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内容和途径
1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内容和途径国务院参事仇保兴博士2016年6月2日2三、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途径二、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内容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背景3序言习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集约、绿色、智能、低碳”新型城镇化道路。十三五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李克强总理在今年3月5日全国人大所作的报告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强调要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加强城市供水供气供电、公交和防洪防涝设施等建设。坚决治理污染、拥堵等城市病,让出行更方便、环境更宜居。41.1中央确定了新型城镇化、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新型工业化是动力农业现代化是基础信息化是协调创新新型城镇化是机会平台绿色化是方向绿色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小康社会“五化”同步发展工业化城镇化5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1.2中国城镇化发展方向城镇化是实现扩大内需、促进创新、提升国力、优化城乡关系的转变的巨大机会61.3中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2013-09-08城镇管理水平低,“城市病”现象蔓延。交通拥堵、能源紧张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围城、噪声污染用地矛盾、水资源短缺…71.4现代科学技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现代科学技术新兴信息技术大发展、智慧技术的产业化、城镇智慧化技术应用、资源循环利用等破解城市发展难题人口资源环境瓶颈交通拥堵问题城乡均衡发展问题,二元结构问题城市安全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吸引高端资源激发新的应用知识成为基本要素催生高端产业智慧城市建设对技术创新与应用的要求支撑支撑促使新型城镇化发展,城镇现实问题的解决81.5未来的城镇化,需要内涵和质量上的提升创新城市发展模式1.城市优先城乡互补2.高能耗低能耗4.盲目克隆国外建筑文脉传承5.高环境冲击低环境冲击6.放任式机动化集约式机动化8.少数人先富社会公平7.大型、集中式小型、分散循环式3大城市扩张生态城和小城镇以城市发展为主题,围绕国家目标、城市问题,创新城市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促进城市发展的智慧化。智慧地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形成的两个文件对智慧城市的要求中央37号文件: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用智慧手段消除“城市病”,推进绿色发展,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能力。中央明确要求:到2017年底,所有市、县都要整合形成数字化管理平台。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10三、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途径二、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内容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背景11从城市管理者角度讲,促使城市“不得病”、“少得病”和“快治病”,保障城市健康和谐发展;从企业角度讲,利用智慧城市技术手段,提升企业自身运营效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从百姓角度讲,让民众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民”、“利民”和“惠民”,对政府的有效监督。2.1智慧城市定义122.2智慧城市理解从手段上:通过全面感知、信息共享、智能解题。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智慧化、人性化等手段推进管理创新。从内容上:涵盖城市产业、民生、环境、防灾减灾、行政治理、资本配置等。从理念上:以智慧系统为“粘合剂”将集约、低碳、绿色、人文等新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从难度上: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难点:通过信息共享、系统共生来消除部门“信息孤岛”和利益壁垒。132.3智慧城市实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利用“互联网+”推动集约提高城市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城市的运行效率。智能城镇化的智慧化与精细化,构建“更为智慧化、百姓生活更便利的城镇”绿色循环利用资源能源、恢复善待生态环境、低冲击发展低碳降低能源消耗、推广可再生能源、促进行为节能减排14数字城管将让城市发展更加可持续,有效解决现代城市多部门服务和协调复杂性的矛盾。数字城管是城市管治的基础工程,更是体现社会公平的“公共品”。数字城管系统作为一种网格化的物理平台,不仅将物联网的感知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精确叠加上去,而且又可以发挥现场巡视人员实地拍摄检查并反馈分析的能力,是一种能不断演进的“人-机”复合平台。因此,可在已有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扩充,作为智慧城市的公共平台。2.4数字城管系统与智慧城市15小数据:可用传统办法和工具处理,抽样办法,模型简化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认知、创造新价值的源泉,是改变市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方法小数据:还原论,细分到逻辑原点,找出系统构成要素及内部运行机制、行为、功能,简单科学。