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主要金融理论脉络图(金融运行分析)
主讲:李健教授单位:中央财经大学2009.07.20货币性质货币供给货币作用价格革命(16-17世纪)新式银行出现(1706)出现货币与货币制度19世纪中叶的工业危机银行券流通中央银行建立1929-1933年经济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纯粹信用货币制度货币起源货币职能货币价值货币需求交换说金属观名目观生产的货币理论促进论促退论中性论新古典综合派合理预期学派货币学派,哈耶克剑桥方程式现代货币数量说资产组合选择流动性偏好理论费雪方程式失踪货币超额货币19世纪18世纪16世纪史前-中世纪重商主义古典学派当代各经济学派票券说现代名目论国定货币论货币数量论古典货币数量论信用创造论管理通货论单一规则论价值尺度贮藏手段法定货币说内生货币供给理论非中性思想贸易刺激说中性思想双重起源说交换媒介世代交叠模型王权说协定论创造说演进说信息搜寻说交易成本说物价决定说交易量决定说交换发展说商品观一般等价物论计算货币说积累财富媒介交换五大职能说单一职能说双重职能说债务观资产观通货观流动性观媒介功能说资产功能说计价尺度说政策功能说特权体现说本体价值说劳动价值说交换价值说发行量决定说货币数量说时间价值说效用价值说流动性说促进交易说节约成本说稳定价格论累计过程学说决定价格论货币幻觉平(立)方根公式七动机说弗莱堡学派理论私铸说公铸说货币创造机制复杂货币乘数论20世纪21世纪财富保存说交换需要说货币必要量研究金本位制崩溃哈恩难题统一发行论外生货币供给理论新古典学派结构模型不均衡货币与缓冲存量模型简单货币乘数论外在货币内在货币购买力平价理论现代利率平价理论汇兑心里说国际借贷说塞拉蒙卡学派20世纪19世纪16世纪古代英格兰银行暂停兑换黄金(1797)布雷顿森林体系贵金属本位重商主义思想均衡汇率理论一战16-17世纪价格革命金块论争金块论者反金块论者克里斯蒂尔尼(瑞典)古典利率平价理论沃尔塞·洛茨成本平价理论汇兑平衡率思想(马林斯)米塞尔顿萨拉托马斯·孟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行为均衡汇率理论自然均衡汇率理论均衡实际汇率理论牙买加协议体系公共评价理论国际收支说弹性说吸收说货币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米德冲突大卫休谟理性预期下对外汇市场有效性失败的解释寻找汇率决定的微观基础资产市场法资产组合平衡模型货币主义模型粘性价格模型弹性价格模型欧洲美元市场出现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利率管理利率作用新式银行出现(1706)出现货币与货币制度银行券流通中央银行建立1929-1933年经济危机利率定义利率决定20世纪21世纪19世纪18世纪16世纪史前-中世纪是非论重商主义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当代各经济学派自然利率说非正义论合理论地租派生论风险补偿论所有权体现论节欲论时差论放弃流动性偏好报酬论贷者决定论需求决定论货币供求论资本供求论IS-LM模型CC-BB模型CC-LM模型开放型小国理论决定理论非均衡利率论边际生产力论借贷调节论杠杆作用论收益资本化说微观调节说周期调节论宏观调节论宏微观纽带论中介指标说决定行为说实际利率论利率政策无效说金融深化论时间偏好与投资机会说预期理论流动性升水理论纯预期理论流动性论偏好习惯论等待论平均利润率决定论一般均衡利率论水平决定结构决定局部均衡利率论股市行市说资产定价论货币需求互动论利率政策有效说法定上限论自由浮动论央行调控论剩余价值论利率风险管理有效持续期和凸度模型利差决定汇率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M-BB-FF模型利率调控论市场决定论风险溢价说可贷资金理论管理制度形式价格革命(16-17世纪)新式银行出现(1706)出现货币与货币制度19世纪中叶的工业危机银行券流通中央银行建立1929-1933年经济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纯粹信用货币制度产生与性质作用20世纪21世纪19世纪18世纪16世纪史前-中世纪金本位制崩溃重商主义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当代各经济学派反高利贷利率管理规制说信用媒介说信用创造说资本使用价值说资本权益说互利说商业信用理论国际信用理论国家信用理论公债有用论公债有害论双重作用说信用波动论企业信用理论消费信用理论征信管理论契约论委托代理理论银行信用理论信用风险管理信用利用可能性说信贷配给理论信用扩张论银行信用媒介理论自然主义创造资本说信用调节论债务危机论扩张边界论信用危机论信用传导论风险定价论虚拟金融说信用资本说资本转移论节约资本说真实票据论信用证券化信用非中介化货币分配不均论信用本质观生产利润功能跨期平滑说风险配置说货币购买力财富使用权信用券管理监控模型信用信息化自发调节在险价值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博弈论信息对称说古希腊奴隶制时期西欧封建制时期柏拉图的信用说奥列兹姆的信用说孟的信用说阿奎那的信用说古典学派的信用利息说配第洛克诺思马西休谟李嘉图信用说利息说信用说利息说利息说信用说利息说斯密信用说利息说信用说利息说信用说利息说西尼尔的“节约论”庞巴维克的“时差论”古典利息理论19世纪初期-19世纪70年代通货主义的信用利息说(奥维尔斯顿等)银行主义的信用利息说(图克等)通货与银行论争马克思的信用利息理论巴本,首次提出实物资本论,利息是资本的租金,与地租相似。