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耳鼻喉各章节整理2014级
第一篇总论重点:眼耳鼻喉口腔科学定义,特点;耳鼻咽喉常用器械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感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2.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特点:解剖相沟通、生理相关联、病理相影响、检查有共性、治疗相辅佐第二篇鼻科学第一章鼻的解剖与生理P17~331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组成。2.外鼻的特点.:(1)在面部位置首当其冲,易受外伤。(2)外鼻静脉无辨膜,直接与海绵窦相通,感染易向颅内扩散。固有鼻腔:3.鼻腔固有鼻腔:鼻阈——后鼻孔顶壁:筛板,与颅前窝相隔。底壁:硬腭,与口腔相隔。内壁:即鼻中隔。其前下方(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因此处有动脉丛、粘膜薄及易受挖鼻外伤。外壁:上中下三鼻甲及其鼻道组成。上鼻道——后筛开口。中鼻道——上颌、前筛、额窦开口。其中半月裂孔、筛泡、钩突与中鼻甲称窦口鼻道复合体,为鼻显微手术标志。下鼻道——鼻泪管开口、上颌窦穿刺部位,后段粘膜下静脉丛为中老年鼻出血好发处。4.总鼻道:鼻腔外侧壁与中隔之间的裂隙。嗅裂:中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裂隙。5.嗅区粘膜:鼻顶、上鼻甲内侧及相应的鼻中隔上部。呼吸区粘膜:嗅区以下部分。6.鼻窦根据开口分组:前组鼻窦——上颌、前筛、额窦。(窦口引流均位于中鼻道)后组鼻窦——后筛、蝶窦。(前者窦口引流至上鼻道,后者窦口开口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上颌窦特点:腔大口小、底低口高、与765︱567牙根紧邻,故最易产生炎症。筛窦又称筛迷路,解剖关系最复杂、自身变异最多7.鼻腔血供动脉主要来源于颈外动脉的上颌动脉和颈内动脉的眼动脉。前者分出蝶腭动脉、眶下动脉和腭大动脉,后者分出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鼻腔静脉回流:鼻腔前部、后部和下部的静脉汇入颈内、外静脉,上部则经眼静脉汇入海绵窦,亦可经筛静脉汇入颅内的静脉和硬脑膜窦(如上矢状窦)。(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逆向流动)危险三角区:面神经经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交通,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常无瓣膜,因此在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的三角区内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时,易经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故此区称为面部危险三角。8.神经嗅神经、自主神经感觉神经:只要来自三叉神经的第一支(眼神经)和第二支(上颌神经)的分支9.鼻的生理(一)呼吸功能1调温:丰富的血管2调湿:丰富的腺体(每天1000ml)3清洁:鼻毛过滤、粘液毯、溶菌酶、喷嚏反射。(二)嗅觉功能:起识别、报警、增进食欲、影响情绪等作用。(三)共鸣作用:硬壁共鸣,增加声音力度,使其响亮、华丽。(四)反射功能:喷嚏反射——当鼻黏膜的三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时,发生一系列反射动作清除刺激物鼻肺反射——当鼻腔阻力增高和化学气体对鼻粘膜刺激时均可引起支气管的收缩,从而减少肺通气量称鼻肺反射。10.鼻甲周期:又称鼻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称之为鼻周期。第六章鼻前庭与鼻疖P52~53掌握:鼻前庭炎、鼻疖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一、鼻前庭炎1.定义: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2.临床表现急性期症状:局部疼痛及触痛体征:鼻前庭皮肤充血、糜烂、渗出。慢性期症状:干、痒、结痂体征:鼻毛稀少、结痂、皲裂3.诊断:根据其临床表现,即可做出诊断4.治疗急性期:理疗+局部抗生素软膏慢性期:3%双氧水清洗+抗生素软膏二、鼻疖1.定义:鼻前庭及外鼻皮肤毛囊、皮脂腺、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2.病因:金葡菌感染3.临床表现:症状:红、肿、热、痛体征:局部皮肤隆起、压痛→脓肿形成→破溃。4.治疗未成熟时:理疗+鱼石脂软膏+抗生素。成熟时:促进破溃引流第五章鼻外伤P47~51一、鼻骨骨折整复时间:不宜超过2周二、鼻窦骨折额窦骨折和上颌窦骨折及筛窦骨折常见。筛窦骨折常合并脑脊液鼻漏。第十一章鼻出血P70~73熟悉:熟悉鼻出血的病因、常用止血方法一、定义:鼻出血又称鼻衄,是鼻腔或其周围解剖部位(副鼻窦或鼻咽等)出血经鼻腔流出的现象,它是一症状,而非疾病。