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九年级历史-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改革“改革”,一般意义而言是指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革。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使国家变得更加和谐有力。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改革的类型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局部调整。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等。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自上而下的变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商鞅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等。考纲扫描1、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2、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3、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4、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5、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作用和影响。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7、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8、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9、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10、罗斯福新政。11、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内容能级要求了解识记理解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改革开放√√他富强了一个国家,奠定了一个统一的蓝图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时间:人物:内容:影响: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1.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B、实行商鞅变法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牛耕得到推广B2.下列属于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④建立县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A北魏孝文帝改革他改变了一个北方民族,促进了华夏民族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人物:内容:影响:北朝孝文帝政治:迁都洛阳,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社会生活:说汉话、着汉服、改汉姓、与汉通婚;思想: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3.下列内容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是()A、把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B、朝廷中禁止使用鲜卑语,必须使用汉语C、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D、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C4.①迁都洛阳②改鲜卑族姓氏为汉族姓氏③采用汉族官制④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学⑤……这是中国古代一位帝王改革的内容。他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请你说出这位帝王是谁:()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唐太宗C李鸿章--洋务运动倾一生的心血举办洋务,在理想与现实的两难中,无法承担晚清对外交往失败的悲剧后果.洋务运动时间:口号: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前期——自强,后期——求富成果: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成立了京师同文馆。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思考: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原因。5.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C6.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的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D、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D谭嗣同---戊戌变法谭嗣同站在时代前列一腔热血为改革难圆图强保种梦留下千古遗憾戊戌变法时间:1898年性质:序幕:人物: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之第一人)地位: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7.戊戌政变时,慷慨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派人物是()ABCD8.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明定国是诏》的颁布D、强学会成立CB邓小平----改革开放邓小平,开创中国人民富强的道路。改革开放开始的时间:1978年底重要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农村实行的重要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城市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的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10.根据下面表格中的数据看出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人口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1976年19户110多人35000斤230斤32元1979年20户115人132300斤800斤200多元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中共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C9.歌曲《走进新时代》中的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提到的两位与中国密切相关的人物是()A、毛泽东、周恩来B、毛泽东、邓小平C、邓小平、江泽民D、江泽民、胡锦涛B11.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12.(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邓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要实现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A、改革开放B、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D、展开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A世界历史上的改革内容能级要求了解识记理解大化改新√俄国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博览中国典籍重用留唐博士参与朝政改革陈腐的政治孝德天皇大化改新时间:公元7世纪国家:日本学习的对象:中国(中国处于隋唐时期)作用: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面对西方列强的咄咄逼人,天皇挥动鞭子,给日本这辆旧马车加速,让它冲上近代化的高速路明治天皇原因时间改革者内容影响明治维新封建幕府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1868年明治天皇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土地改革,殖产兴业军事改革,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教育改革;摆脱民族危机,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后的日本开始对外侵略扩张求知识于世界文明开化13.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A、大和统一B、大化改新C、幕府统治建立D、大和兴起14.从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可以看出,中国哪一时期对它影响很大?()A、秦汉时期B、三国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BC15.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到19世纪后期,两国“相逢之时”,已经“不曾相识”。这是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A、沦为半殖民地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开始受到西方的侵略D、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16.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推动近代日本迅速崛起的重要改革是()A、大化改新B、农奴制改革C、明治维新D、倒幕运动17.日本明治维新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A、保留了“天皇制”B、实行了“废藩置县C、实行小学义务教育D、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DC亚利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克里米亚半岛战争中蒙羞,俄国要生存,就必须要加快现代化的进程,并且要制定一个合法解放农奴的绝妙的政策。俄国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农奴制改革)时间:1861年实行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内容:废除农奴制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这次改革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比较明治维新和农奴制改革的异同点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19世纪60年代背景时间方式内容性质影响改革后都有封建残余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原因不同:日本是在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倒幕运动取得胜利后进行改革的。俄国1861年改革是国内农奴制危机引起的。2、内容不同:1861年改革国内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是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新经济政策时间:1921年国家:苏俄领导人:列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出的最主要的探索,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18.苏俄1921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新”在()A、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先河19.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为恢复国民经济开始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第一个五年计划D、第二个五年计划20.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A、罗斯福B、丘吉尔C、列宁D、斯大林2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关于这一政策表述错误的是()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它允许多种经济并存C、它大力发展了苏俄的商品经济D、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ABCD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罗斯福新政时间:1933年国家:美国人物:罗斯福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国家工业复兴法》)作用: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22.罗斯福在一次著名演讲中称:“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新政”采取的最重要手段是:()A、整顿银行,恢复信用B、稳定农产品的价格C、以工代赈,增加就业D、国家全面干预经济23.罗斯福总统为使“幸福的日子又来到”而采取的核心措施是()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C、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D、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24.罗斯福新政的“新”最本质的体现是()A、实行“产业复兴法”B、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稳定农产品价格D、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25.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要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参与国家经济,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的运转,20世纪30年代这一思想的成功实践是()A、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德国法西斯专政D、匈牙利改革DDBB规律总结改革的基本要素:原因、目的、内容、方式、性质、特点、结果、作用、影响(1)根本原因: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2)根本目的: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3)领导力量和方式:国家、政府的行为,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4)过程:具有曲折性、艰难性20世纪世界上三
本文标题:九年级历史-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66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