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组织行为学的管理作用
浅析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读后有感组织行为学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行为来进一步改进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和协调组织关系。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规范企业组织行为的方式,实现组织的目标。从精神上引导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探索如何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有效的提高组织运作的绩效。关键字:组织行为、个体与群体、组织结构,管理作用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组织行为学的基本问题,发展阶段,和知识来源。第二部分是个体行为,从知觉和个体决策、价值观、态度与工作满意度、工作激励理论与应用来加以阐述。第三部分是群体行为,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工作团队与管理,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冲突与管理,工作压力管理,并延伸到组织结构的优化设计,组织沟通与管理。在宏观方向上介绍了个体与群体,群体与团队,以及个体与群体在组织行为上的应用与管理。从而在心理层次上提高管理者对企业中针对人的特质进行的管理研究。在微观上,它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个体知觉、个性心理与行为、群体规模与行为、团队组织和管理、群体沟通与冲突、领导与决策、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等等。通过对个体行为的研究,确切的说,就是研究个体的社会心理侧面,即个体自身独特的心理共性和在特定的社会部门或组织系统中,因其所处的角色地位而表现的心理现象。包括个人行为的传记特点、能力、人格特征、学习、感觉与知觉、社会知觉、影响知觉准确性、价值观与管理、态度与管理、工作满意度与管理等。个体行为则是指处于组织环境中的个人的具体行为。通过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目的在于探讨个体内在的能力,激发个体的工作潜能,实现管理科学化。个体又是存在于社会群体之中的,每个个体之间表现不同程度的社会关系,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组织环境,要有效的达到管理目标,就必须研究群体行为,通过了解群体和团队的关系,并做好沟通交流,使管理者能掌握群体行为形成的原因,并对之进行有效的协调与控制,从而做好企业中的组织变革及优化设计。作为企业管理者,除了自身要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管理素质之外,必须从科学的角度把握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加强对所属人员心理、行为的预测、调控和引导,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协调个人、群体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争取获得最佳的工作绩效。同时组织心理与行为还包括领导心理与行为。组织中的领导是指引或影响个体、群体,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因此,领导者在组织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心理与素质的好坏,领导方式的合理与否,以及对领导艺术把握的程度都会直接影响组织的绩效。二、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一个人通过行为艺术来获得成长,一个组织通过行为艺术获得发展”。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它既具有管理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般规律性或称自然属性,又具有特殊规律性或称社会属性,这是由其本身的多学科性、管理组织中所研究的对象“人”本身的二重性和管理的二重性所决定的。因此,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既要注重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也要运用社会心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既要重视人的生物性,又要重视人的社会性;既要研究管理的自然属性,又要研究管理的社会属性。使组织行为学理论能充分指导和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组织行为学是属于运用性科学,在企业管理中,研究和掌握管理组织中人的规律性的目的是紧密联系组织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效力,改善组织的工作绩效。因此,企业必须反复实践运用组织行为学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组织行为学把对人的管理作为全部管理的核心。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重视个人的价值和潜能,尊重人的需要和愿望,并创造适当的工作条件,满足人的正当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实现个人的价值,使潜在的能力转变为现实的能力。同时要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探讨人的工作动机,并非常重视社会文化因素,特别是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真正使以人为本落到实处。组织行为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个体心理和行为规律、团体动力原理、组织理论与领导原则的研究运用,揭示整个管理过程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机制,通过激发人的工作和劳动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提高工作绩效,增强企业的活力三、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人的心理状态是复杂的,不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不同时期也会有差别。因此人不是单纯的理性一经济人、社会人或者自我实现人,而是“复杂人”。这就要求企业要了解人的性格差异,对不同的人,在不同情况下采取不同措施。即随着时间,地点,条件和对象的变化而变化。2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管理中的每一个人均有他们各自的个性特征和不同优势,有他们不同的气质、能力、性格和兴趣,通过人格特质理论和五维度理论分析了如何评判企业员工在企业中的能力要求,他要求企业做到以下几点:(1)每个工作岗位应有相对独立的能力标准;(2)在选拔、安置职工时要用人之所长;(3)注意实际能力与工作能力要求的匹配;(4)善于任用犯过错误或走过弯路的人。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和直接经验两种途径进行学习,尽可能地全面了解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能力所长和综合优势,从而合理的安排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岗位和职务,真正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短人所避,取得最佳的用人效益,实现学习型组织,深化团队建设。