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检测试卷
泰安市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全真模拟语文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手臂(bì)崩裂(bēng)卡住(qiǎ)偃月刀(yà)B.斑点(bān)环绕(rǎo枯萎(kū)自转轴(zhóuC.檀香(tán)击磬(qìng)藻井(záo)金銮殿(luán)D.驰骋(chěng)抡圆(lún)虚拟(nǐ)绱鞋底(shàng)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骑马恣态磨盘满腔怒火B.吩咐锣鼓舞台纵身跳下C.掩护攀登装饰戛然而止D.奉命菜畦瞄准津津有味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好:喜爱B.终身不复鼓琴复:复习C.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谬:错误D.汤汤乎若流水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4.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删掉后意思不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故宫博物院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B.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C.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D.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D.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跟同桌相视一笑,两手空空,并且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B.通过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使我们发现了太空有有机分子的存在C.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才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D.他用强有力的声音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6.下列对有关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童年》的作者高尔基,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童年》是以作者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在人间》《我的母亲》B.京剧,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有谭鑫培、梅兰芳大师等。C.《书戴嵩画牛》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戴嵩,唐代画家。D.美国作家奥莱尔,仅仅用不足400字写成的小小说《在柏林》,文章短小精悍,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肉体痛苦和对人民心灵的沉重打击。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坦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蹿”“舔”都是比拟的手法,展现了洪水的凶险、狂暴B.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伙子,吼道这三个词都极富力量感,写出老汉的果断,写出了老汉对小伙子的表现非常气愤c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呻吟”与“痛苦地”连用,用比拟的手法将无生命之物写得好似有生命、有情感,从而写出了木桥的脂弱D.水,爬上了老汉的脸膛。(“爬”是比拟的手法,写出了一种步步紧逼的感觉,凸显了情势的危机8.对选文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用老汉的威严、冷静,反衬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B.老汉个头高,像座山立在人们面前。C.面对乱哄哄的人群,老汉冷静、威严,他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D.老汉看见人群这样乱,很不高兴,冷酷得像座山。9.选文中的老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下列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沉着无畏、忠于职守、坚持原则B.秉公办事、大公无私、舍己为人C.沉稳睿智、勇敢顽强、刚正不阿D.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10、选文在表达上的特色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运用了很多简短的句、段,渲染了紧张的气氛。B.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C.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D.记叙、描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三、阅读《开国大典》1-----10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1.下面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挺立”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感)B.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描写天安门城楼宫灯高挂,红旗招展的景象,突出红色色调,渲染出大典热烈、喜庆的气氛。C.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直奔”会场比“走向”会场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心情。)D.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人潮涌动、红旗翻动的场面,表现出大典的盛况。)12.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人员、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B.记叙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C.记叙了开国大典开始前的准备情况D.这部分交代了典礼的背景、环境,为下面写开国大典的过程做了铺垫。13.对选文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伟、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B.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C.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D.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全场的肃静与炮声、旗帜飘拂声,以及炮响之后的掌声构成动静变化,表现了开国大典的庄严隆重。)四、读《在柏林》完成14-16题14.对这篇小说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写出了战争的血和泪,惊醒人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B.战争的危害遍及无数家庭,表达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C.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D.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维护世界和平15.对这篇小说的结尾一句理解错误的A.车厢里的静,充分表达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愿望B.“静”是因为两个小姑娘迫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不敢再笑了。C.老兵的话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反思战争的罪恶,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可怕的灾难。D.结尾含蓄,发人深省,收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16.对这篇小说的写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描写老妇人的奇特行为,以及小姑娘的嗤笑、傻笑,都是在为后文蓄势.B.开头“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与结尾处老兵所说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形成照应。C.小说隐去所有背景、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到读者面前,表现出其构思的巧妙。D.小说篇幅简短,情节简单,内涵略显不足。第Ⅱ卷(表述题共102分)五、(12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4分(1)春阴垂野草青青,.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2)日暮苍山远,.(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3),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其一)》)(4),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七律·长征》)18.根据提供的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补上两个“如果……,就……”的句子,使句子构成排比句。(4分)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19.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本报综合消息,近期《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汉字听写节目火了,它们不仅将汉字“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还让告别校园多年的成年人也甘当“陪考”,老老实实地学起了写字。有关数据显示,节目播出6小时内在微博话题电视节目中排名第一位,甚至超越了《中国好声音》等多档节目。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的走红,让不少国人惊呼自己已经“不会写字”,也再次引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忱虑。六、(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题。刘颇偿瓮直渑池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隘路。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直几钱?”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须臾,车轻得进,群噪①而前。(选自《唐国史补》)【注释】①渑(miǎn)池:地名。②瓦瓮(wèng):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③隘(ài)路:险要的路段。隘,险要的地方。④属:适逢。⑤峻:高而陡峭。⑥向:临近。⑦铃铎(duó):指车马。⑧罗担:罗列簇拥。⑨缣(jiān细绢。此处指货币。⑩终:缠绕,缠裏。①噪:喧哗,很多人一起叫嚷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车中瓮直几钱直:(2)立偿之立:(3)悉推瓮于崖下悉:(4)群噪而前前: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1)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2)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22.你怎样看待故事中刘颇的为人?(4分)
本文标题: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检测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830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