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 言语理解(细节判断)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细节判断题精讲题型综述片段阅读中有一种题型被称为细节判断题,主要考查考生迅速辨别文段细节信息的能力。这种题型在中央国家机关及地方省市公务员考试中每年都会出现,属于必考题型,因此一定要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该题型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文段判断四个选项的说法正确与否,通常选项范围涵盖较广,涉及文段的各个方面和细节信息,对于考生来说难度较高,在仔细辨别的同时也耗费了作答的时间。正因为是对题目细节的考查,所以在出题的过程中容易设置思维陷阱,如果考生稍不留神,很可能就会被误导造成错选。因此要把握好细节判断题,就要充分了解题目设置的陷阱何在,有备无患自然万无一失。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等。技法点晴细节判断题主要考查考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把握文段隐含细节或推断信息的能力。其中有些题目是对原文表述的同义或近义替换;有些题目是对这一文段细节、概念的理解或引申;有些题目则是根据文段的表述进行推断。基于细节判断题的以上特点,首先应该明确在出题时哪些陷阱容易设置。通常选项设置的陷阱有如下几类:精讲一、时态上的偷换时态上的偷换常被列为错误选项来干扰考生,因此考生再作答过程中就要严格注意有关事态的表述,有意识的与原文进行比较,汉语虽然没有像印欧语系那样明显的形态标志,但还是有一些标志语素值得我们注意:如“将”、“要”一类的引导词均表示将来时态;“已”、“已经”、“过”、“了”均表示过去时态;“着”、“正在”等则表示正在进行时态。这些引导词虽说十分简单,但是在其内部却蕴含了一些语法意义,因此要引起考生的极大注意。二、数量上的偷换除了时态之外,考生还应注意数量方面的细节,因为这也是设置题目的一个障眼法,常常容易被考生忽视。所谓数量,为非就是确认原文和选项中的表述从数量的角度讲是否吻合,没有扩大抑或缩小,因此现将数量的表述进行如下梳理:如“大多数”、“很多”、“许多”、“广大”、“广泛”、“一片”、“大量”、“大部分”等词语所引导的是为数较多的数量概念;“数”“少部分”、“少量”、“一小部分”、“某个”、“某种”等词语所引导的是为数较少的数量概念;而“某些”、“一部分”、“一些”这样的引导词则比较特殊,处于游离状态有时趋于较多,有时趋于较少,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以考生作答时务必注意数量上的表述与原文是否吻合,从而判断其真假。三、话题上的偷换事实上话题上的偷换这个问题已经在前文提及多次了,无论考生作答何类题目’话题上的一致性都是一个基本原则,即确保选项与原文谈论的是同一件事情,那么在题目的设置上往往就会出现偷换话题、扩大话题和缩小话题三种情况对考生进行干扰,如原文中提到的是“北京近些年的绿化情况”,而选项中分别将其扩大为“北京近些年的情况”和缩小为“北京近些年的植树情况”这均属话题的扩大和缩小。四、概念上的偷换细节判断题之所以难度较高就在于需要考生仔细对比排查,确认是否存在与原文有出入的表述。而概念上的偷换则是一种十分典型的陷阱,通过将表述要件中的主客体或者动作、状态加以偷换,进而混淆视听,造成误选。那么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就要十分注意表述要件的主体(换言之即动作的发出者)与选项中的主体是否一致;表述要件的客体(即动作的接受者)与选项中的客体是否一致;表述要件的动作描述抑或状态又是否与选项相匹配。在设置干扰选项的时候,陷阱常常是这样的:在原文中摘出一个确实出现过,但事实上却与题目无关的概念进行偷换’考生看到这个概念确实在原文中出现了,并没有看到其内涵上面的偷换,从而选择了错误答案。五、逻辑上的偷换众所周知,连续的句子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有可能是前因后果的因果关系,有可能是条件与结果的前提关系,有可能是二者并举的并列关系,也有可能是前肯后否的转折关系等等。总之在作答过程中注意比较选项与原文的逻辑关系是否一致,否则极容易失分。真题点击例1、(2005年国考)颐和园附近要建的电塔工程,在一片反对的声浪中进入环保听证程序。事件到此并没有画上句号,它不仅考验着市民维护家园的决心和城市决策者的智慧,还关系到类似颐和园的众多风景名胜资源和文物的命运。从这段文字我们不能得出的是()。A.电塔工程至此还没有正式开工B.电塔工程不是一个错误的决策C.多数市民维护家园的决心比较强D.受到此种威胁的景点不止是颐和园【答案】B【解析】一道典型的细节判断题,难度不高,但要求考生自己阅读进行辨别。从“颐和园附近要建的电塔工程”的“要建”二字可以判定电塔工程还没有开工。