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事故致因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理论介绍案例分析目录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于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1966年哈登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能量载体(能量达及人体的媒介)来预防伤害事故。1961年吉布森一、理论介绍(1)发展过程(2)伤害事故原因:①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②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同时,也常常通过控制能源,或控制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一、理论介绍(3)事故因果连锁模型美国矿山局的M.Zabetakis调查大量伤亡事故发现,大多数伤亡事故发生都是由于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引起的,并且毫无例外地,这种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一、理论介绍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4)常见能量伤害①机械能:意外释放的机械能是造成工业伤害事故的主要能量形式。处于高处的人员或物体具有较高的势能,当人员具有的势能意外释放时,发生坠落或跌落事故;当物体具有的势能意外释放时,将发生物体打击等事故。除了势能外,动能是另一种形式的机械能,各种运输车辆和各种机械设备的运动部分都具有较大的动能,工作人员一旦与之接触,将发生车辆伤害或机械伤害事故。②电能:当人们意外地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时,可能发生触电事故而受到伤害。③热能:生产中利用的电能、机械能或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可燃物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人体在热能的作用下,可能遭受烧灼或发生烫伤。④化学能: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使人员中毒,是化学能引起的典型伤害事故。一、理论介绍二、例证——粉尘爆炸(一)理论介绍(1)概念粉尘爆炸,指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温度),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系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的辐射,具有很强的破坏力。(2)产生的条件①可燃性粉尘以适当的浓度在空气中悬浮,形成人们常说的粉尘云②有充足的空气和氧化剂;③有火源或者强烈振动与摩擦。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1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2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汽化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3(3)原理(4)发生的地点粉尘爆炸多在伴有铝粉、锌粉、、铝材加工研磨粉、各种塑料粉末、有机合成药品的中间体、小麦粉、糖、木屑、染料、胶木灰、奶粉、茶叶粉末、烟草粉末、煤尘、植物纤维尘等产生的生产加工场所。(5)主要危害①具有极强的破坏性②容易产生二次爆炸③能产生有毒气体(二)案例—8.2昆山工厂爆炸事故(1)时间:2014年8月2日7时37分(2)地点:江苏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3)人员:共75人死亡,女性居多,185人受伤(4)内容2014年8月2日7时33分37秒左右,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突然冒起一大股白色烟雾,大约10秒之后烟雾由白色转变为青灰色,并且越来越浓烈;7时35分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发生爆炸。7点42分左右,烟雾已经蔓延至整个厂区。随后警方和120急救人员赶到,与一些附近的群众一起,将受伤人员送上救护车。爆炸后厂房的屋顶被掀开了三分之二以上,厂房顶部的钢铁轮毂清晰可见。各级批示①省级批示: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作出批示②中央批示:国家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现场处理因爆炸会使得粉尘四处冲击,再加上现场情况混乱,二次爆炸极易发生。事件发生后现场被封锁。伤员治疗伤者分两批送往医院,一批送往无锡,一批送往苏州。事故追责主要责任人是企业董事长吴基滔等。当地政府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落实不力。2014年8月7日,昆山市公安局正式对吴基滔、林伯昌、吴升宪刑事拘留。事件处理过程(5)事故发生的原因①企业厂房没有按二类危险品场所进行设计和建设,违规双层设计建设生产车间,且建筑间距不够;②生产工艺路线过紧过密,2000平方米的车间内布置了29条生产线,300多个工位;③除尘设备没有按规定为每个岗位设计独立的吸尘装置,除尘能力不足;④车间内所有电器设备没有按防爆要求配置;⑤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不完善、不落实,没有按规定每班按时清理管道积尘,造成粉尘聚集超标;没有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没有按规定配备阻燃、防静电劳保用品;违反劳动法规,超时组织作业。
本文标题: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31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