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新课标理念下古诗文教学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策1
新课标理念下古诗文教学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爱国卫家、忠烈刚直、勤俭节约、克已奉公、孝敬长辈、和谐相处等优秀的思想品质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历尽岁月的淘洗越发闪出熠熠的光辉。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作为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古诗文更是首当其冲。《全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那么古诗文教学如何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教学策略:一、品读语言,立足运用对文言文教学而言,首先要让学生读通读懂,其次要引导学生理解鉴赏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肯定和吸收真善美的东西,批判和扬弃假丑恶的东西,落伍过时的东西。但又不能脱离文本而论“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是用怎样的语言表达的,要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语言、细嚼慢咽。品读语言的方法很多,可从关键词语、句式、表达方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修辞方法、节奏、平仄等方面入手。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我们在教学时先指导学生分析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写别离之情的。学生看后说是拟人。再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用拟人呢,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效果?学生讨论后说亭边的柳条、藤蔓好象也知道了昔日的老友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见,于是伸出多情的手臂牵扯着诗人的衣襟,不愿让诗人离去。那久住枝头已通人性的黄莺也频频啼鸣,多么难舍诗人的离去啊!这其实是诗人借物衬人,从原本无情的柳条藤蔓黄莺入手,凸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恋恋不舍的深情。我再问这首诗的动词运用得是否也很巧妙?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系”、“啼”别有特色:由于有春风之吹,修长的柳条藤蔓才会拂人衣襟,这既是实景描写,更是触动了诗人的灵感,巧妙赋物以情。写鸟常用“鸣、叫”,但诗人独出机杼用了一“啼”字,自然让人想起别离人失意人伤心的哭声,如“猿叫三声泪沾裳”。明写物暗写人,诗人对湖上亭的深情尽在一“啼”中。再启发学生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品读本诗的语言。有的说“柳条藤蔓系离情”是化静为动,有的说黄莺这个意象在古诗词里代表了祥和、喜悦,如“自在娇莺恰恰啼”。诗人在这儿选用黄莺,说明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别而不悲,离而不哀,和“好”字呼应。有的说“欲别频啼四五声”是以声音作结,如同“夜半钟声到客船”一样,余味不尽。语文课尤其是教古诗文就是要带动学生这样细细品味语言,我们古典文言的魅力就出来了,学生就会喜欢上民族的语言,就会接受语言承载的思想文化。下面介绍“引、仿、化”三种运用语言以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引-即引用古诗文。我注重在课堂上创设运用语言的情境,指导训练学生引用文言,尤其是引用名句,使它们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使文章厚实而优雅,添加文化含量。我常常圈定或让学生自己划出喜欢的句子,熟读成诵后我再设计几道题目,要求学生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名句。如学了李贺的《致酒行》,设计两道题:(1)“,”,人生不如意的事自古常有。(2)“,”,眼前暂时遇到一些小困难,又何必唉声叹气、一厥不振呢?前句填“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后句填“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也可填“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学了《陈情表》,设计这道题:“________,”,不管个人也好,政党也好,脱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尽管也会得意一时,但最终必落得“,”的境地。可填“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茕茕孑立,行影相吊”。引用文言或名句,看起来只是一种技能,其实不然。学生为什么选这句而不选那句,首先他必须对这些句子的表层意思和引申义、比喻义理解准确才会引用恰当。其次更深一点地说引用意味着学生对这些句子的情感接受和价值观的认同,这不正是传承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吗?德育正是依靠这样生动形象、精炼丰富的语言慢慢渗透到学生的心灵里,润物细无声。恰当的引用非朝夕之功,除了理解准确外,还要注意长期的积累和训练。老师一面要指导学生分专题归纳,另一方面要多精心设计题目,反复训练,使学生形成引用的习惯,提高引用的质量。仿-即仿写文言文。可仿句子仿语段,仿篇章结构,仿语言风格,仿意境,文白夹杂别有味道。我常指导学生仿写对联,如曾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颓唐也”出对,学生对以“亲自然,远人为,此乡村之所以令人心往也;亲人为,远自然,此城市之所以令人倦怠也”、“亲诤友,远佞人,此智者之所以智也;亲佞人,远诤友,此昏者之所以昏也”。“仿”不能够简单地理解为对语言的摹仿,仿的过程也是德育的过程。例如摹仿《过零丁洋》,就要先让学生理解文天祥的精神。他曾经是状元,曾经是宰相。国破之后,他是选择高官厚禄,还是选择舍生取义?文天祥其实是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样悲壮高亢的作品不是单靠渊博的知识,出色的辞采就可以写出来的,更要靠人格的高尚,生命的热度。作文与做人相比,做人更重要,“仿”不是纯粹的文字游戏,而是借文言的辞采书写自己的真见地真性情。“文以载道”的古训不能丢。化-即化用古诗文的语言,把相关的词句很巧妙地融化到自己的语言中去,又赋予其新的内涵,表现出新的境界。如苏轼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化用李白的“我歌月徘徊,我影零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化用谢庄《月赋》“随千里共明月”。我曾让学生写过一段景物描写,要求化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有一位学生写道:那晚我第一次露宿在长江边,湿热的江风一阵阵吹过耳旁,痒痒的。抬头,星光并不多,湛蓝的天空似乎特别高远深邃。月亮渐渐升起来,皎洁的月光洒在起伏的江面上,月夜下的江面竟是这般宽阔明亮呐!夜深了,开始涨潮了。江水哗哗哗、哗哗哗,一阵阵冲击着堤坝……二、开展专题学习,深研细究开展关于我国传统文化专题的研究性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自行发现、辨别、评价我国传统文化,加深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如从《送东阳马生序》中引出对东阳地区教育成就突出的原因探究,从苏轼的作品中引出家庭教育的专题研究,从他的《水调歌头》引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从李贺的《致酒行》中引出我国历史上的名人如何对待人生困境的专题研究,从《诸子说水》中引出对诸子思想的专题研究。