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7-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试卷分析
1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试题分析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需求,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精准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增长考生知识见识,提高考生能力素养,凸显语文学科的应用导向,突出试题命制的情境设计。在服务高校人才选拔的同时,引导基础语文教育的改革方向,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体现出如下特点:1)体现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2019年全国Ⅱ卷高考试题的命制将深厚的家国情怀贴近现实、贴近考生,整体卷面设置以及分值分布与2018年试题基本保持一致,考查内容都在考纲范围内,考点稳中略有变化,以体现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与2018年全国Ⅱ卷试题相比,难度有所下降。在考查内容上,继续体现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围绕语文学科的主干内容考查;与此同时,根据新版大纲突出对“思想道德素质”要求的考查,对于“作文”“诗歌鉴赏”两个版块的考查角度出现了新的方向,这体现了语文学科“对立德树人、育才成人、以文化人”的独特功能。在考查形式上,基本延续2018年考查形式,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导向;又在语言基础运用题型上创新试题设计,压缩新闻语段,灵活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给不同能力层级的考生充分书写自己所知所想的空间。在富有“新”和“变”的同时,突现提高语用水平、塑造思维品质、关注信息处理的内容考查方向。变化一:语言文字运用第(18)题,延续多年考查的“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被多年未考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取代。变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调整到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前。变化三:语言文字运用第(20)题由2018年的修改词语改为补写句子,(21)题由2018年的利用材料续写改为多年未考的新闻语段压缩。变化四:2阅读文本的选材变化。其中论述类阅读文本内容由科技类转向历史文化类;文学类阅读文本由中国名家小说转向外国名家小说;文言文阅读文本选择了多年未用的《史记》中的节选内容。变化五:阅读题中,选择题的问题设置及选项内容的变化。例如,论述类文本题干中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由原来的第(1)题调整到现在的第(3)题,现在的第(1)题改为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中减少了图表,而在选择题中设置了图表类选项;文言文阅读第(11)题选项中,“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范围扩大。作文特点:题型:延续了使用多年的“材料作文”。审题:对主旨的要求直接明了,审题难度不大,便于学生入手。内容:全国Ⅱ卷作文精心选择五个标志性历史节点,设置五种身份,由考生自主选择其中之一,以参与者的身份,设身处地体验历史,思考未来,自觉接续奋斗,勇挑重担,勇克难关,争做时代先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弘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启迪新时代青年——“青春接棒,强国有我”,体现“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爱国精神”的时代特色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宗旨。2)讲述奋斗故事,激励接棒青年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用1954年《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2018年的报道《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和研究报告《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三则材料。无论新中国修建的万里长江第一桥,还是新时代竣工的港珠澳大桥,都是新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代表着不同时期的“中国速度”与“中国技术”,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国桥梁建设由技术落后、依靠外国援助到技术领先、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历史巨变,使考生在阅读材料过程中为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和喜悦,自觉增强奋斗意识。3)重视基础,增长知识见识下功夫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试题选取丰富素材,寓基础性考查要求于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融会贯通,引导考生增长知识见识。1.顶层设计,追求语文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融会贯通。3全国Ⅱ卷试题继承以往成功经验,并不直接设置单独的知识考查试题。遵循顶层设计原则,分别设置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四大模块,以对语文学科最为核心的阅读素养、表达素养及语文关键能力的考查为导向,将对语文必备知识的考查融会其中。命题引导考生系统掌握扎实的必备知识,诸如词汇、语法、文化常识、标点符号用法,各种文体及相关的修辞、表现手法、论证手法等,并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优秀的语文能力和素养。2.整体布局,萃聚古今中外,引导考生增长学识见识。全国Ⅱ卷试题取材覆盖古今中外,内涵丰富广博。论述类文本节选叶嘉莹论杜甫,实用类文本展示港珠澳大桥建成等反映国家进步的标志事件,忆往思今,国强民新。文学类文本选取莫泊桑的《小步舞》,经典荟萃,名家云集。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要求考生对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祖国重要发展节点展开细节想象。命题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试题素材的载体优势,使考生在应试答题的同时领略文化经典、铭记革命历史、感受当代伟绩,进而增长学识见识,增强四个自信。4)凸显应用,提高关键能力强导向“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新一轮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重视实践,学以致用。1.强化选材的实践应用导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试题重点选择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特色,又与国家发展、科技进步、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全国Ⅱ卷材料涉及港珠澳大桥等国家发展热点,中国书画文化热点。这种选材设计,有助于引导考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理解语文、应用语文,在应用语文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社会、服务社会。2.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求。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查内容。2019年全国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都明确规定考生必须采用演讲稿、书信、观后感及慰问信等特定的实用性文体。4这些实用性文体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更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作文试题对中学写作教学释放出强烈信号:写作要立足实际生活需求,强调实际应用,避免言之无物、大而无当。3.强化信息处理的实用能力,对接社会发展要求。