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判断题10分二、文学常识填空15分三、选择题10分四、简答题30分五、写作题(5+15+15=35分)绪论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发展阶段。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此后20年间,宋王朝先后平定了南方的后蜀、南唐和北方的北汉等割据政权,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但宋王朝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始终处在强敌的威胁之下,一直积弱不振。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变”,宋室南迁,偏安于江南一隅。公元1279年南宋亡。宋代社会概况及其对文学产生的影响一、宋代的政治状况及文学影响宋代政治的几大特点:其一、中央高度集权,国家机器非常庞大,造成了始终无法克服的冗官、冗兵、冗费的弊端。其二,宋朝是外患最多、最长、也最为严重的朝代。其三,激烈尖锐的党争和派系倾轧始终不断。其四,高度重视文治,重用文人。宋代社会政治风气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文人士大夫的政治态度,使之具有更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更深刻的忧患意识。文人和政治的关系更为密切,文人、官僚、政治家三位一体的现象较历代更为突出。文学影响:在内容上,它直接导致宋代文学具有高度的现实精神;在风格及表现手法上,由此直接导致了“宋调”的形成:多深沉悲慨之气,多议论之风,文风多朴实平易。二、宋代的思想状况及文学影响思想状况:1、新儒学即宋学的兴起和繁荣,其中尤以理学最为发达。2、佛、道思想的盛行儒、释、道在宋代都很流行,且较之前代更呈现合流的趋势。“三教一理”、“三教本一”的思潮在文人中广为流行,并构成其思想基础。宋代的这些思想状况必然对宋人的思想修养、精神风貌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是在宋学建立过程中,宋人的思想更为活跃,见解更为深刻。二是随着老庄淡泊无为思想的复归和禅宗任运随缘思想的流行,宋人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更为超脱、达观、冷静,(对世态炎凉人生荣辱都看得很透、很淡,特别是在官场失意时多能以乐观、爽朗、安适的心境对待之,视之为宦海沉浮中司空见惯之事。)文学影响:宋代三教合一的思想特点,对宋代文学的影响也很大。(1)佛、道思想对文学的渗透,加深了作品的思想深度。(2)使宋代文学作品普遍充满理趣,给人更多哲理启迪。三、宋代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及对文学的影响宋王朝采用重文抑武、崇儒尊道的政策,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与发展,尤其是城市经济高度繁荣,直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经济的发展首先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宋代官学、私学都很发达,几乎县县都有官学。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印刷术的提高和普及又直接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宋代文化的发展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术的全面繁荣。除理学等哲学外,史学、文艺学、考据学也都很发达。二、是艺术的全面繁荣。三、是文化交流的明显增加。文化的发达、文人素养的提高,势必使文人的接触更密切。从横向上说,文人在政治上的党派成见虽深,但私交都很亲密,在文学领域里都能采取相互宽容的态度。从纵向上说,文人之间前后传承的关系也很密切。文学影响:学术空气的加强与学术水平的提高必然使文人更崇尚学问,推重学术,也必然使作家的知识结构向更高元、多元方面发展,形成文学家与学问家兼于一身。所以宋人的作品常给人一种知识性、学术性、文人气很强的感觉。其佳者,能增加文学作品的厚度,使其意蕴更加深厚丰满。而且宋代文人深厚的艺术功力还提高了他们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品位。宋代文学分体、分期概说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由雅变俗)。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代文学的主要文体是词、诗、文、小说、戏剧,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宋词的兴盛及兴盛原因宋词繁荣的盛况:(1)作家、作品众多(作家1430余人,词作2万多首)(2)词的题材内容广泛“无事不可言,无意不可入”(刘熙载《艺概·词概》)(3)体裁齐备(4)风格流派众多诸如“柳永体”、“东坡体”、“易安体”、“稼轩体”、“白石体”等等名目风格有婉约、旷达、豪放、骚雅等等可谓异彩纷呈。宋词兴盛的原因:(1)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和市民队伍的壮大。(2)官僚养伎蓄妾的享乐之风的推波助澜。(3)君主的爱好与提倡。(4)唐五代词有益的借鉴(5)历史因革诗在唐人笔下已臻于至善,难以为继了,富于创新精神的诗人们便抓住词这种要眇宜修、轻灵活泼、委婉言长的新诗体继续驰骋他们的天才。宋词发展的轨迹北宋前期:晏殊父子、欧阳修、柳永等北宋中期:最主要的词人是苏轼。(宋词至柳永而一变,至苏轼而再变。)北宋后期:秦观、黄庭坚、周邦彦等(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南宋前期:张元干、张孝祥、朱敦儒、李清照南宋中期:辛弃疾、陈亮、刘过、姜夔等。南宋后期:一派是稼轩之遗响,主要词人有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等;另一派是白石之羽翼,重要词家有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等宋诗发展概况(一)宋诗的特点(与唐诗相比较)宋诗创作是在唐诗的巨大影响下进行的,唐诗的灿烂辉煌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宋人的创新意识。宋诗的发展历程,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唐诗不断突破和超越,逐渐形成自己独特面目的历程,从而创造出足以与唐音相抗衡的宋调。1、题材内容上的特点一、直接以诗歌议政,二、自始至终地表现爱国思想,三、广泛深入的描写民生,四、极为广泛地描绘经济生产、民风民俗等生活画面,五、品评艺术的作品大量产生。2、艺术上的独特风格——议论化、才学化和散文化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赵翼《瓯北诗话》(卷五):“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宋诗发展轨迹北宋初:“宋初三体”,即:效法白居易诗风的白体,代表诗人:王禹偁师承贾岛、姚合的晚唐体,代表诗人:林逋推崇李商隐的西昆体: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北宋中期:诗文革新运动,宋调已趋于成熟并基本定型。