二、病因1.局部原因外伤:鼻及鼻窦外伤或手术、颅前窝及颅中窝底骨折;鼻中隔偏曲;炎症: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肿瘤早期少量出血,晚期可有大出血。2.全身原因血液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①动脉压过高②静脉压增高:三、临床表现1.出血量的不同:达到500ml时有头晕、口渴、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500ml~1000ml有出汗、血压下降、脉速无力等症状一次大出血可致休克严重鼻出血:成人>400mL.小儿>100ml.2.次数不同:反复多次可致贫血3.侧别:主要为单侧出血,双侧同时出血不多4.血流出的途径:前鼻孔或经后鼻孔从口流出5.出血部位不同:鼻腔前部立特氏区(little区)为多,鼻腔后部次之6.局部疾患引起的鼻出血,多限于一侧鼻腔,而全身疾病引起者,可能两侧鼻腔内交替或同时出血。四、治疗1.一般原则:控制出血,抢救休克;明确出血部位;找出病因2.局部止血方法:指压法:临时急救措施,用手指压紧出血侧和鼻翼10分钟,再进一步处理。收敛法:用浸以1~2%麻黄素液或0.1%肾上腺素液的棉片填入鼻腔内止血,然后寻找出血点。烧灼法:适用于反复少量出血并有明填塞法:此法是利用填塞物填塞鼻腔,压迫出血部位,使破裂的血管形成血栓而达到止血目的。(1)鼻腔填塞法:常用凡士林纱条经前鼻孔填塞鼻腔。此法对鼻腔前部出血效果较好。(2)后鼻孔填塞法第七章鼻腔炎性疾病P54~59一、急性鼻炎1.定义: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粘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俗称“伤风”、“感冒”。四季均可发病,冬季更多见。2.病因:主要是病毒感染,继之合并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其次是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经飞沫传播。3.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全病程约7—10天。(一)鼻痒,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全身不适或有低热。(二)鼻粘膜充血、肿胀,鼻道有分泌物。(三)小儿症状重,多有发热并可伴消化道症状4.与流感鉴别:流感,全身症状重,上呼吸道症状反而不明显5.治疗: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注意预防并发病。(一)发汗疗法,中成药,疑有并发症时全身用抗菌素。(二)血管收缩剂滴鼻。(三)针刺疗法。二、慢性鼻炎1.定义:慢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以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2.病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获彻底治疗,鼻腔及鼻窦慢性疾病,邻近感染性病灶,鼻腔用药不当或过久,职业及环境因素,全身性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或失调等3.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塞间歇性交替性持续性鼻涕略多粘液性多,粘液脓性,不易擤嗅觉无明显减退可有闭塞性鼻音无有头痛、头昏可有常有咽干、咽痛可有常有耳鸣无常有下鼻甲形态肿胀,光滑,暗红色肥厚,暗红,不平,呈结节样或桑葚样下鼻甲触诊柔软,有弹性硬实感,弹性差对麻黄素的反应收缩明显不易收缩治疗非手术宜手术治疗4.治疗原则:根除病因,恢复鼻腔通气功能。(1)慢性单纯性鼻炎:血管收缩剂滴鼻,封闭疗法。(2)慢性肥厚性鼻炎:1)下甲硬化剂注射2)激光治疗3)电凝固术4)微波治疗5)射频治疗6)手术治疗三、萎缩性鼻炎1.临床表现:鼻和鼻咽部干燥,鼻塞,头痛,鼻出血,嗅觉障碍,恶臭,可有咽干声嘶2.检查:外形:鞍鼻鼻腔:粘膜干燥,鼻腔宽大,有绿第八章变应性鼻炎P60~621.定义:变应性鼻炎是发生于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上分常年性和季节性,后者又称“花粉症”2.病理:属Ⅰ型变态反应;阻力血管收缩——粘膜苍白;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粘膜水肿;腺体增生,分泌旺盛——鼻涕增多;感觉神经敏感性增强3.临床表现:喷嚏多;清涕,清水样;鼻塞,间歇或持续;鼻痒,可伴有眼痒;嗅觉减退4.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抗组胺药色甘酸钠酮替芬激素免疫疗法:特异性减敏治疗冷冻、激光、手术第十三章鼻窦炎性疾病P76~85掌握:急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鼻窦好发炎症因素:窦口小,鼻道狭窄;粘膜与鼻腔粘膜连续;各窦口相毗邻;解剖位置不同发生炎症的机会亦不同一、急性化脓性鼻窦炎1.