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深圳湾红树林面临的威胁与保护策略袁琳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红树林群落与其所在的生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红树林生态系统,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潮间带:是指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大潮期的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范围。多仔坪潮间带涨潮时落潮时红树林作用抵抗潮汐和洪水的冲击抵御风暴海啸等自然灾害防浪护岸捕沙促於过滤陆地径流和内陆带出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为许多海洋动物提供栖息和觅食的理想生境它以凋落物有机碎屑的形式输出有机物,维持海岸和近海生态系统众多消费者,红树林是高生产率的生态系统。植物本身的产物,包括木材、薪炭、食物、药材和化工原料。具有社会教育和旅游景观价值……红树林面临的威胁最直观的表现:面积减少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WorldConservationUnion)估计,全球已有50%的湿地生态系统从地球表面消失。红树林湿地作为一种湿地类型受害最重,据资料统计,我国海岸湿地被围垦的面积达119万hm2,大面积的红树林遭到破坏,从上世纪50年代的5万hm2,减少到现在的不足2万hm2深圳湾红树林面积367.64hm2影响红树林分布的主要因素温度在中国,红树林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区域。红树植物的种类分布随纬度的升高和平均温度的下降而减少。波浪与潮汐红树林一般位于隐蔽海岸底质与盐度富含有机质的淤泥质滩涂上,少数的红树种类生长于砂质滩涂或岩滩上7.5‰~21.2‰深圳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海岸线长257.96km(650圈)。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08.1mm。每年5至9月为雨季,夏秋两季偶有台风。填海造陆未经处理的生活、生产用水经深圳河等直接流入深圳湾湿地,是造成深圳湾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海上石油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是主要污染源。珠江水污染也波及到深圳湾的水环境。小沙河威胁1水环境污染威胁2泥沙沉积深圳湾泥沙沉积除来自于深圳河和凤塘河上游水土流失外,混黄的珠江水质加速了泥沙沉积的过程。城市发展,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工程也给深圳湾湿地环境带来很大威胁。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已经填埋了大片深圳湾湿地,使其面积锐减,造成包括水环境和湿地生物在内的多种生境状况发生改变。有人预言,如果对这种情况不予干预和控制,任其继续发展,50年后深圳湾湿地也许不再存在。威胁3光与噪音、废气污染。滨海大道通车以来,造成强光、噪音和尾气昼夜持续性的污染。高强度持续的光与噪音和尾气污染严重损害了鸟类的栖息环境。广深高速公路与红树林紧密连接,长约3公里,目前红树林最大的鸟巢基地距离广深线只有100多米。深圳湾湿地位于市区腹地(广西钦州湾、北海),更易受到城市居民生活、生产活动的干扰,作为河口湿地,海洋捕捞是对湿地生物资源的最大威胁。从事渔业生产的渔民,在深圳湾近海以至进入深圳湾湿地进行捕捞作业,是对鸟类栖息地食源的一种掠夺,有人把它称之为“人、鸟争食”现象,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都是对鸟类生存环境的挑战,远期必然破坏其栖息环境。威胁4人为干扰。解决办法水环境的污染问题。污水处理、西部排海工程治理泥沙沉积过快的问题。泥沙沉积主要是上游水土流失造成的,应通过加大上游环境整治及河流沿岸的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来实现。限制填海项目降低灯光与噪音、废气污染程度。可在滨海大道红树林段现有隔音墙的基础上,将隔音设施东沿至自然保护区三角地带,有效降噪,弱化机动车光源杜绝人为干扰。减少人为对深圳湾湿地底栖动物的干扰,确保水鸟食源地安全。引导其向深海捕捞发展。威胁5台风在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台风对红树林影响的调查研究表明,11-12级或者更大的风力才会对红树林生态系统造成损害。台风对海桑类红树林的损害率最高达80%,严重影响红树林的防护功能和其它效益。树种,树龄、密度台风对深圳红树林危害情况1999年9月16日9910号台风对红树林的危害解决办法红树林带要达到一定的宽度适当密植红树林从1999年深圳红树林受台风影响的结果来看,较密的海桑类红树林基本未受损害,而稀疏的海桑类红树林破坏较严重。所以海桑类红树林应以2m×2m的规格为宜,以提高红树林总体的抗风暴能力。