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下历史期末复习重点知识--课件
七下历史期末复习1.民族关系:唐朝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元朝推行行省制度,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域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与西藏清朝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结论: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顺治帝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反抗侵略:戚继光抗倭2.对外关系:唐朝与日本:鉴真东渡;遣唐使与天竺:玄奘西游明朝和平交往:郑和下西洋清朝“闭关锁国”元朝马可·波罗(元世祖时来华)收复台湾、抗击沙俄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友好关系。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①目的②经过(1405—1433年)③意义明朝时期(对外开放)2.戚继光抗倭:反抗外来侵略3.155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背景:人物:时间:管辖:意义:明朝后期,荷兰侵占我国台湾郑成功1662年1684年,清设置台湾府加强台湾同内地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民族英雄开辟荆榛逐荷夷背景:目的:人物:地点:结果:意义:沙俄侵占我国黑龙江流域(雅克萨和尼布楚两据点)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雅克萨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1.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观念,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②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③担心领土主权被西方殖民者侵犯;害怕人民同外国交往,危及自己统治。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规定只开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它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和对外贸易。这些说明清朝对外实行什么政策?2.表现①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②原先开放四个港口,后来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③严格限制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闭关锁国”的影响:积极消极(危害)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启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3.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改革行政机构:地方:三司;中央:六部;设锦衣卫、东厂特务机构;1421年迁都北京;执行消藩政策。政治: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思想: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影响: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明朝清朝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4.科举制度:诞生完善变化隋朝,隋文帝:分科取士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正式诞生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明朝:改革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内容、形式;影响明朝科举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内容:形式:影响: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5.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斗争: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妥善安置回归的土尔扈特部。西藏: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反击外来侵略6.明清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⑴反击外来侵略:明朝:清朝:⑵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对西藏:对新疆:对台湾:戚继光抗倭;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1689年,签定中俄《尼布楚条约》。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乾隆时,设置伊犁将军;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乾隆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7.经济:唐朝宋朝明朝新工具:曲辕犁、筒车;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占城稻;“苏湖熟”;“交子”“瓦子”瓷器业:浙江哥窑出产冰裂纹瓷器;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明朝中期以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南宋时,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时,南方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古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则镇之以行中书省。(1)由材料一中“中书省”、“行中书省”可知它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个朝代推行的什么制度?有何意义?材料中的“世祖”是指谁?元朝;忽必烈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设立,始于元朝材料二材料三“锦衣卫印”军机处(2)材料二中的“锦衣卫”是干什么的?是哪一个皇帝统治时期设立的?为了加强统治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监视、侦查臣民的活动。明太祖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3)材料三中的军机处是哪一个朝代设立的?皇帝时谁?有何影响?(4)从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能看出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清朝雍正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科举顾名思义是由以科取士得名,中国历史上一共出了700多名状元,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为历代封建王朝选拔了大量人才,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治世经国的栋梁人才,对中国悠久的文化和文明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⑴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是在哪个朝代?诞生的标志是什么?隋朝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⑵唐朝完善这一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⑶明朝科举制出现哪些变化?有何影响?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内容: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形式: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变化:影响:【材料三】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说“维”“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⑷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除了材料中的雍正这样做外,还有哪几个清朝皇帝?清朝大兴文字狱。加强君主专制。康熙、乾隆。(4)结合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体现了封建统治者怎样的意图?其共同弊端是什么?控制思想,加强君主集权。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右图⑴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社会生产关系方面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其表现是什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材料二明朝初年,他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船队最远到达哪些地区?有何意义?郑和。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______________友好关系。材料三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规定只开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它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和对外贸易。(3)材料三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什么对外政策?实行这种政策的的根源是什么?“一处对外通商”指的是哪里?“闭关锁国”。广州。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4)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闭关锁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4.某校初一年级同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巩固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讨论:探究一:捍卫主权(1)明清时期中国军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主权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明朝戚继光抗倭;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清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探究二:民族团结(2)清朝前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各少数民族采取了哪些政策?(举出对西藏、新疆的主要措施)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立伊犁将军;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西藏地区:新疆地区:探究三:总结感悟(3)通过对该主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子,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后来,又有一位公主嫁到吐蕃,她是谁?唐朝;唐太宗;金城公主“班禅额尔德尼”;康熙帝材料二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2)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是在哪个朝代?源于哪种制度?到了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一个佛教首领,他被赐予怎样的封号?册封他的皇帝是谁?元朝;行省制度;(3)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4)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⑴与材料一中图一、图二人物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分别是什么?这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请再举例说明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典型史实。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开放。(2)材料一中的图三反映了哪位皇帝时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是什么?他最远到达了哪些地方?明成祖;郑和下西洋。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清政府闭关锁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3)材料二中的“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种对外政策造成的后果是什么?闭关锁国。7.明清时期我国历史最显著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明朝和清朝前期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各起到何作用?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平息了东南沿海倭患,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保卫了祖国的边疆。(2)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清朝前期对新疆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3)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你认为这一政策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积极: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消极: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闭关锁国。8.请回答:(1)藏族在唐朝时被称作什么?请举一例反映唐朝历史上汉藏友好交往的重要史实。(2)哪一朝代的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设立什么机构?吐蕃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元朝宣政院(3)清朝时期,中央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4)以上这些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①确立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②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9.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⑴你认为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社会出现全面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⑵明清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有什么影响?戚继光抗倭,平息东南沿海的倭寇,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郑成功收复
本文标题:七下历史期末复习重点知识--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00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