(《贸易论》,1690)信用理论利息理论劳的信用说麦克劳德信用说利率说韩信用说利率说霍曲莱的信用说布阿尔吉尔信用说奎奈信用说利息说杜尔阁信用说利息说西斯蒙第信用说利息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新古典学派杰文斯和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利率理论费雪的时间偏好与投资机会说马歇尔的等待与资本收益说凯恩斯的利息理论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古典综合派的利息理论希克斯的流动性升水理论IS-LM模型分析框架(希克斯、汉森)莫迪利安尼的市场分割理论“平方根定律”鲍莫尔模型“立方根定律”惠伦模型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新剑桥派的利息理论可贷资金理论(罗宾逊、卡尔多等)罗宾逊的利率与汇率关系理论瑞典学派的利率理论(缪尔达尔、林达尔、林德贝克等)货币主义学派的利息理论(弗里德曼、卡甘、帕金等)弗里德曼论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关系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利息理论(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等)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信贷配给理论(曼昆、斯蒂格利茨等)CC-LM模型分析框架(伯南克、布拉德)穆勒的信用说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17世纪中期以前亚里士多德的信用说桑顿的信用券说萨伊“三位一体”理论中的利率思想戈申指出不同国家货币的利差对汇率的决定有重要作用(1831)魏克塞尔的利率说熊彼特的信用说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后至今发展中国家的利率自由化问题布朗森论利率与汇率的关系法波齐有效持续期和凸度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帕廷金CC-BB利率分析法信用的利用可能性理论(罗沙、卡莱肯等)麦考莱的利率风险管理论艾因齐格的动态利率评价说麦金农肖约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有农业信用的记录。前449年,古罗马公布十二铜表法,规定放债最高年利率为8.33%西方信用与利率理论的发展脉络古希腊奴隶制时期西欧封建制时期柏拉图的信用说奥列兹姆的信用说孟的信用说阿奎那的信用说古典学派的信用利息说配第洛克诺思马西休谟李嘉图信用说利息说信用说利息说利息说信用说利息说斯密信用说利息说信用说利息说信用说利息说西尼尔的“节约论”庞巴维克的“时差论”古典利息理论19世纪初期-19世纪70年代通货主义的信用利息说(奥维尔斯顿等)银行主义的信用利息说(图克等)通货与银行论争马克思的信用利息理论巴本,首次提出实物资本论,利息是资本的租金,与地租相似。(《贸易论》,1690)信用理论利息理论劳的信用说麦克劳德信用说利率说韩信用说利率说霍曲莱的信用说布阿尔吉尔信用说奎奈信用说利息说杜尔阁信用说利息说西斯蒙第信用说利息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新古典学派杰文斯和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利率理论费雪的时间偏好与投资机会说马歇尔的等待与资本收益说穆勒的信用说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17世纪中期以前亚里士多德的信用说桑顿的信用券说(18世纪末)萨伊“三位一体”理论的利率思想戈申指出不同国家货币的利差对汇率的决定有重要作用(1831)魏克塞尔的利率说熊彼特的信用说约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有农业信用的记录。