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 民族工作进校园课题研究
民族工作进校园课题研究民族工作进校园课题研究依托民族文化的初中体艺活动的创编与实施我校是一所**学校,学生来自*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有各个少数民族学生。我校结合“民族工作进校园”这一大事,将体艺与各民族文化相融合,提出了《依托民族文化的初中体艺活动的创编与实施》这一课题,**年被列为*市基础教育教研课题立项课题。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一、研究的背景(一)研究的缘起1.“轻负高质”的实施亟需有力推手为中小学生“减负”喊了多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学校开展丰富的体艺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素养,又能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从而喜欢到学校里来,喜欢学习,做自己喜欢的事肯定是不累的。关于这一点,上世纪90年代前的中小学生是深有体会的,那个年代能有多少学生能考上高中,考上大学,按理说当时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也是激烈的。但是学生们有自己的传统的民间的娱乐方式,朴实、健康、生态,他们在这种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成长,所以没有人感觉学习负担有多重。那个年代的体艺文化能不能借鉴?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对一些富有地域性的体艺活动进行改革,使之富有时代的内容和教育的内涵,依托民族文化创建学校体艺特色,应该是促进“轻负高质”的实施的有效推手。2.少数民族艺术资源利用程度亟需提高少数民族艺术是各族人民长期创造与积累经验的结果,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如民族服饰、民族舞蹈、民歌民谣、民间乐器、地方戏曲、民间工艺等等,有着一定的感情效果与多样的社会功能。我们的学生和家长身上有着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气息,在他们内心渴望本民族艺术资源被重视、被利用,他们既是民族艺术资源,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然而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忽视艺术教育,或者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开设的音体美等艺术课程也没能跳出课程标准,内容比较单薄。所以说,合理开发利用少数民族资源是可能的、需要的,也是必要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质的文化,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体艺活动,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和独特文化气质。一个民族文化的落寞消失,也就意味着一个民族的逐渐消亡。3.学校美育的薄弱状态亟待改变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所以,本地孩子所在的学校都很关注对学生的美育,而且很多本地孩子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会被送去参加艺术培训班,学习舞蹈、唱歌、乐器等等。而我校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父母工作的原因,很少有学生会参加学校以外的培训、辅导。而且他们小学时期就读私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很少接受美的欣赏、艺术技能教育。导致他们在审美艺术修养方面和本地的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如何缩小我校学生和本地学生美育上的差距,就成了摆在我们这一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学生的美育已经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二)研究的意义1.是传承、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需要民间体艺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秉承着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比如踢毽、拔河、跳板、踩高脚、打陀螺、放风筝、扭秧歌、围棋、气功、太极拳等。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则是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它适应劳动人民的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是民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比如,手工艺品、民间饰品民族服饰、戏曲艺术、民间绘画、民歌民舞等。然而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忽视艺术教育,或者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开设的音体美等艺术课程也没能跳出课程标准,内容比较单薄。所以说,合理开发利用少数民族资源是可能的、需要的,也是必要的。2.是切实提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需要所谓审美能力,即是艺术鉴赏力。是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审美表现力和创造力.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审美鉴赏力的提高,有助于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想去改变世界,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审美能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享受,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人的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对美的事物或艺术的欣赏和鉴别的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审美判断、审美理想。由于一个人的实践经验不同,修养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审美能力上存在差异,这里还有生活条件、阶级地位、民族状况、道德、宗教、政治观点影响和制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学工作,不仅仅是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其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依托民族文化,探究和创编具有时代特色的学校体艺活动,可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学生的美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对美的感知、美的判断,加深对美的认识、美的向往。3.是打造学校艺术特色校园的需要在时代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很多家长关注最多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很多学校开设的音体美课程没能跳出课程标准,有些甚至为了中考,为了中考加分,原本生动的体艺课变成了枯燥的内容,甚至还变成了学生的压力。我校是一所**学校,学生来自全国*个省、市、直辖市,其中有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那些学生和家长的身上,有着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的气息。他们本该是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载体,但是由于他们一般疲于生活的奔波,有些甚至对自己家乡不认同,导致他们不愿意唱家乡歌,跳家乡舞,没有心思做民间游戏。据调查,我们的学生缺少享受体艺活动的社会、家庭条件,更没有培训的机会或艺术熏陶的环境。他们在小学阶段,以基本满足有书读,以读好语文与数学为宗旨,艺术教育的缺失使得我校创建体艺特色已变得非常的必要。