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造纸印刷 > 2015年中国食用油产业报告(完成版)
2015年中国食用油产业报告二〇一五年十月目录第一部分序言第二部分中国食用油产业现状第三部分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第四部分未来中国食用油行业发展趋势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对于食用油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内食用油产业发展迅速,与国际间的各种植物油的贸易往来也越发频繁。随着食用油产业国际化的深入,我国食用油行业也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加工产能过剩、利用率不足问题突出。中国油脂油料进口逐年增加,进口贸易性融资依旧存在,且国内外油脂油料价格倒挂现象持续,使国内食用油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这也使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并且,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消费者对食用油的质量信心明显不足,随着食品安全政策与行业自律的引导与完善,我国的食用油消费也将向安全、营养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品牌包装油和小品种食用油将更加受到青睐。一、序言(一)食用油行业发展历程二、中国食用油产业现状时间阶段背景及特点1993年之前计划经济阶段改革开放之前,油料加工行业一直处于国家监管之下,油脂实行定量供应,整个行业发展停滞,产量无法满足需求。1993年-1996年缓慢发展阶段油脂油料的生产加工逐渐市场化,全国各地开始兴建油厂,但仍需进口大量植物油,以满足国内需求。1996年-1998年行业调整阶段国内食用油供给开始过剩,国内大量进口毛油,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国内食用油行业的生产积极性。1999年-2003年快速发展阶段国家出台“稳粮压棉扩油”政策,大批大型油脂加工企业转向港口城市建厂,我国为全球第二大食用油加工国。2004年-2005年产业整合阶段受国际大豆价格波动及“禽流感”影响,食用油加工业全面亏损,兼并、重组,加速整合,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2006年-2010年二次快速发展养殖业快速发展及食用油价格不断上涨,行业盈利水平大幅提高,食用油产业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2011年-2013年产能严重过剩随着油脂加工企业不断扩张,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国家开始政策性调控,食用油行业步入消费低迷的亏损状态。2014-目前去除产能阶段国家针对油脂油料的政策调控加强,在去除食用油融资性贸易的同时,增强食品安全监管,也使兼并、重组再现。我国食用油行业发展历程(一)食用油行业发展历程二、中国食用油产业现状从国内最近30多年的食用油发展历程来看,整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计划经济阶段,因1987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国内大部分地区在1993年之后才完全脱离计划经济、定量供应的历史;第二阶段为食用油的快速发展阶段,即自1993年到2010年,国内食用油产业虽然经历了一定的曲折发展之路,但不断前行,且日益发展壮大,使我国食用油加工行业快速跃居全球前列;第三阶段为产能过剩和去产能阶段,随着国内食用油行业的高速发展,国内食用油产业产能日益过剩,加之植物油融资贸易兴盛,使国内食用油市场逐渐混乱,为了稳定市场环境,国家明确提出去除过剩产能,并提倡食品安全消费,这也使整个食用油行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二、中国食用油产业现状(二)食用油行业盈亏现状自2011年开始,我国食用油市场产能开始严重过剩,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减少产能过剩带来的损失,各地食用油价格战异常激烈,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降价促销的牌子随处可见。在益海嘉里、中粮集团等所属食用油相继降价之后,国内食用油产业利润持续缩水。其中,中粮旗下实际运营福临门品牌的中国食品,其年度利润从2008年0.05亿港元的盈利,到2014年变成亏损0.3亿港元。大量过剩的产能,让价格战在食用油行业频频上演,上至大型的诸如中粮集团、丰益国际等企业,下到小型榨油作坊,利润表现都只能用“惨淡”两个字来形容。不过,随着我国食用油行业的发展,各地经营逐渐完善,加之产能过剩后带来的产业整合,以及利于国内压榨行业的国际豆类油脂基本面,使得2015年食用油企业经营形势有所好转,行业利润水平有所上升。