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公开课《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关于词的知识1、词,兴起于唐,盛于宋,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称为“诗余”。因句子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中国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已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奉命前往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写作背景1925年的毛泽东课文朗读赏析(一)“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一层主要交代了什么内容?大意:在深秋的季节里,我独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北流去。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独立寒秋图赏析(二)“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看”字领起哪几句?“看”领起“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湘江秋景图(一)由远到近、由上到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远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近景。二、这几句写景有什么特点?“鹰击长空”是仰视,“鱼翔浅底”是俯视。(二)动静结合:“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是静景,“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动景。(三)使用富有色彩的词语和生动形象的动词。“万”写出山之多。“遍”写出红之广。三、体会“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等词语的表现力“层”既写出了山势的起伏,也写出了林木的高低起伏,层层叠叠。“染”山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漫”写出湘江水面的深而宽阔。“透”写出江水的澄澈,水深而洁。“百”写出江中船只之多。“争”表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击”搏击,表现出鹰飞矫健,强劲有力。“翔”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自由轻快游动。景物特点:色彩绚丽,生机勃勃古人多悲秋之作,为何毛泽东笔下之秋却与众不同?赏析(三)“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几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引出了下文的回忆。赏析(四)“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体会“忆”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忆”总领下阕,点明下阕写的都是往昔的的事。赏析(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层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恰”字统领,形象地写出了革命者雄姿英发的豪迈气概。峥嵘岁月图赏析(六)“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结合整首词,谈谈这几句的深刻含义。结尾的含义象征意义:要敢于斗争,勇为革命的中流砥柱,在革命的风浪中力挽狂澜,才能掌握祖国命运,把中国革命的航船引向胜利的彼岸。中流击水图和上阕“谁主沉浮”相呼应。这是诗人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也是对昔日战友和一切同志的勉励和期望。小结:词的上阕即景抒情,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气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提出了苍茫大地谁来主宰的问题,引出了下文的回忆。词的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毛泽东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中心作品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1.背诵《沁园春·长沙》。2.根据本词上阕“看”引出的内容,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本课作业
本文标题:公开课《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667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