学分(23)制造系统的建模与分析2学分(24)微控制器原理及开发应用2学分(25)汽车动力学2学分(26)现代汽车诊断学2学分(27)汽车振动3学分(28)汽车电子学2学分(29)空气动力学3学分(30)汽车节能技术2学分(31)汽车排放污染控制技术2学分(32)汽车环境学2学分(33)表面工程2学分(34)车身造型及仿真2学分(35)木制品生产工艺3学分(36)高等木材学3学分(37)新型木质复合材料2学分(38)林业与木工机械专题2学分(39)木材加工与人造板机械专论2学分(40)植物保护机械专题2学分(41)木材切削新技术专题2学分(42)技术经济与管理2学分西南林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43)生产与运作管理2学分(二)主要课程说明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概论见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2.第一外国语见西南林学院编写的教学大纲。3.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本课程主要讨论复变函数和积分变换。内容主要包括:复数运算、解析函数、初等函数、复变函数积分理论、级数展开及留数理论、共形映射、拉普拉斯变换、富里叶变换。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能力。4.矩阵分析与计算方法本课程工科类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主要介绍适合于在计算机上使用的大型矩阵基本理论、常用数值计算方法及与此相关的理论;包括计算方法的基本概念、常用的基本算法、方法的收敛性、稳定性以及误差分析等基本内容。5.现代控制理论主要对机电系统的状态空间进行描述,分析其运动状态,判别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及其稳定性,并对系统进行状态反馈,状态重构及解偶的综合或设计。6.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是学科重要基础理论课,主要研究弹性体由于外力载荷或者温度改变、物体内部所产生的位移、变形和应力分布等,内容包括应力分析、应变分析、本构关系、求解方法、平面问题基本概念、柱体扭转问题的求解、空间问题的典型解、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和有限元法等基本理论,对于加强研究生专业基础,培养研究生的思维方法和独立工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7.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学习并了解系统化设计、创造性思维和方法、评价与决策方法及典型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8.机械动力学机械动力学是研究机械产品动态性能的重要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研究机械产品动态性能的基本理论方法,并基本具备分析、改善和优化机械产品动态性能的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1)建立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理论建模方法和试验建模方法;2)机械系统动态性能的分析计算。包括对数学模型的计算求解,对机械系西南林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统的动态试验与数据处理;3)机械系统动态性能的改善与优化。包括结构动力修改和动态优化设计两个方面。9.制造系统工程重点从系统性、综合性的角度介绍制造系统技术及其相关的管理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制造系统和制造系统工程的基本观念、制造工艺系统、制造资源系统、制造信息系统、制造系统自动化、制造系统设计和以及制造系统的管理和运筹。10.机电一体化本课程全面介绍机械系统、机电接口、检验系统、控制系统等原理及应用,使学习者掌握构造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分析步骤和方法五、实践环节、学术活动1.实践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教学实践或进行生产实践、技术服务、社会调查,时间不少于120学时的工作量或20个工作日,以培养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若为教学实践,可参加本科生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习题课、课程设计指导、实习指导等;社会实践不少于2周;参加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实践活动可按社会实践考核。实践环节由导师或教研室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在实践活动结束后给定考核结果,合格者记2学分;未通过考核者需重修,否则不可申请答辩;在职研究生或在攻读硕士学位前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可申请免修。2.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应参加一定的学术活动,导师与教研室应积极支持、组织和要求研究生参加有关学术活动,使其了解学科发展的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与创新精神。具体要求为: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6次以上;在本学科内做学术报告或阶段性研究1次以上。此项活动纳入教研室的教学计划。考核方法:硕士生在学术活动后,提交参加学术会议的论文复印件、研究报告复印件或学术报告小结(小结不少于500字),并注明报告时间、地点、报告人,经指导教师签字后自己留存,达到要求时由导师或教研室对研究生学术报告写出评语,记2学分。本学科研究生在校期间,要求在国内外有正式刊号的学术期刊、杂志以及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会议(正式出版物)以西南林学院的名义和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一篇以上的学术论文,或获得部省级以上奖励(主要完成人),或获得国家专利技术一项,作为申请硕士学位的条件之一。西南林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六、学位论文工作与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工作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学实验(或科研调查、工程设计)、撰写论文等部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是很重要的两个环节,应结合研究课题,查阅30篇以上的近期相关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在此基础上完成1万字左右的文献综述,综述内容包括本研究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按研究生选题报告的格式要求,精炼并完成论文选题报告。研究生最好在入学后的1年内完成论文的选题或开题的准备工作,于第三学期提出学位论文的选题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课题组或全教研组)广泛听取意见,经导师同意、教研组审定确定后,制定论文工作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意义或明确的工程意义;研究成果应有新的见解或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应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的格式、文法、引注、标点符号应符合有关要求;若有软件内容,应随同论文附出所做工作中核心部分源程序磁盘。论文工作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际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论文字数一般在3万字左右。论文研究成果应有新的见解:1.对所研究领域中,前人未有过或未曾肯定的理论见解,而这种新见解既有充分依据,又是该领域中比较有意义和重要的环节;或前人虽有见解,但随着科技进步,在重新认识过程中,提出与前人完全不同的见解,具有充分依据,并符合现代科学理论;2.国外近年虽有,但国内尚未掌握的学科前沿,且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方法或测试技术,并取得可靠的实验对比数据,及有初步的解释,能获得有意义的新结果;3.把专业基本原理拓展应用到高新技术产品领域,取得新的社会效益,并有一定的实用推广价值。七、培养方式与方法随着科学技术与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研究生的培养已不是单一的规格与模式,对于教学科研型、工程应用型及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做出不同的要求和安排。西南林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与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研究生应在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同时,积极参加校、院(系)统一规定的政治、形势教育,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注意培养共产主义品德,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2.采取导师负责制与学术群体、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指导小组集体作用。导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培养方案;3.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重视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实际动手能力;4.课程教学采取自学为主,讲授为辅的方式。在学习方法上,以授课为主,讲课与自学相结合,启发式与研讨式相结合,充分激发研究生自学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创造性,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修满专业规定的学分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应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注意培养实事求是、严格、细致和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作风,严谨治学的态度;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全民健身运动,保持身体健康。八、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是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进行考核和分流,实行因材施教,有利于促进高级专门人才的成长;同时,考核又是对培养工作的检查,起到了交流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的作用。考核一般定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考核工作由教研室(研究室)组织领导,导师及指导小组配合,院(系)、研究生部有关领导参加。考核内容主要为研究生一年多来的政治表现、课程学习成绩、发表论文情况、课题综述、开题报告以及思维能力。考核方式以口试为主。成绩突出者给予表扬或奖励;不合格者,按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处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编写组2006年6月
本文标题: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31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