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浅谈对汉字的认识院系:班级:姓名:学号:一、汉字的起源汉字是怎么来的?古代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有很多。有结绳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1八卦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伏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2仓颉造字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爪之迹,知今之可相别异也,构造书契。”3还有在木头上刻痕线,根据痕线的粗细、长短、数量标记劳动成果的价值与多少的契刻记事法。至于在现代,由于考古学家不断发掘,人们有了更多与汉字起源相关的资料,又产生了新的学说,如汉字起源于陶符。至今为止,对于汉字的起源仍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令人信服说法。汉字的始祖仍带着它神秘的面纱。二、四种造字法无论是结绳记事还是刻契记事法都有不便之处。人类不得不考虑,去创造一些复杂的符号来标记各种动物的名字。只要看到相关的符号,就可以知道这是牛,那是犬,没必要把事物的全貌画出来,因此人们在画的时候只要突出某个特征,人们就不会混淆。为了便于交流、便于刻画,在一个氏族里,这些图像符号逐渐统一,而且趋向于简单化。对汉字来说,这就是是最早的造字方法——象形法。由此创造出来的文字,有太阳、月亮、山川、草木凡是用眼睛看得见的物体,都可以用象形法创造一个文字符号,将它标识出来。象形字只能单纯地记录事物,对于事件却无法记载,于是就有了“指事”造字法。指事字的特点是这些字代表的多为抽象事物,无具体形象可以描画,所以直接在象形字上加上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如:“上”、“下”、“中”、“刃”等…均为指事字。会意就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字合成的意义,这就是会意法。如:人关在笼子里便为“囚”,手摘树上的果子便为“采”,草长在田里便为“苗”。我们平时接触到的会意字其实还有很多,“卧”,“牧”,“从”…均为会意字。1引自《易·系辞下》2引自《易·系辞下》3引自《说文解字序》形声字造字法就是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因为形声字是在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上产生的。尽管它还属于表意性质的文字,但已突破了汉字形体的束缚,沟通了方块汉字与语音的联系,这是汉字从表意迈向表音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了汉字发展的主流。用形声法造字非常方便,与金木水火、鸟兽虫鱼有关的字以及叹词、拟声字,几乎都是形声字。直到现代,形声字造字法在繁体字简化时大量被使用。三、汉字的演变从原始文字到现在的简体字,汉字已发展了近六千年。最早的成型文字应该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由于当时的人都比较迷信,在行事前都要在龟壳、兽骨上进行占卜,事后又在龟壳兽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为甲骨文。接下来便是大篆和小篆,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汉字统一为小篆后,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发展。然后便是隶书,隶书为秦朝程邈所作,上呈给秦始皇。随着社会的发展,简化小篆的书写是当时社会急需的,所以隶书这一比小篆规范的多的新字体产生了。楷书是延用至今的一种书写方式,并为大多数人喜爱。楷书又称为真书、正书、今隶,包含了古隶的方正、遒美及简洁。继楷书之后又出现草书,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今草是章草演化来的,草书书写起来简洁,在观看时给人一种豪放不羁、流畅的感觉。狂草为唐人张旭所作,文字极难辨认,但其艺术价值很高。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运笔自由,其流动程度可由执笔者自己掌握。不同于草书的豪放,行书则表现出浪漫唯美气息。汉字是我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汉字的内容已十分丰富。我所人了解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想要真正了解汉字,我觉得我必须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学习。
本文标题:浅谈对汉字的认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1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