出现了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大家巨擘。北宋后期:主要诗人有黄庭坚和陈师道(二人都对后来的江西诗派产生了重大影响。)南宋前期:江西诗派形成并壮大,主要诗人有陈与义、吕本中、曾几等。南宋中期:“中兴四大家”:杨万里、范成大、尤袤、陆游。南宋后期:永嘉四灵、江湖诗派(反对江西诗派、取径晚唐)宋末:文天祥、汪元量等爱国诗人宋代散文中国古代散文在宋代最后定型,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占其六。与唐代散文相比,宋代散文的特色在于:内容上,和现实紧密结合,多论政与论道之文,其中又带有强烈的忧患感与危机感;风格上,趋于平易自然、条达疏畅;艺术表现上,喜好议论并善于议论,一些政论、史论还往往借题发挥。宋话本小说是在当时说话艺术的基础上产生的,内容的世俗化、语言的口语化、体制的程式化是其基本特点。它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开端,标志着“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开辟了中国小说的新纪元。宋代戏剧中国真正的戏剧是始自宋代的。宋代戏剧的表演形式已相当成熟,表演要素日臻完善,其典型范式是宋杂剧,包括北宋杂剧和南渡以后在南方民间流行的“南戏”。宋代戏剧为元杂剧创作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真正之戏剧,起于宋代。”北宋词由于北宋前期近百年间的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城市的歌舞伎艺、乐曲新声因此十分兴盛,帝王及达官贵人都普遍爱好,一方面用以满足生活的娱乐享受,一方面用以点缀皇家的“太平盛世”,词就在这样的特定社会环境下,在晚唐五代文人词创作的基础上大量发展起来。前期:晏殊、欧阳修、柳永为代表。以小令为主,内容多写男女艳情,词境开拓不大。——“诗庄词媚”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后期:苏轼,周邦彦为代表。突出特征:词的诗化,词也可以抒情言志。自苏轼以后,词坛形成了豪放,婉约两大词派。秦观,贺铸,周邦彦为婉约派,但也有不同程度的诗化倾向。秦观篇目:《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上片:相会之欢。下片:离别之苦。柳永(一)生平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因官终屯田员外郎,故又称之为“柳屯田”。也称“柳七郎”。崇安(今属福建)人。大概与晏殊、欧阳修同时代,主活在仁宗、真宗两朝。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早年生活放浪。但仕途长期不得志,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由于他长期潦倒落魄,又具有卓越的音乐天才和文学天才,所以长期置身于歌楼妓馆,和歌妓们关系十分密切。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二)文学创作柳永的《乐章集》传词将近二百首,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1.抒发他怀才不遇的情怀和宦途失意羁旅飘泊的感受。《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这类词的代表作。《雨霖铃》:上片描写恋人在郊外伤别的过程,层层铺叙,具体入微。下片设想别后的情形,由近及远,描写心理流程相当具体可感。《八声甘州》上片写景,铺叙具体入微,融情于景,在萧条冷落之中寄托着游子天涯沦落的失意和哀伤。下片抒情,怀乡和怀人融为一体。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2.从一个失意文人的角度描写了城市妓女的生活,往往对她们表示一定的同情。因而受到她们的喜爱。这两类词是柳永词的大部分。3.还有一部分词描写了北宋汴京、开封、苏州、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情况,其代表作是《望海潮》,写杭州“豪奢”景象和清丽风光。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三)艺术成就1.大量创制慢词,奠定了慢词在词坛的地位。在柳永之前也有人写过慢词,但只是个别现象,词坛上占绝对优势的还是小令。而柳永却改编或创制了大量的长调,使慢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打破了令词垄断词坛的局面。《乐章集》中的二百一十二首词,有一百零三首是慢词。其中大多数长调是首见于柳永集的。慢词的兴盛是宋词发展的一个大飞跃。词的体制扩大了,词的容量增大了,词有表现的思想内容更加丰富了,词的生命力就更强了。2.拓展了词的表现内容。这主要表现在:(1)较多反映歌妓等下层市民的生活及其真实的思想感情;(2)工于羁旅行役的描写;(3)较多表现了当时城市的繁华风貌;(4)描绘自然景色。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这主要表现在他在词中多用铺叙手法。4.雅俗兼备,以俗为主,开文人俚词的一路。柳词的主体风格特征是通俗化,大众化。“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词的传播范围非常广。另一方面柳词并非一味求俗,而是雅俗并施,俗不作雅,雅不避俗。如名作《望海潮》,就是一首雅词。苏轼一、苏轼生平和思想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皆为“唐宋八大家”。苏轼一生的悲剧是从“乌台诗案”开始的。临死前曾《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二、苏轼诗“身行万里半天下”,存诗2700首。1.政治讽刺诗关心国计民生,同情人民疾苦。例:《荔枝叹》“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痿。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2.写景诗例:《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哲理诗例:《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三、苏轼词苏轼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诗文革新运动扩大到词的领域,对词的认识、词的内容、词的风格都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与创新。(一)地位的提高苏轼提高了对词的认识与评价,他有意识地把词看成是同诗具有相等功能的文体,“以诗为词”。(二
本文标题:大学语文宋诗词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652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