我校去年开展了“走进经典”的读书活动,细分各类专题,如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文化名人,研究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研究一种意象,研究一本书的某一特点等。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已和一定的人、事、名胜古迹、神话传说、风土人情紧密融合,抽象的理念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生动有趣,雅俗共赏。这种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切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新课改的一大特色就是专门设置了研究性课程。古诗文中有很多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地方,我们不能放弃这块德育的阵地。三、揣摩思维,汲取民族智慧思维能力是写作的核心能力。学生作文中的许多毛病,如审题立意不明,内容标题不符,布局谋篇生硬,用词造句不妥,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思维能力欠缺。思维能力也是学生理解文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否创新的能力。而借鉴古人的思维不失为一个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的办法。传承民族的优秀文化,很重要的一块就是传承民族思维的智慧。如学习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就可挖掘他的创新思维,探究思维。学习《上枢密韩太尉书》就可抓住其中的类比联想深化拓展。学习《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就可体味文中欲擒故纵,反话正说的匠心。学习《读孟尝君传》体味逆向思维。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饱受批评,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写作理论缺乏实用,偏重经验。而我国古代“起、承、转、合”的章法思维训练,却培养出了数以百计的文学大家,写出了不计其数的灿烂诗文。这种“起、承、转、合”的章法能力培养的理论,是不是大有科学性呢?很值得我们结合具体的课文揣摩借鉴。通过对语言的品读、运用、摹仿,让学生学会判断、推理、联想和想象,学古人之纵横思辨,鉴古人之深遽思想,育爱国卫家之情,潜移默化,从思维的高度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古诗文中汲取民族思维的智慧,为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服务近年来,珠海市将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和课程表,结合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我们的节日”主题节庆活动、“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和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诗词歌赋创作和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全市近两百所中小学师生进一步形成诵读经典、传承文明的良好习惯,在诵读中感悟中华优秀文化,塑造美好心灵,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结合多种形式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结合:广东省“书香校园”评选活动珠海市从2009年开始将诵读中华经典列入广东省“书香校园”评选活动内容,创设了良好的读书诵读环境,举办了一系列读书诵读活动,培养广大师生“爱读书、读好书、诵经典的良好习惯,大力良好的校园书香氛围,促进师生养成良好读书诵读习惯。现全市有21所中小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结合:学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珠海市在开展学校道德讲堂和班级道德讲堂的过程中,将“诵一段经典”作为道德讲堂“六个一”活动流程之一,组织学生诵读一段中华传统经典语录和道德格言。结合:“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珠海市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对广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引导他们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节庆活动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期间,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节”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娱乐活动和经典诵读活动,广泛动员和吸引师生参与。结合:音乐、舞蹈、武术、团体操等表现形式珠海市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不拘形式、不限人数,呈现了多样化、个性化,有个人朗诵、集体朗诵等,将中华经典诗文以诗乐舞、表演诵、情景剧等形式进行精彩演绎。技巧上更是灵活新颖,分合自如,给人以美的享受。经典诵读展演引发全市热潮全市:13所学校演绎中华经典2014年9月29日,“我们的价值观·德行珠海——珠海市中华经典诵读及优秀童谣展演”活动在珠海电视台演播厅举行。来自全市13个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表演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少年中国梦》、《书中几许唐诗韵》、《寻香》、《人性之美润华章》、《童言童语》、《竹韵书馨》、《寄给大海的梦》、《祖国的花朵》、《天问》、《水乡诗韵》、《追月》、《中国梦,少年梦——我的登月梦》等节目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婉转动情,将一些经典诗词曲目,经典人物演绎的生动,富有感染力,同时又具有时代精神;此外,孩子们还通过舞蹈、说唱串烧,宣扬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仪规范,倡导文明礼仪;另外,表演中还凸显了珠海的风土人情,如大海、井岸水乡、三灶鹤舞等本土元素就出现在了节目中。高新区:赏名篇颂中华2013年6月30日,高新区第一届“读书月”闭幕式暨经典名篇朗诵会在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举行,300余名师生共享精神盛宴。朗诵会以“赏名篇颂中华”为主题,唐家镇文化中心和高新区各中小学校的演员们通过朗诵、舞蹈等表演形式,演绎了《中国少年说》、《独上西楼》等经典诗文名篇,和现场的观众一同重温经典。在高新区为期一个月的“读书月”里,高新区举办了图书募捐、中小学经典诵读、精品图书展销、中外文学名著电影展等一系列活动,辖区内干部群众踊跃参与,营造了“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文化氛围。金湾区:精彩诵读与舞台表演结合2013年5月17日,金湾区举行以“朗诵经典传承文化,宣扬美德传播文明”为主题的金湾区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暨美德少年颁奖活动,近500名学生采用乐器伴奏朗诵和表演与伴舞相结合等各种展演形式诵读中华经典。诵读的作品既有古代的《水调歌头》、《莲之韵》,也有《七子之歌》、《少年
本文标题:新课标理念下古诗文教学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策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65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