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一轮复习最新课件精讲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考纲考向概览考纲概览考向定位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影响消费的因素,重点考查扩大内需的具体措施。消费结构、消费心理、消费观念也是选择题常考的内容2.从试题类型上看:材料题主要立足城乡收入差距,融合消费结构和影响消费的因素,考查刺激消费的措施。选择题多考查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消费观念经常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企业生产相结合【小组自主学习并构建本课知识框架】1、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和主要因素有哪些?2、消费有哪些类型(按照不同标准划分)?3、恩格尔系数的的含义是什么?变化的原因及表明分别是什么?4、有哪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区别)5、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2、主要因素:①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___________越多,消费总量就________。____________较快,消费增长也_________。②未来收入预期:对_______预期乐观,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_____。③社会收入差距:___________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3、物价因素:4、其他因素:【考点突破】考点一:影响消费的因素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商品的质量、服务态度、售后服务等。(决定因素)可支配收入越多收入增长较快未来收入增加收入差距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近几年来,人们的休闲方式不断“升级”,昔日的某些“贵族运动”,如出国旅游、健身运动等,如今已经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的休闲方式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居民收入水平提高C.社会商品、服务的价格水平下降D.居民家庭人口数量减少A归纳提升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措施:①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③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⑤培育新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⑥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国家:(2)企业:(3)个人:据国家统计局城调队在10个城市的调查,生活中最向往的是健康和舒心。十年前最向往的顺序是经济富裕,能与家人团聚,健康舒心。而现在,向往的顺序倒了过来,第一是身体健康,心情舒畅;第二是能与家人团聚;第三是经济富裕。向往顺序的改变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转变,即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消费支出总额*100%0102030405060恩格尔系数绝对贫困国家温饱型国家小康国家富裕国家极富裕国家恩格尔系数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消费水平越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开支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说明吃的越好,生活水平越高。对吗?考点二:消费类型划分依据类型特点交易方式钱货两清消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有权和使用权同时发生转移贷款消费预支未来收入,增强当前支付能力,提高生活水平租赁消费所有权不变更,使用权暂时出让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较低层次,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发展资料消费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享受资料消费身心愉悦,丰富生活消费对象有形商品消费消费的是有形商品,如家电和食品劳务消费消费的是无形服务,如家教、家政【易混点1】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1)是指在充分考虑自己未来经济收入以及偿还能力基础上的适度超前消费。(2)是指脱离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盲目消费行为,它以追求享乐为目的,以消费高品牌、高档次的商品为特点,是一种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收入的多少而盲目攀比、不计后果的消费方式(3)贷款消费是否超前消费,关键在于消费者在借贷时是否充分和科学地考虑了自己的收入预期。如果借贷是建立在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的,那么,这种贷款消费就是适度消费,不是超前消费。结论:贷款消费不是超前消费,而是以自身当前收入和未来收入为基础,是提前预支未来收入的一种消费方式。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不失为一种可行选择。贷款消费的实施也有利于扩大内需。[2011·北京卷]近期,我国批准成立了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和家庭提供消费贷款。消费贷款之所以有助于提高居民当前消费水平,是因其能A.减轻社会不平等程度B.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C.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D.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消费贷款能够增加人们当前的收入,从而增强人们当前的支付能力,这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C项正确。A、B两项与题意无关。D项说法错误,消费贷款不会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消费贷款要考虑预期收入的承担能力,事实上现在的消费贷款意味着预期收入的减少。训练解析答案在某超市,众人争相抢购食盐,唯一老太太镇定自若地在一旁选购其他商品,并不时摇头嘲笑。旁人上前问她为什么不抢,老太太答:“‘非典’那年抢购的还没吃完……”这一笑话,启示我们消费者,应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D.勤俭节约,减少消费[点拨]认识各种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考虑自身收入。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不能跟风,随大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能浪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消费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增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B2.李先生2011年10月升职为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年薪为25万元人民币,其妻也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2011年12月,他们办理了个人住房贷款,现在已拿到了房子的钥匙,彻底结束了靠租房生活的历史。2012年春节期间,他们还随旅行社到海南去旅游观光。下列对李先生家的消费类型认识正确的是A.从产品类型看,购房属于有形商品消费,旅游属于享受资料消费B.从交易方式看,以前的租房属于租赁消费,现在办理个人住房贷款属于贷款消费C.从交易方式看,以前租房属于生存资料消费,现在办理个人住房贷款属于发展资料消费D.从消费目的看,旅游属于生存资料消费标新立异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特点仿效、重复、盲目炫耀盲目符合实际、实惠利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利弊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会误导经济的良性发展过分标新立异代价大,社会不一定认可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态度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不健康的心态、不可取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标新吓死人虚荣攀比活受罪理智求实乐融融比较是理智的消费观,应大力提倡践行考点三:消费心理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影响,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之一。四种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特别提示:攀比心理与从众心理的区分①特点:从众心理强调仿效性,攀比心理强调炫耀性。②原因:从众心理受大众化影响,攀比心理受个人炫耀心理影响。③表现:从众心理表现为跟风随大流,攀比心理表现为炫耀。表现:人有我有、与众不同、人无我有、讲求实惠[2012·杭州模拟]在成为了卡奴、房奴之后,80后、90后最近又光荣地成为了“抠抠族”和“海囤族”。随着日用品价格一天一变,大家纷纷在网上晒出省钱秘籍,大到省了上万元的房子、车子,小到省了几毛钱的一把青菜、一块肥皂。这是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点拨]区分几种消费心理:从众心理——人有我有。求异心理——与众不同。攀比心理——人无我有。求实心理——消费考虑自身实际,注重物美价廉。(2013·上海)漫画《推销良机》(见下图)中,汽车商迈克让推销员去向鲍威尔推销新车,是因为()A鲍威尔是个崇尚个性的人B.鲍威尔喜欢价廉物美的商品C.想让鲍威尔与邻居竞争提高售价D.想利用鲍威尔的攀比心理推销汽车原则要求反对注意考点四:消费行为(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理性消费,健康消费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好风气。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做到戒奢从俭超前消费和过度节俭,手里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跟风随大流,只重物质,忽视精神破坏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杀鸡取卵铺张浪费,骄奢淫逸既不属于超前消费,也不属于滞后消费,而是一种贴近实际的适度消费有利于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的精神,不是具体消费方式。更不是抑制消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方面城市和农村还有为数不少的特殊困难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另一方面有的人宁肯花十几万元吃一顿年夜饭却舍不得花十几元钱订一份报纸,有的人吃野生保护动物。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请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应怎样解决上述消费问题?•(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同时兼顾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搞好社会保障,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4分)•(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坚持适度原则,反对铺张浪费;坚持理性消费,协调消费。(2分)•(3)坚持绿色消费,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2分)影响消费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因素:收入水平其他因素:消费主观因素消费行为消费心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当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根本因素:经济水平物价水平消费结构消费类型交易方式钱货两清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消费目的生存资料发展资料享受资料如何提高消费与恩格尔系数的关系含义【本课知识结构】商品的质量、服务态度、售后服务等。
本文标题: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一轮复习最新课件精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43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