1、上市公司经营略改善二、中国食用油产业现状(二)食用油行业盈亏现状最近一年时间,美国大豆FOB价格从529美元/吨,持续下跌至2015年9月的320美元/吨,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暴跌,使得食用油企业成本大幅降低,利润顺势水涨船高。丰益国际财报显示,2015年上半年,丰益国际实现净利润4.43亿美元,同比增长33.2%;包括小包装产品在内的粮油业务实现税前利润1.16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80%。除此以外,东凌粮油2015年一季度营业亏损2800万元,与2014年同期的巨亏2.05亿元相比,亏损额度大幅收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豆价格的走低可以提升利润表现,但是粮油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粮油企业也会相应调整产品的出厂价格,因此尽管销量增加,但是最终收入反而可能下滑。丰益国际2015年上半年的收入为186.96亿美元,同比下滑10.1%。除了大豆业务,2015年上半年,丰益国际棕榈油业务实现销量111.66万吨,同比减少3.5%;棕榈种植收入0.3亿美元,同比下滑21.5%;棕榈油加工收入78.3亿美元,同比下滑23%。二、中国食用油产业现状(二)食用油行业盈亏现状在任何商业企业的发展中,利润都是经济行为的核心因素,粮油加工企业亦是如此。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大豆加工行业的利润收入一直较为可观,虽然在2004年、2011年因国际经济问题出现过严重损失,但相较其他行业仍属损失偏少。此后的多数年份,食用油企业的效益均较稳定,尤其在进入2013年后,大豆压榨企业的收入更加可观,普遍处于压榨1吨大豆获得400~500元的收入水平,这继续刺激了国内食用油行业产能的过剩,也为2014年开始的新的市场整合以及2015年食用油行情延续低迷埋下了隐患。2、压榨行业利润仍微薄二、中国食用油产业现状(二)食用油行业盈亏现状由于国际大豆连年丰收,价格持续下滑,而中国人口众多,食用植物油的消费刚性存在,虽然最近几年花生油、葵花油、玉米胚芽油、山茶油等植物油不断增多,但豆油、棕榈油依旧是大众消费的主流。由此,我国的食用油行业常年维持微利状态。进口到港大豆(元/吨)二、中国食用油产业现状(二)食用油行业盈亏现状食用油行业仅能维持微利,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食用油及原料价格明显高于国外。由于我国植物油原料对外依存度过高,其中我国压榨大豆原料对外依存度超过90%,而国内消费的棕榈油,完全依靠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口,因而国内食用油市场直接受到国外行情牵制。一旦油脂油料采购成本过高,都会给国内企业带来经营上的亏损。就2015年来看,国内一部分食用油企业的微利现状,很大程度仍是通过粕类收益得到的。国际植物油价格走势二、中国食用油产业现状(二)食用油行业盈亏现状大豆压榨行业油值比(%)国内大豆压榨利润(元/吨)三、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食用油行业之所以长期低迷、微利,甚至部分时间经营亏损,这主要是受到供求两个方面的影响。供应上,国际油脂油料产量持续增长,而需求方面,我国对于食用油的消费已经高于世界人均水平,并且生物柴油等消费也因原油、柴油的疲软而难有增幅。除此之外,宏观经济大环境以及我国的经济政策、消费主张,甚至相关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国内食用油行业在2015年延续低迷状态。三、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一)宏观:全球环境不良一段时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进入到一个混乱时期。一方面,全球股市普跌,不仅新兴市场经济体跌势凶猛,近年来表现强劲的美股也出现破位性质的调整;另一方面,竞争性贬值失控,不仅新兴市场货币整体对美元大幅贬值,部分国家甚至出现断崖式汇率下滑,美元本身也显露出不堪强势重负的迹象;此外,大宗商品市场萧条,不仅原油价格一度跌破40美元/桶,工业金属和农产品价格也一路下滑,就连危机中经常被追捧的金银等贵金属也并未大幅走强。自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继进入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时期,在此情况下,全球资产价格经历了大规模的上涨。然而,这种宽松不可能无限期延伸,有迹象显示,全球可能不得不面对流动性危机的到来,而其原因在于美国的紧缩以及欧洲、日本与中国在货币宽松上所存在的制约。(宽松货币政策(easymonetarypolicy)总的来说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比如直接发行货币,在公开市场上买债券,降低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等,货币量多了需要贷款的企业和个人就更容易贷到款,一般能使经济更快发展,是促进繁荣或者是抵抗衰退的措施,比如中央放出的大量信贷就是宽松货币政策的表现。)