从“一片反对的声浪中”可以判定多数市民维护家园的决心比较强。从“还关系到类似颐和园的众多风景名胜资源和文物的命运”可以判定受到此种威胁的景点不止是颐和园。只有B项在原文中没有依据,无从得出。【纠错】事实上B项不但无从得出,根据阅读我们可以把握文段作者的态度是反对建电塔的,因此B项恰好属于与作者观点背道而驰的反向观点。【点拨】例1中考查了几个要点:时态、数量、作者态度的倾向性。其中时态通过“要”字表达了未然性的时态。数量通过“大多数”表达了较多量的概念。此外题目的字里行间隐含表述了作者的观点,考生在阅读时要注意把握这种不明确的观点,换言之其倾向性往往容易设置为选项迷惑考生,因此考生在阅读浏览过程中和备选项进行匹配的过程中要有意识进行区分,确保正确选项与原文的态度在倾向性上保持一致。例2、(2003年国考)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将委托专业金融机构对中国女足发展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其收益部分用于资助中国女子足球队改善生活和训练条件,开展交流与合作,培养选拔后备力量。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A.中国女足发展基金,将解决中国女足所面临的问题B.广泛开展交往合作,是培养和选拔女足后备力量的保证C.中国女足的活动,由受委托的专业金融机构管理和运作D.中国女足发展基金,已确定了管理机制和运作规则【答案】A【解析】一道典型的细节判断题,选项设置也是依循“理论要点”所介绍的套路。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考生要注意时态和概念的把握,原文的一个“将”字就明确指出其时态为将来时,而D项的表述时态“已”为过去时,从时态的角度来讲就不符合,属于典型的偷换时态。同时首句的信息还可以对C项进行判断,原文指的是对“中国妇女发展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而C项将其偷换成了“中国女足的活动”,属于典型的偷换概念。B项的表述则属于典型的偷换逻辑关系,根据原文“改善生活和训练条件,开展交流与合作,培养选拔后备力量”可知三者均是中国女足面临的问题,三者之间的关系属于并举,不偏不重,而B项将其偷换成了条件关系,因此表述错误。只有A项无论从时态还是内容上均与文意相符,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点拨】例2题目的选项设置得非常典型,几个干扰选项分别设置为:B项——偷换逻辑关系,C项——偷换概念,D项——偷换时态。考生在作答细节判断题时要有意识地进行总结和分析,观察一下几个错误的选项都错在哪里,属于哪种类型的错误,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例3、(2006年江苏)社会焦虑突增导致青年社会责任感突减。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处在竞争环境中的青年,不得不经常考虑个人的就业、住房、医疗、婚姻、教育……他们逐渐疏离社会,一种非正常的社会心理——“社会焦虑”由此产生。比如有些青年有一种对未来的潜在风险不可预测的“恐惧”和忧虑,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对“社会焦虑”产生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A.社会环境急剧变化B.个人的就业、住房等问题C.对未来风险的不可预知D.社会责任感突减【答案】D【解析】这道题目要求考生把握“社会焦虑”所产生的原因,事实上就是要求考生在文段中寻找原因表述的相关细节语句,是一道变换提问方式的考法。根据原文“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个人的就业、住房、医疗……‘社会焦虑,由此产生”可知A、B两项均是产生“社会焦虑”的原因。根据文章尾句“未来的潜在风险不可预测的‘恐惧’忧虑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可知C项也是“社会焦虑”产生的原因。因此A、B、C三项均是导致“社会焦虑”的原因,所以D项为正确答案。【点拨】事实上根据首句即可判断D项不是其原因,因为首句的表述非常明确“社会焦虑突增导致青年社会责任感突减”,意味着“社会焦虑突增”是因,而D项的“社会责任突减”是果,所以D项混淆了逻辑关系,属于典型的因果倒置。例4、(2004年国考)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是最易被保存下来的。因为保存动植物遗体的必要条件是快速掩埋,而在淤泥不断沉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中,动植物的遗体以及其他东西能够被快速掩埋。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A.