有效整合丰富的各民族体艺资源,创编浸润民族文化的体艺活动课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民族情怀,还能使学生体验到文化融入的自豪,享受到第二故乡教育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我校的育人理念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言语文明、有爱心、肯吃苦的具有一技之长的有用之人”,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因此,结合我校生源情况,摸索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德才体艺智兼顾的学生发展特色道路,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依托民族文化的初中体艺活动的创编与实施”的课题研究。通过研究不仅在学生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体艺文化殿堂的根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强化学校体育艺术,为不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创新发展平台,提高学生的艺术和运动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使学生的才智和灵性真正达到了教育的最优发展。二、研究的设计(一)研究概念的界定1.“民族文化”: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带有该民族特点、反映该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本课题主要研究民族文化中一种“娱乐型”的文化,主要指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审美意识及从中反映出来的一种精神文化。2.体艺活动创编:指的是在对民族艺术进行欣赏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编和创造,使之具有一定的时代性3.学校体艺活动与“民族文化”关系的表述:中华民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极其丰富灿烂的民间文化,各地区、各民族中都流传着特有的体艺传统,它来源于各民族生产、生活环境,淳朴自然、贴近生活,是学校体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的艺术课程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丰富的艺术信息,认识和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文化意蕴,感受其中反映出来的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体验创造的乐趣,从而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热爱和尊重,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二)研究的预期目标1.通过依托民族文化的初中体艺活动的创编,开发一套浸润民族文化的体艺校本教材,通过课程的实施,开展体艺技能指导和活动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各民族历史、风土人情、文化渊源等,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让优秀民族文化世代相传;通过课程的实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并立志建设家乡的情感,培育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增进外来务工人员孩子与本地的融合。2.创建学校体艺特色,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3.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促进研究型教师群体的形成。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把握素质教育的动脉,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三)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通过谈话,走访家庭,调查学生、家长对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了解程度,为课题提供背景材料。包括问卷调查、学生文章。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3.行动研究法。了解民族艺术,开展对民族体育、美术、音乐等专题探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加工和改编。通过民族艺术文化活动的创编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了解各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传承少数民族艺术文化,构建起以民族艺术为依托的美育实践模式。4.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师生对民族体艺文化的认知和创编,总结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形成一种管理模式,形成学校特色,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三、研究的实施(一)学生民族体艺文化了解和接受程度的现状研究我校有各个少数民族学生。在那些学生和家长的身上,有着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气息。他们本该是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载体,但是由于他们一般疲于生活的奔波,有些甚至对自己家乡不认同,导致他们不愿意唱家乡歌,跳家乡舞,没有心思做民间游戏。据调查,我们的学生缺少享受体艺活动的社会、家庭条件,更没有培训的机会或艺术熏陶的环境。他们在小学阶段,以基本满足有书读,以读好语文与数学为宗旨,艺术教育缺失。这些调查资料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二)创建依托民族文化的体艺活动的奠基1.各类资源的调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艺术教师缺乏,我校也是如此,专职的美术老师、音乐老师都只有一位,所以要开展民族体艺的探究和创编活动,除了发挥艺术老师的作用,还要去挖掘学校其他教师的艺术潜力。王晓松老师担任音乐教学工作,他本身专业素质非常强,不仅会唱多个民族的民歌而且很多少数名族的乐器他也信手拈来,像巴乌、洞巴、葫芦丝、勋等乐器王老师都能演奏。学校充分发挥王老师专业教师作用,提供表演和教学改革的平台,从而提高我校学生音乐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对美的向往,为学生的民族体艺探究铺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学校经过调查、摸底,发现有的老师学过一点艺术方面的知识,有的是艺术爱好者,比如,徐老师黄梅戏唱的溜,李老师会朝鲜族歌舞,何老师喜欢十字绣,邱老师跳竹竿舞有一手,于老师会京剧。从这一实际出发,学校制定了相应的政策,鼓励支持这些老师发挥自己的特长,去负责学校艺术社团。同时,学校创造条件让这些教师有交流和学习的空间,从而有效推进体艺活动的创编与实施。不仅如此,由于我们学校小,美育师资力量还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借力校外资源,给力民族艺术教育团队。借助社区、青少年宫的人力资源,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认知水平以及民族民族文化艺术课程的指导能力。邀请民间艺人来校表演并授课,拟写相关的民间艺人简介、民族艺术和民族体育的相关内容。建立学校、社会、家庭联合教育团队,共同营造民族文化氛围,推进学校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注重民族文化艺术特色与学生美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民族文化艺术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以及美的表达能力学校今年投资1万多元,购买了民族文化艺术方面的图书,在图书馆专门设立了民族文化书柜,供学生和老师们借阅。网络媒体资源丰富,为了便于学习和参考,我们下载了一部分民族艺术的音像资料,建立了民族文化专题网页。这些书籍、音像资源作为课程资源,是开展民族体艺活动探究的基础。2.民族文化氛围的
本文标题:民族工作进校园课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799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