三、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一)宏观:全球环境不良就美国而言,在一系列的货币宽松进程中,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由8000亿美元扩张到4.5万亿美元。目前来看,只有美联储升息,其资产负债表规模才会开始进入缩小的过程。虽然在具体的加息时点上还有待经济数据的进一步支持。当然,如果仅仅是美国的紧缩,并不会导致全球出现流动性危机,目前的问题在于日本、欧洲与中国货币放松的空间都已经不大。鉴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目前还没有找到理想的政策方案来挽回经济颓势,全球经济衰退似乎已成趋势。花旗集团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几年全球经济陷入某种形式的衰退有55%的可能性,和过去20年美国导致的历次全球经济滑坡相比,新一轮衰退的主要区别是成因,它的始作俑者是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的需求减少。而这一点,从新兴国家的货币贬值或许可以看到一些端倪。虽然宏观环境对食用油影响并不直接,但从货币端来看,传导作用仍较明显。2015年美豆已经跌破农民的种植成本线,但对于南美的农民来说,由于货币贬值,大豆的种植收益却非常理想。同样,因为巴西和阿根廷的货币贬值非常多,巴西雷亚尔过去一年从2.3贬值到3.8,幅度超过60%,阿根廷比索黑市汇率贬值30%以上,这便奠定了南美地区油脂油料在2016年仍将存在增幅。而人民币的贬值,也使得我国进口油脂油料的成本有所增加,使国内的食用油产业面临经营压力。三、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二)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中国是最早种植大豆的国家,大豆加工业也具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人口数量的继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日益改善,人们对于油脂、蛋白的摄入量刚性增长,并且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改进、创新,使大豆压榨加工行业迅猛发展,大豆压榨行业的“产能过剩”,仍时常被书面提及。虽然2008年发改委公布了《关于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严格控制大豆压榨项目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把产能控制在合理规模范围之内,政府曾希望到2010年,大豆油脂加工能力控制在7500万吨/年;到2012年,这一数字控制在6500万吨/年,但目前看,均没有实现。虽然在2009年产能过剩再度被点名,而且今年农业部再度提示,对于油料加工压榨项目需谨慎上马。但央企、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最近几年新上马的大豆压榨项目仍然有增无减,产能过剩局面进一步加剧。大豆作为最重要的油料作物,在保证我国食用油、蛋白食品和饲料蛋白原料供应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人口的缓慢增多,食品、养殖等工业的日益发展壮大,大豆压榨行业在过去的十余年时间里也迅猛发展。目前,我国的大豆产量居于世界第四位,而大豆加工与消费量却稳居第一。1、大豆压榨产能过剩三、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二)产能:已经严重过剩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大豆压榨行业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大豆压榨油厂规模普遍较小,日压榨能力一般为30~100吨。1990年之后,随着我国大豆进口量的逐年增加,我国新建和改、扩建大豆压榨油厂的数量不断增加,油厂规模明显扩大。全国大豆压榨产能(吨/日)三、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二)产能:已经严重过剩进入21世纪,国内大豆压榨行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2000年我国大豆日压榨能力不足7万吨左右,年加工大豆能力在2000万吨左右;到2002年日压榨能力超过13万吨,年加工大豆能力接近4000万吨;2004年我国大豆日压榨能力已超过20万吨,年加工大豆能力超过6000万吨;到了2008年,全国约为8000万吨的产能;而到了2013年,中国大豆加工产能达到1.36亿吨;到2015年,我国大豆日加工产能超过43.8万吨,年加工大豆能力超过1.5亿吨。但就实际开工率来看,自2006年以后,大豆压榨加工企业的开工基本处于45%~55%水平,
本文标题:2015年中国食用油产业报告(完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563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