选择抗风性强的优良红树种类造林新问题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盲目增加一个物种或者人为减少一个物种,都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保护区已引入的海桑和无瓣海桑外来红树品种,种植已有十多年,近年来,海桑与无瓣海桑幼苗有扩散趋势,是会否对本地乡土红树植物造成危害?威胁6生态入侵。解决办法:目前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外来物种有2种,一种是有害植物(也称植物杀手)薇甘菊,可通过药物防除、人工拔除及生物防除的方法进行防治,无法根治。另一种是引种的外来红树植物海桑与无瓣海桑,自1993年引种到福田红树林后表现良好,近几年幼苗有扩散的趋势。为防止外来红树植物生态入侵的发生,一是加强持续监测。关注幼苗的扩散动态;二是及时清理扩散幼苗。对当年生的幼苗一经发现应及时进行人工清理,对扩散到重点区域的幼苗要发现一株,拔除一株。红树植物生长的主导生态因子是气温、盐度、土壤等,因此引种时充分考虑引进物种与深圳红树林保护区的各生态因子的适应性,其中比较安全的方式是尽量引进与现有红树植物同种或相近的红树植物。受害的树种主要是白骨壤,在每年5月份前后,一种鳞翅目的昆虫大量啃食白骨壤的叶子,整棵树甚至连片树木的叶子都会被吃光,严重时有植株枯死的情况发生。威胁7病虫害频发现在红树林主要面临海陆两个方面的干扰:陆地一侧是不断增加的海岸居民数量海洋一侧则是海平面的缓慢上升(Waltersetal,2008)作为海陆交错带的滨海生态系统是海洋与陆地的过渡带,是承受全球变化及其引起海平面上升等影响最为前沿、最为重要的缓冲带威胁8海平面上升对红树林的影响2012年我国沿海各省区海平面相对常年变化(国家洋局,2013)淹水时间和频率的增加影响红树林的生长和发育海平面上升对红树林的影响与潮差有关,潮差越小红树林对海平面上升越敏感当海平面发生变化时,受影响林地的比例在潮差小的区域大于潮差大的区域画解决办法???促淤、后退申请加入国际湿地组织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和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同处深圳湾,是融为一体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前者已于1997年与国际湿地组织签订了《拉姆萨尔公约》,成为国际重要湿地缔约者。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应积极申请加入该组织,分享国际湿地组织对红树林湿地的关注、支持与保护。总结:因天灾等不可抗逆的原因而对湿地资源的破坏,如洪水侵蚀、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对湿地造成的破坏,如未经处理的排水、化学污染、乱捕滥捞、填埋造地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洪水侵蚀填埋造陆台风排污海啸噪声生物入侵鱼塘捕捞生态环境的破坏红树林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食物链1)深圳湾湿地环境因素发生改变。城市的废水、废气、废物排入凤塘河、新洲河或深圳河,再源源不断地流入深圳湾湿地环境。深圳河虽然经与香港特区政府联手治理过,但效果仍然不够理想,而新洲河与凤塘河虽正在进行治理,着手清理河道,铺设排污管道,建设净化设施等项目,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期待。还有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工程,对深圳湾湿地带来的压力很大,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湿地环境质量恶化。2)生物种类发生改变。在保护区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大片鱼塘、基围被改造,使整个鱼塘的内环境发生改变,土壤基质遭受侵扰,使原有生物群落不同程度地受到伤害。生态修复完毕后,一些优势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性生活,能恢复到初始状态,而另一些弱势生物就需要较长时间才有可能得到恢复,但对那些本来就很脆弱的生物来说,因为无法适应鱼塘改造后的新环境,从此有可能永远消失。所以,开展生态修复或者引进外来物种,会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在产生正效应的同时,会带来负面影响。参考文献傅海峰,陶伊佳与王文卿,海平面上升对中国红树林影响的几个问题[J].生态学杂志,2014(10):第2842-2848页.陈玉军等,台风对红树林损害及预防的研究.林业科学研究[J],2000(05):第524-529页.杨新林,深圳湾红树林湿地面临的威胁与保护策略,湿地科学与管理[J],2010,6(2)覃忠武,深圳红树林危在旦夕!.人民政协报:2003(3).何奋琳,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恢复对策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J],2004(04):第81-83+119页.刘萍,圳湾红树林湿地面源污染研究,武汉科技大学[M],2011谢谢!
本文标题:红树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82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