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必修一复习提纲2015年版
滕州一中西校高三历史组制作人:刘宜国2015年1月3日1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高考考纲聚焦】●商周时期的政治●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单元知识结构】【时空坐标】【主干知识回扣】一、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知识清单】项目分封制宗法制目的巩固西周政权,确保贵族特权利益内容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诸侯拱卫王室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嫡长子继承,次子分封瓦解春秋开始,战国末完全瓦解(根源:生产力的发展)作用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治,保证了贵族特权【轻巧识记】1.分封制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两点内容:土地和人口。三个对象:亲族、功臣和前代帝王后代。四大义务:服从政令、随从作战、定期朝觐、交纳贡赋。2.宗法制可归纳为“一、一、二”滕州一中西校高三历史组制作人:刘宜国2015年1月3日2一个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概念解析】关于“封建概念”的理解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清单】背景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所沿用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地位与一样地方郡县制郡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轻巧识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可归纳为“一、二、三、四”【考点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类别分封制郡县制建立基础血缘关系按地域划分传承制度诸侯王位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官吏权利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巩固了统治,但易导致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滕州一中西校高三历史组制作人:刘宜国2015年1月3日3合作探究:(2011·浙江文综,38,改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演变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答案: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世袭到行政任命的变化,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知识清单】含义“君主专制”是指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自掌握政权;中央集权:一种国家政治组织形式,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产生原因①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家统一;②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③思想根源:法家思想。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到明代丞相制度被废除;不断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方权力。影响积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政令的畅通无阻。消极:导致明清政治腐败,官员因循守旧,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极端专制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近代中国严重落后于西方。【概念解析】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概念的区别【图示解析】专制集权不断加强中的三个“两”四、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知识清单】朝代中央政治制度具体措施评价阶段特点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首创皇帝制度,总揽一切军政大权;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皇权至上,丞相辅助皇帝处理政事创立汉朝中外朝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削弱了相权发展滕州一中西校高三历史组制作人:刘宜国2015年1月3日4(“中外朝”)参与国家大事隋唐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设政事堂决定军国大事。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完善宋朝二府三司制初设中书门下,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分割相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加强元朝一省制(中书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后期宰相权势大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诱因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废除宰相制度,形成内阁制,内阁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强化清朝军机处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名存实亡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五、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清单】朝代制度演变评价秦朝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汉朝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推恩令”,刺史分封制导致“七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举措失误,严重削弱中央集权宋朝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改变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图示解析】西周至元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滕州一中西校高三历史组制作人:刘宜国2015年1月3日5读图要领:(1)图片背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历经多次变革,呈现出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的趋势。(2)图示内容:图①西周分封制;图②秦郡县制,郡县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图③汉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图④元行省制,行省属于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可世袭。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3)应用提示:根据图片考查各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影响、与中央集权的联系等。【考点比较】郡县制与行省制的比较郡县制行省制盛行时代整个封建社会元和中央的关系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权力和职责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只有管理权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命,管辖辖区内的一切军政事务,不可世袭作用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经过后世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日益明显,影响深远六、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知识清单】时间选官制度选拨标准发展趋势夏商周世袭制血缘等级(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2)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3)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战国至秦汉军功授爵制军功西汉察举制品德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隋唐到明清(产生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科举制才学七、监察与谏议【知识清单】时期表现评价秦御史大夫掌管监察(1)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2)有利于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汉中央设御史府;地方设刺史隋唐门下省负责封驳和谏议宋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明清中央:既设有督察院,设立监察御史又设有六科给事中与六部相对应。地方:省级机构专门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司【轻巧识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两个继承:汉继承与发展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唐朝继承与发展了隋朝的政治制度三大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与谏议制度。四种方式:加强君主权力、分割宰相权力、注重选拔和任免官吏、加强监察机制。滕州一中西校高三历史组制作人:刘宜国2015年1月3日6【考点比较】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应用时代确立于秦、盛行于汉确立于隋,盛行于唐丞相职权地位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作用地位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向巩固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向完善【图示解析】隋唐三省六部制【考点比较】丞相与内阁的区别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职责中央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图示解析】明清皇权的不断强化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高考考纲聚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单元概览】历史趋势古代政治文明向近代政治文明的发展,是从专治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演变历程。古代希腊部分城邦虽然实行过民主政治,但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民主。欧美的代议制不是从希腊的直接民主制发展而来,而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王权而建立的。滕州一中西校高三历史组制作人:刘宜国2015年1月3日7【知识结构】【主干知识回扣】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知识清单】1、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地理因素以海洋为依托,多山、多岛、环海经济因素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相对发达(决定性的因素)政治因素小国寡民、独立自主人文因素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个体倾向”的文化渊源。2、民主制的建立(1)梭伦改革: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民主政治。(“陶片放逐法”)(3)伯利克里改革: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3、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机构产生方式或资格性质或地位雅典民主制的特点雅典公民的含义公民大会全体公民参加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只有纯属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才能成为公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就被排除于公民团体之外了。五百人议事会抽签产生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陪审法庭抽签产生日常司法机关4、对雅典民主制的评价积极意义⑴为人类提供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的民主政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⑵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局限性仅“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直接民主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重要原因。【轻巧识记】1.古希腊城邦可归纳为“一、二、四、五”滕州一中西校高三历史组制作人:刘宜国2015年1月3日8一种文明:海洋文明。两个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四个条件:人多地少、航海发达、海外殖民、城邦文明。五种政体: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2.雅典民主政治可归纳为“一、二、三、四”【易混易错点解析】1.希腊雅典的地理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关系雅典的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性作用,雅典民主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雅典的生产方式,即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2.“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1)“人民主权”指主权归属,主要表现为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2)“轮番而治”指管理形式,主要表现是选举制、任期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考点整合】1.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文明的差异古代希腊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地理环境山岭纵横,河流交错,遍布海湾开放的海洋环境背靠大陆,依托大河平原较为闭塞的内陆环境经济基础以手工业和航海业为主的奴隶制工商业相对发达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思想意识崇尚自由平等和人性发展重视宗法、礼仪等的秩序政治制度实行民主政治(伴有君主制)大一统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二、罗马法【知识清单】1、《十二铜表法》⑴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⑵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⑶评价:虽然没给平民带来很多好处,但是法典的编纂仍是平民的胜利。因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这项法律是罗马法的渊源,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2、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民法大全》)⑴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赦》⑵评价: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3、罗马法的影响: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滕州一中西校高三历史组制作人:刘宜国2015年1月3日9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很多国家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
本文标题:必修一复习提纲2015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08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