病因:全身病因,抵抗力下降局部病因,急慢性鼻炎、鼻腔其他疾病影响鼻窦的通气引流、邻近病灶的感染、直接感染、鼻腔填塞物置留时间过长、气压变化2.临床表现:全身症状,畏寒,发热,食欲减退等局部症状,鼻塞:持续性,患侧明显,嗅觉减退;多脓涕;头痛或局部疼痛(本病最常见的症状)3.不同类别鼻窦炎的头痛特点部位时间上颌窦面颊、上列牙午后及直立后加重(晨轻暮重)额窦前额中午最剧,午后渐轻(晨重暮轻)筛窦内眦及鼻根部头痛较轻蝶窦眼球深部午后重(晨轻暮重)4.治疗:原则:去除病因,保持引流通畅,控制感染,预防并发。全身治疗、消炎治疗、促进鼻窦引流、物理治疗、鼻腔冲洗、上颌窦穿刺二、慢性化脓性鼻炎1.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是鼻部疾病中最常见者,多于急性鼻窦炎2.临床表现:全身症状: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等局部症状:鼻塞多脓涕:上颌窦——量多,偏头或低头时多额、筛窦——晨起活动后多前组——前鼻孔流出,后组——流向鼻咽部头痛:多属钝痛闷痛(头疼常伴有鼻堵,流脓涕,有时间性或固定部位休息、点药后可改善,低头用力时加重)嗅觉减退3.治疗:滴鼻药:改善通气,引流通畅上颌窦穿刺冲洗;负压置换;辅助性手术治疗;上颌窦根治术;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中药治疗第九章鼻息肉P64~661.好发于双侧筛窦,单侧较少。2.病因:变态反应慢性炎症3.临床表现:鼻塞流涕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打鼾蛙鼻耳鸣听力减退第十七章鼻窦肿瘤P102~1041.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早期:上颌窦肿瘤:脓血涕,面部麻木,鼻塞(一侧、进行性),磨牙疼晚期:破坏窦壁后的表现2.治疗:放疗;手术:早期应手术治疗:鼻侧切开术;上颌骨部分切除术、上颌骨全切术;鼻外进路筛窦切除、颅、面联合进路综合疗法:术前放疗—手术——术后放疗第三篇咽科学第一章咽的应用解剖生理P117~123掌握:咽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咽的定义:咽上起颅底下至第六颈锥平面,长约12cm,前后扁平,上宽下窄,略呈漏斗形,下端相当于环状软骨下缘与食道口相延续.一、咽的分部1.鼻咽,又称上咽,顶:蝶骨体及枕骨底部下,顶后壁交界处有腺样体前:后鼻孔—鼻腔后:第一、二颈椎下:与口咽相通双侧:咽隐窝,鼻咽癌好发部位2.口咽,又称中咽,鼻咽以下,会厌上缘以上部分。前:咽峡—口咽咽峡的组成:悬雍垂和软腭游离缘、舌背以及两侧舌腭弓和咽腭弓组成上:与鼻咽相通下:与喉咽相通后:咽后壁淋巴滤泡双侧:咽侧索3.喉咽,又称下咽,舌骨延长线以下部分上:与口咽相通前:通喉腔下:环状软骨平面连接食管双侧:舌会厌外侧襞、舌会厌正中襞、会厌谷、杓会厌襞、梨状窝、环后隙二、咽壁的构造咽壁从内至外有四层,即1.黏膜层2.纤维层3.肌层4.外膜层肌层(3)咽缩肌组:咽上、中、下三缩肌(3)提咽肌组:茎突咽肌、咽腭肌(5)腭帆肌组:腭帆提肌、腭帆张肌、咽腭肌、舌腭肌和悬雍垂肌(腭帆肌组是开放咽鼓管咽口的唯一一组肌肉)三、咽的淋巴组织1.内环的组成(waldeyer环):腭扁桃体、腺样体、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以及咽后壁淋巴滤泡2.外环:内环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相互交通,自成一环。主要由咽后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颜面部、颈前后淋巴结都在外环)3.腭扁桃体4.腺样体(咽扁桃体)四、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言语形成、防御和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第三章咽的症状学P126~127咽部疾病常见症状:咽痛、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声音异常、饮食反流第四章咽炎P123~129重点:急性咽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一、急性咽炎1.定义:咽粘膜、粘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份2.病因:病毒感染:A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B鼻病毒、流感病毒细菌感染:乙型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物理化学因素:干燥、粉尘等3.临床表现:咽部干燥、灼热;咽痛;全身症状;炎症侵及喉部4.并发症:向上:中耳
本文标题:耳鼻喉各章节整理2014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11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