动植物的遗体容易在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中保存下来。B.只有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才能被保存下来。C.淤泥不断沉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是保存动植物遗体的最佳环境。D.只要被快速掩埋,动植物遗体就能被保存。【答案】A【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细节判断题,选项设置难度较高,因此有一定的考查难度。题目要求选择支持的一种观点,即选择表述正确的一项。根据原文中的首句“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是最易被保存下来的”可知A项表述正确,为正确答案。【点拨】例4的难点就在于“必要条件”一词上,考生关键在于把握“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别,从而才能将B项、D项一一排除,而这两项往往是考生最容易失分的地方。原文中“保存动植物遗体的必要条件是快速掩埋”一句可以换成考生常知的语句“只有快速掩埋,动植物遗体才能保存”,由此可知B项错误,将原文中的“快速掩埋”偷换成了“生长在水中或水边”,属于典型的偷换概念。C项的错误在于原文中并没有提到“最佳环境”,属于典型的偷换话题。而D项的错误则在于原文中表述的是“必要条件”,而选项中将其偷换成了充分条件,属于典型的偷换逻辑关系。全真拍档题题1、(2006年江苏)来自卧龙的雌性大熊猫“琳琳”和成都的雄性大熊猫“师师”将成为“基因交配”的主角。据专家透露,人工饲养场内的大熊猫许多天性已退化,让它们自然交配十分困难,圈养下能自然交配的雄性大熊猫不到1o%,能受孕产崽的雌性大熊猫仅24%。“基因交流”是为了调整大熊猫的血缘关系,增加大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圈养大熊猫种群的遗传缺乏多样性B.人工饲养的大熊猫已不能自然交配C.大熊猫已成功实施跨地“基因交流”D.能受孕产崽的雌性大熊猫超过四分之一题2、(2007年四川)在上海,外资银行去年上半年赢利猛增了68.3%,同期国有银行的利润同比增长19.3%,股份制银行利润同比增长12.6%,上海银监局分析指出,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期限长、利率较高的中长期贷款利息净收入的拉动,而中长期贷款重要的支柱是房贷。对这段话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A.目前银行赢利的重要来源是房贷B.外资银行去年上半年发放的房贷最多C.国有银行利润比前年同期增加了近1/5D.银行主要赢利方式是通过发放贷款例3、(2006年国考)在八国峰会召开前夕,英国媒体认为这次八国会议,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欧美都将争取中国的支持。中国现在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其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5%,而且这个数字仍在上升。在联合国发起的《京都议定书》中,中国也被归类为发展中国家,因此不受该条约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约束。对欧美要争取中国的支持的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A.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并逐年增加B.中国具有较大世界影响力,但尚未加人《京都议定书》C.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经济最有潜力,对欧美国家经济影响巨大D.中国排放温室气体量大,但不受《京都议定书》中的条约约束题4、(2004年国考)科学研究本质上是机会主义的,其目的不在于做或好或坏的实验,而在于解决问题,如果一个问题碰巧笨拙地解决了,那么优美的方法就永远不会找寻了。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A.科学研究不在乎方法的笨拙或优美,只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就可以了B.科学研究的机会主义致使优美的方法永远不会被找寻C.科学研究
本文标题:言语理解(细节判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320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