前449年,古罗马公布十二铜表法,规定放债最高年利率为8.33%信用媒介说信用创造说西方信用与利率理论的发展脉络(20世纪30年代前)凯恩斯的利息理论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剑桥派的利息理论可贷资金理论(罗宾逊、卡尔多等)罗宾逊的利率与汇率关系理论瑞典学派的利率理论(缪尔达尔、林达尔、林德贝克等)货币主义学派的利息理论(弗里德曼、卡甘、帕金等)弗里德曼论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关系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利息理论(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等)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信贷配给理论(曼昆、斯蒂格利茨等)CC-LM模型分析框架(伯南克、布拉德)新古典综合派的利息理论希克斯的流动性升水理论IS-LM模型分析框架(希克斯、汉森)莫迪利安尼的市场分割理论“平方根定律”鲍莫尔模型“立方根定律”惠伦模型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后至今发展中国家的利率自由化问题(1973)布朗森论利率与汇率关系(1975)法波齐有效持续期和凸度模型(1986)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963)帕廷金CC-BB利率分析法(1965)信用的利用可能性理论(罗沙、卡莱肯等)(20世纪50年代)麦考莱的利率风险管理论(1938)艾因齐格的动态利率评价说(20世纪50年代)麦金农肖利率的风险管理利率与汇率的关系戈申指出不同国家货币的利差对汇率的决定有重要作用(1831)西方信用与利率理论的发展脉络(20世纪30年代后)先秦时期(前221年前)•新石器时代末期信用产生•夏朝出现以贝为货币•春秋时期“贷粟”盛行•春秋战国时期高利贷开始流行《周礼》、《孟子》和《管子》中的官营借贷和高利贷理论单旗“子母相权”理论秦汉时期(前221-220年)•秦朝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规定•西汉初年长安形成放贷市场•东汉中后期早期国债出现西汉晁错论“倍称之息”西汉司马迁论高利贷合法新朝王莽“五均赊贷”利息理论东汉桓谭“抑放钱”理论东汉《太平经》论反高利贷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信用机构开始产生•出现代行存放款业务的寺院质库佛家的“无尽财”利息思想隋唐五代时期(581-960年)•隋朝出现“公廨钱”•唐朝出现“汇兑”业务•唐朝“飞钱”、“便换”唐朝“禁贮钱”理论唐朝官营汇兑理论两宋时期(960-1279年)•商业信用长足发展•北宋民间私以交子为市关于官营借贷的争论辽夏金时期(907-1234年)•信用利息制度形成并缓慢发展元朝(1271-1368年)•元初开设解典库明朝(1368-1644年)•明末户部“汇兑”奖励•“会票”出现吕坤论高利贷杀人宋应星论高利贷酿乱艾南英论高利贷和当铺清朝(1644-1911年)•以消费信贷为主•清道光三年雷履泰创建日升昌票号严复的利息论国债理论(马建忠、梁启超等)南京政府前十年(1928-1937年)•1930年成立邮政储金汇业总局•1937年四联总处成立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废除比期存放制度•1937年设立“四联总处”南京政府终结时期(1945-1949年)•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货币实现统一宋子文的银行信用思想毛泽东反高利贷的思想新中国建立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初步建立起统一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和独立统一的人民币制度•1953-1957年间及时调整利率水平“一五”计划建设时期(1953-1956年)•1952年建立纵向型国家银行信贷管理体制•1953年取消商业信用集中国家信用•1953年建立统一的利率管理体制“大跃进”及调整时期(1958-1965年)•集中于对信贷利率管理的调整和治理•1962年《银行工作“六条”颁布》“文革”时期(1966-1976年)•银行信用遭到严重破坏•1972年对混乱的金融状态展开治理拨乱反正时期(1976-1979年)•对信贷管理制度进行整顿•开展农村信贷业务金融业发展的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
本文标题:主要金融理论脉络图(金融运行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64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