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手工业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产生变异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一课第二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体系的形成土地制度的演变空间的变化第三课(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政策本单元主要讲述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经济结构和特点。其基本结构是以农耕经济为主体,工商业经济为补充。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由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四部分组成。在农业方面,大河大陆型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高度发达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在手工业方面,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金属冶炼业、纺织业、陶瓷业是代表性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在商业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因明清王朝的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使其长期在萌芽状态下徘徊.也阻碍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演进,最终导致中国在近代的落伍。单元概述【考点建构】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1)标志:(2)特点:地域特点:产业结构: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格局上——南稻北粟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2、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水利设施时间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汉代三国(曹魏)唐代刀耕火种石器、木器、骨器大禹治水出现青铜制品,很少用于农业;主要工具:耒、耜铁农具、牛耕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犁壁漕渠、白渠、王景治黄、特色水利工程——坎儿井灌溉工具翻车(马钧)曲辕犁——传统步犁的定型、筒车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3、我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1)耕作方式的进步:(2)主要生产方式:刀耕火种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3)小农经济:产生时间:原因:特点:评价:地位:铁犁牛耕春秋时期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脆弱性、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落后性、积极——比较稳定;积极性较高、赋税徭役主要承担者消极——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产;脆弱,易破产简单协作个体农耕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有利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②农民自身因素(有一定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生存: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封建政府的扶植(重农抑商)不利因素:①规模小,条件差,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顽固地保持着自然经济形态;②历代封建王朝后期,政治腐败,自然灾害,小农经济都面临破产的危险(五)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经营方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地域水平: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发展不平衡(二)生产工具及耕作技术的改进(四)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一、农业(一)农业的起源(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反映了商代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集体耕作1.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A、火耕B、刀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3.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4.白居易诗《朱陈村》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现象,反映了:A、远古时期的采集生产方式B、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生产方式C、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D、古代耕作技术的落后5.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由自己生产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唐朝是我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时期,而农业生产用具的改进是这一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下列农业生产用具在唐朝才出现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B【解析】此题考查对“精耕细作”这一概念及其表现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精耕细作,具体是指一个综合的技术体系。中国古代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表现在诸多方面,如耕作方式、生产工具、农时安排、复种制度、农作物的品种、产量以及灌溉、施肥等等。材料一和三都反映了巧用农时,材料二反映了农业生产注重施肥,材料四则反映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的问题。四则材料共同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B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商周)封建社会(战国以来)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二、古代土地制度土地公有制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国王、贵族土地所有制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井田制君主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2.土地制度的演变:时期主要制度特点演变趋势及原因原始社会逐渐奴隶社会土地瓦解,被国有制取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土地国有,西周叫井田制土地归氏族公社公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春秋后期逐渐瓦解(瓦解标志:初税亩)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所有制(屯田和均田制)、地主所有制、农民所有制。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迫使无地少地的农民依附于他们。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春秋形成战国确立明清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瓦解原因?铁犁牛耕、私田出现、战争频繁怎么确立?封建经济发展和各国变法运动井田制出现原因: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②奴隶主将强管理发展: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秦国正式确立性质:土地国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瓦解:生产力的进步—铁器牛耕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周王室的衰微,宗法分封制的瓦解战争频繁,劳动力不断减少战果各国变法兴起,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确立税法改革:1.春秋:管仲“相地而衰征”2.鲁国:初税亩3.战国(秦):“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土地兼并:影响、措施•影响:土地兼并影响严重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措施:统治者采取“均田”、“限田”等措施。•注意北魏、宋朝均田制发展:①公元485年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②隋唐内容稍作调整前提:政府掌握大量土地目的:保证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评价:积极:1.抑制了土地兼并;2.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征发徭役;3.提高了农民的上产积极性局限:1.土地不均依然存在;2.人地矛盾;3.政府剥削、掠夺劳动力;4.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产生:(2)发展:(3)普及:(4)影响:战国时期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汉代:比较普遍;宋代,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佃农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1、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地位三、【考点综合】——多角度、全方位看问题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3、井田制瓦解的原因4、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是商周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井田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走向崩溃。考能训练1.“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考能训练3.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出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主要经营方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4.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5.史书记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洲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上述材料反映了: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②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③农副产品投入市场④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高考题: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2011山东)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B图片反映出农民使用较为先进的农具进行耕作,说明当时农民注重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开始使用铁器,故A项错误。汉代时铁犁牛耕已经推广到全国,故C项错误。图片不能体现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2、(09山东)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B可用排除法,材料只表明经济作物获利远远大于粮食作物,并不能说明农业经济衰退,故排除①,同时,材料中并未提及农产品加工业兴起的问题,故可排除④3.(2012广东文综,12.4分)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现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D考查古代农耕经济。解题关键是对历史研究方法的初步掌握。D属于历史文物类资料,是证明商代可能出现了牛耕的最有利证据;A只能证明牛在当时存在,而不能说明牛已用于牛耕;BC反映的是西周到春秋的状况。本题易错选A,混淆牛与牛耕的区别。•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案(1)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带有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地位: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作用:自耕农推动了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大批自耕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材料三《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材料四《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
本文标题: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589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