信息处理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高考语文加大了对考生实用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力度。全国Ⅱ卷在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及文言文阅读部分专门设题,重点考查考生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的信息处理能力。不管是面对文学审美还是实用求知,不管是对材料进行信息筛选还是逻辑推理,都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求密切相关。此外,全国Ⅱ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21题统一创新题型,要求考生对一则真实新闻报道进行关键信息提炼。这一创新题型引导考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信息的获取、筛选、提炼和表达,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信息处理能力的实用导向。5)创设情境,聚焦学科素养求创新学科素养反映核心价值,是以情境为载体对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综合运用。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试题聚焦语文学科素养,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扩展素材选取范围,突出试题命制的情境化设计,落实综合性、创新性考查要求,引导考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1.将作答要求与人生体验相结合,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全国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设置五个具体写作任务,要求考生任选其中之一,准确把握历史背景,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特定的身份、特定的文体展开想象与思考,完成写作。这些任务要求通过设置与真实生活高度接近的写作情境,对考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清晰指示了语文素养提升的具体方向。第17—19题都是重点考查对词语运用、语篇衔接、语病修改或标点符号的运用,但这种考查并非孤立、简单、直接展开,而是被设置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之中,有助于考生结合人生体验进行理解,推动语文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考查的落地、落实。2.将命题设置与生活现实相结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第6题“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也引导考生从材料中迁移出来,结合中国当代的伟大成就来深刻理解考查内容。5这些试题设置都着力于引导考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究问题,在更开放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为考查和提升考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拓展了更大的空间。6)强化审美教育引导,贯彻全面发展理念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是语文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全国Ⅱ卷命题突出美育导向,遴选艺术经典,培养审美能力,以美启真、以美向善,充分发挥美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功能,引领考生培养健康情趣,涵养浩然正气,升华人生境界。1.徜徉艺术经典,享受审美愉悦。2019年Ⅱ卷语文试题注重引导考生在艺术经典的审美熏陶中感受美、体悟美。既有《邹忌讽齐王纳谏》人物的形象美,也有《阿房宫赋》雄壮的建筑美,还有《赤壁赋》中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美。全国Ⅱ卷莫泊桑《小步舞》以其“含而不露”的写作风格娓娓道来,塑造了酷爱艺术的舞蹈师夫妇形象,考生可以领略到文学大师深刻的艺术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2.以美启真,洞悉人文历史。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阐释了伟大诗人杜甫的“健全才性”及诗歌成就,使考生在审美陶冶中认识到成就一代诗圣的原因。全国Ⅱ卷关于国画艺术的材料,加深了考生对民族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总之,2019年高考语文Ⅱ卷试题全面贯彻党的新时代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呼应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的重大时代主题,持续推进高考语文科内容改革,健全高考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高考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方法,为服务高校科学选才、引导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做出积极贡献。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试题分析纵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试题,以《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说明》为依据,在试卷整体结构与试题命制上继续秉承“稳中有变”、“稳中求变”的基本原则,认真落实了高考考纲的精神理念,即“一体四层四翼”评价体系。试卷材料与命题以“立德树人”为重点,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试题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的落实,既有内涵的科学划分,又有外延的有机融合,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和信息筛选等基础能力,也考查考生阅读鉴赏与概括表达等关键能力。试题着眼社会、关注人文,回归本色语文,6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全面检测了考生的语文素养。试题突出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考生回归传统,从经典中汲取精神力量,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体现了命题人对课程改革的新的理解和对教学的引领作用。2018年高考语文Ⅱ卷试题与2017年相比,客观题部分取消了实用类文本阅读(第8题)和诗歌鉴赏(第14题)的多选,分值43分降低到39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题的难度。文学类和实用类阅读文本保持不变,选材是小说和非连续性新闻材料。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变化最大,连贯、成语、病句三个小题由一大段材料统领,考前非常热的逻辑连贯题未出现,补写句子的题也未出现,第20、21题分别由修改病句和仿写、扩展语句替代。具体来说,2018年高考语文Ⅱ卷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文化性2018高考语文全国Ⅱ卷整套试卷都呈现出浓浓的文化色彩,回归传统,回归经典。论述类文本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以当下火热的概念——“大数据”为题材,文中对火热的大数据进行冷思考,是对当下机器工业和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的成长的反思;文言文《王涣列传》和2017年一样,节选自《后汉书》,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第11题考查了“豪右”“顿首”“茂才”“京师”文化常识;诗歌鉴赏选材依然是名家的非名篇;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17—19题的整体材料是关乎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很有文化韵味,极富情怀。开放性2018高考语文全国Ⅱ卷第22题作文又避开了近几年的任务驱动作文,由材料6选3自主立意,
本文标题:2017-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试卷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598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