3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作为企业要把握好感觉和知觉的联系与区别。避免由于人的主观原因出现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从而产生不客观的评判。4员工的价值观和态度决定企业的整体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是由不同人员组成的工作群体,其中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组织行为学要求把组织中的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作用结合起来,通过行为转变创造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企业态度,通过制度融合,使感情志趣相投、价值观等相一致的人组合到一起,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满足人们的归属感和友谊的需要。这里的关键是建立一种领导者与领导者之间、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和谐的亲密的团结群体。5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要使职工产生组织所期望的行为,可以根据职工的需要设置某些目标,并通过目标导向使职工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优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式行动,这就是激励的实质。将这一机理贯穿于组织的制度安排中,就是激励机制。激励就是通过对员工动机的激发、强化,改造、改进员工行为,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通过了解员工的需要和动机,能够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是组织行为学的核心问题,了解和掌握激励理论的原则,以及很好应用到工作实践中,是推动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企业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因素选择不同的激励理论,找出合适的激励方法和领导方式。寻求最佳领导行为,提高领导效能。6群体行为包括四种组合:表面从众,内心接纳;表面从众,内心拒绝;表面不从,内心接纳;表面不从,内心拒绝。这就要求减少社会抑制作用,增加社会助长作用,从而使个体可以从群体的反馈中了解到自己的工作状况,而不断作改进,以调整到最佳状态。针对员工的懒惰行为,企业要做到以下几点:(1)增加工作的趣味性和有意义的方面,提高成员的参与程度。(2)让群体成员确信他们个人的贡献是可鉴别和有意义的。(3)教育成员不应该容忍工作中不充分努力的行为。(4)考核制度中要对个人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5)奖励制度中要让奖励的一部分是根据其个人表现给予的。7团队是组织提高运行效率的可行方式;团队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员工的才能;团队在多变的环境中能快速地组合、重组、解散;团队能激励员工,促进员工参与决策。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团队绩效的考核,激励员工的团队积极性和主动性。(1)团队对组织既定目标的达成情况;(2)团队成员的满意感;(3)团队成员继续协作的能力。(4)执行力文化某种程度上就是绩效文化,可以用统一的绩效考核指标来衡量结果,也要关注过程。8沟通指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传达思想、交流情报和信息的过程,组织行为学中沟通的障碍主要有:感知,成见,缺乏共感。企业管理人员,应该运用各种沟通理论,加强有效沟通(1)总体考虑,确定沟通目标,明确主题和概念。(2)了解听众,选用合适的语言。(3)调动情绪,营造良好的气氛。(4)随时调整沟通的内容和方式。(5)尽可能传递有用的信息。(6)应有必要的反馈跟踪。(7)沟通时还应该着眼于未来。(8)应该言行一致。(9)多听,不要轻易下结论。(10)使用例外原则。(11)使用需知原则。9冲突可以成为组织中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它能造成混乱的局面,使得员工几乎无法在一起共同工作.另外一个方面,冲突也还有一些不太为人所知道的积极方面企业要适当引导建设性冲突,建设性冲突是团队建设的灵魂之一。只要团队形成真正的合作关系人们就会开放自己的思想,坦诚的交换意见,相互的吸取对方意见中有价值的一面,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所以通过建设冲突的处理,团队成员会更加认同团队的目标,团队合作关系也会更加稳固因为冲突能为组织带来有利的影响.反馈信息源编码通道解码接受者有益有害实质个人类型Ⅰ(有益-实质)类型Ⅱ(有害-实质)类型Ⅲ(有益-个人)类型Ⅳ(有害-个人)作为企业制度层次上,要适当激发冲突的产生,冲突可以促进联合,以求生存。(1)在设计绩效考评和激励制度时,强调群体的利益和群体之间的利害比较。(2)运用沟通的方式。这是指利用模棱两可或具有威胁性的信息来提高冲突水平。(3)引进外人。这是指在群体中引进一些在背景、价值观、态度和管理风格方面均与当前群体成员不同的人。(4)重新建构组织,调整工作群体,改变规章制度,提高群体间工作的相互依赖性,或进行其他类似的结构变革以打破现状。(5)故意引入一名批评家,他总是有意与组织中大多数人的观点不一致。(6)在群体态度和行为上,强调群体间的界限意识、群体内部的团结和一致,而将外部群体视为对手。10工作压力:压力是种动态条件,在这种条件下,个体要面对和自己所渴望的目标相关的机遇,限制及要求。而且个体感觉到的是其结果非常重要却又不确定。压力本身不一定是坏事。形成压力的因素有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从组织的角度讲:当员工感受到压力处于中低水平的时候,管理者不必太在乎,因为中低的压力有利于促进绩效。但是如果高水平的压力,或者中水平的压力持续时间过长的话。则最终会造成损失,并导致绩效水平下降。(1)工作压力影响人员的生理健康(2)工作压力影响人员的心理健康(3)工作压力影响人员的工作生活质量(4)过度的工作压力影响组织效能和形象企业针对压力的影响因素,应量力而行,一方面营造一个适当的竞争氛围,有利于企业的有效运行,但同时过度的压力,会损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终也会导致公司绩效的下滑,这就要求企业要处理好压力源,提高个人和工作的匹配度,在工作中力争取更多的自主权,提高自我领导的能力,提高自信心。远离压力源:改变工作和生活习惯。将自身抽离压力源,工间休息。作为员工自身来说:学会放松,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保持生理健康,掌握精神调节方法保持生理健康。从而改变对压力的感知,了解自己在感知上的局限性和特点,开阔心胸,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当有些压力自己无法处理的时候可以寻求社会的帮助与支持。11组织结构是表现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企业组织系统的具体形态。组织的内部结构可以解释和预测员工的行为。也就是说,除了个体和群体因素之外,员工所属组织的结构关系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组织结构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明确工作内容,澄清员工所关心的问题,这就对员工的态度产生了影响,并激励他们提高工作12组织变革越来越多的组织面对着一个动态的,变化不定的环境;这样反过来要求组
本文标题:组织行为学的管理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515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