大数据:整体是由科学、具体的全部数据集合构成,可全面、完成地把握对象的整体与局部要素的系统行为,复杂科学。小数据:追求统一性、标准化,是关注普遍性规律。是理论模型简化的结果,是减少错误、保证调查质量的必要途径。大数据:容忍多样化、个性化,融合地方性、实践性知识,甚至模糊性(不精确性),强调数据的完整、多样,进一步接近事实。小数据:关注因果关系,数据少、精,寻找数据之间线性逻辑关系。大数据:关注关联关系,数据海量、混杂非线性,“黑箱方法”,忽略因果细节,只看宏观关联。2.5大数据与数字城管18通过电话受理老百姓投诉,并向百姓反馈处理结果通过网格化、精细化将城市管理涉及的事、部件归类、系统标准化等使现场管理反应快、准、好智慧城管平台主动发现问题、有预见性地应对2.6数字城管系统逐级提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58个市(区)建设了数字城管系统,其中地级市(含直辖市的区)122个、县区级136个,江苏、浙江、河北三省已实现地级市全覆盖。19找出主要城市病并编类,每一类都尝试用智慧城市的办法去解决,这是“专题性”智慧城市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能解决“专题性”问题的智慧城市。•能够解决多个“专题性”问题的智慧城市。•能够解决多个“专题性”问题,同时能用信息系统攻克某几个公认的现代城市难题,形成“综合性”智慧方案。2.7由“专题性智慧”向“综合性智慧”提升功能模块类:智慧北京数据共享类:苏州智慧医疗虚拟城市类:数字南宁电子政(商)务类:新加坡电子政务网20三、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途径二、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内容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背景213.1智慧促进城市绿色化生态城市建设与改造城市绿色交通规划与“绿道”建设海绵城市、排水、污水处理、安全供水与防灾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及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小城镇和宜居村庄建设城市空气污染系统治理绿色建筑、绿色社区22生态城市建设与改造生态文明转型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生态新城门槛条件:紧凑混合用地模式可再生能源占比≥20%绿色建筑≥80%生物多样性绿色交通: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65%拒绝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项目城市/农村资源消耗与排放结构示意3.2生态城市建设与改造23城市轨道交通与“绿道”建设“TOD”智慧交通预知拥堵城市发展空间骨架:轨道交通与大容量快速公交(BRT)城市交通毛细血管:“绿道”节约土地资源、治理拥堵、节能减排、减少污染多样化交通工具信息协同3.3城市绿色交通与“绿道”建设24城市排水、污水处理安全供水与防灾3.4海绵城市、排水、污水处理、安全供水与防灾2013年3月25号,《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要求:2014年底前,要在摸清现状基础上,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浙江余姚大雨•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地下管网)•城市黑臭河道治理•中水回用(智慧水务协同微循坏)3.4海绵城市、排水、污水处理、安全供水与防灾26若10%的屋顶实施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工程,年发电量相当于再造一个三峡电站,应用潜力十分巨大。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及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建筑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仅通过“可视化”就可节约15%以上。北方地区通过建筑节能改造的潜力巨大,仅供热计量改革就可节省30%。3.5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及建筑节能微能源--建筑形式从单纯耗能到产能–传统集中式电力供热,整体效率≤30%–风能、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电梯下降能,城市有机物发电;–地热能与地质储能;–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电动车储能=微能源系统28绿色小城镇建设我国2万个小城镇是绿色发展的重大潜力所在,实施绿色小城镇计划可以促进我国城镇体系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促进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的形成,也可奠基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至少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制度有一套因地制宜地的新能源应用机制。在小城镇建立一套能为新能源汽车应用的充电体系。建立一套农村绿色建筑推广模式。建立一套“三网合一”新的信息网络系统。依靠信息技术建立一个没有假货的超市。推广适用、小型、低成本、无害化的饮水安全、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基础设施。。3.6绿色小城镇建设29源头分析、现场监测、过程控制、预警预报、系统反应3.7城市空气污染系统治理303.8绿色建筑、绿色社区每个城市都应有绿色建筑信息中心物联网个人飞行器智能城市污水处理智慧医疗智慧健康空中巴士智慧民生智慧产业智慧政务VR智慧机器人无人驾驶(机|汽车)智能建筑3D打印新能源汽车智慧农业智能家居物流(网)信息流(网)交通流(网)人群流(网)未来城市之万物互联全碳自行车智慧城市类型众多,至少可分为:1.城市管理绩效提高型2.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型3.城市病康复型(市民生活便捷型)前两种是政府必须事先做好顶层设计和实施规划的,并能为第三种奠定基础。顶层设计的本质是“城市诊断”、看准“城市病”,再以智慧手段综合调理,从而逐步演进为复合式全功能智慧城市。小结33谢谢!
本文标题: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内容和途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739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