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析“韩流”对我国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影响
1浅析“韩流”对我国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影响南京市建康路小学郑超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流行文化,而青少年是制造和追随流行文化的主力军。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少年炮制并演绎着一轮新的文化浪潮。随着韩国影视剧、韩国流行音乐等文化在中国出现,韩国文化就以一种迅猛的速度征服了我国的受众群,尤其在青少年中最受欢迎和追捧,引发了所谓的“韩流”现象。据上海团市委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从对360名青少年的调查中发现:知道“哈韩族”的青少年人数高达80%;知道“流氓兔”的青少年有292名,高达81.10%;其中真正接触“韩流”的青少年人数多达65.80%;明确表示喜欢“韩流”的人数占53.7%[1]。“韩流”在我国青少年中蔚然成风,由北京、上海、成都、江苏等“韩流”策源地蔓延至全国其他城市乃至农村,一举成为流行文化的新景观,在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市场上渐呈强势。“韩流”之盛,不禁使人疑惑:为什么韩国文化对当代青少年有这么大的吸引力?“韩流”又为何能风靡华夏大地?一、“韩流”的文化内涵(一)、“韩流”的各种表现形式1、音乐:1999年,韩国的“酷龙”组合来华成功演出后,2000年2月,韩国组合“HOT”的演出继续受到热烈欢迎。这一年,强劲的“韩流”在中国年轻人中迅速蔓延。同年10月,安在旭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场的演出至少收益10万美元以上,观众达1.7万人[2]。此后每年都有大量的韩国流行音乐涌入,加上韩剧中总是同步推出的动人的主题曲,韩国音乐已成为亚洲音乐一股取代不了的势力,并在中国有广泛影响。2、韩剧:韩剧来到中国应从1993年算起,《嫉妒》是我国引进的第一部韩剧,但在当时的反响并不大。直到1997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爱情是什么》,“韩剧热”才开始逐渐扩散。往后韩剧均有很高的收视率,韩国电视剧至此风靡中国,仅2002年,中国播放韩剧就达67部之多[3]。时至今日,每一部韩剧都让“哈韩族”们欲罢不能,也使这些偶像们赚足了人气。可以说,“韩流热”在很大程度上是“韩剧热”,并由韩剧热引发或带动的一系列文化现象。3、电影:2002年,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在中国创造了上千万元的票房奇迹,甚至超过了同期上映的《哈里波特》、《指环王》等电影,“野蛮”成了一股女权热潮,也为“韩流”在中国的市场打开了另一扇门。再到后来的《触不到的恋人》、《太极旗飘扬》、《空房间》、《撒玛利亚城的女孩》等,不仅在中国受欢迎,并且在世界不少电影节都获得大小奖项。这些奖项充分体现了韩国电影的实力与受欢迎程度。4、文学:继韩国的影视、歌曲之后,韩剧的同名影视小说成为2005年韩国图书输出的又一高2潮,韩剧小说已经成为一股新的畅销书势力。而《那小子真帅》等青春、言情小说又为“韩流”又刮了一股文坛新风。5、偶像:韩国的电影和音乐,尤其是电视剧能如此深入人心,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归功于一代接一代成长起来的优质青春偶像。无论“哈韩族”是否愿意,他们不得不承认,美貌是“韩流”暗藏的一把最锋利的尖刀,被它击中,年轻人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抵御的能力。“哈韩族”对偶像的发型、服装、爱好、性格、甚至相貌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韩流”的士气。6、动漫:即动画与漫画的简称,是深受全球青少年喜爱的文化形式。韩国政府对其动漫产业的扶持以及韩国动漫工作者自身的努力使得其动漫产业突飞猛进。十年前的韩国动漫杂志上90%是日本作品,10%是本国作品,现在则反了过来[4],动漫产业利润也大幅度地提高了。不仅在韩国,其在中国也大有取代日本漫画、迪斯尼动画的趋势,在我国当代青少年中大受欢迎的韩国动漫形象有“流氓兔”、“中国娃娃”、“猫咪DOGO”等,这些卡通形象伴随着韩国动漫产品一起走进了青少年的心里。7、游戏:韩国的游戏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仅韩国的网络游戏来说,其市场规模从1997年之前只有100一200亿韩元发展到了2004年突破40000亿韩元[5]。目前韩国号称亚洲网络游戏第一大国,在亚洲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劲舞团》《奇迹》等都是中国青少年玩家们所热衷的韩国网络游戏,而这些游戏也一直牢固占据着各大游戏排行榜的前列。8、附带产业:在韩国,“韩流”是一项利润巨大的产业。“韩流”虽以韩国文化为代表,但却没有局限于娱乐领域,而是通过商业化、市场化运作,发展为以韩国娱乐产品为代表,包括韩国电子产品、服装、化妆品、食品、小商品、旅游、文化和经济发展模式在内的一个相互影响和带动的循环体系,形成一个商业链条。在“韩流”文化的推动下,“韩流”经济势不可挡。(二)、“韩流”的含义“韩流”是一种现象。从浅层意义上讲,是各国文化的一种广泛和深入交流的结果。从深层次来看,是一种文化的国际化、全球化、市场化的表征。以1993年中国引进第一部韩国电视剧《嫉妒》为“韩流”开始形成的标志,那么“韩流”入境己有16年之久了。然而对于究竟什么是“韩流”,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理解。以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基本上可以把学者们的观点分成三种类型。一是广义上的“韩流”,它泛指在中国文化领域中所涉及到的一切韩国文化现象,它包括韩国音乐、韩国电视剧、韩国电影、韩国游戏、韩国动漫、附带产业等;二是按照中韩学者的说法,“‘韩流’一般分为‘韩国电视剧’、‘韩国音乐’、‘韩国电影’、‘韩国电影及其他’四类,‘其他’中则又包括美容、足球、手机、现代汽车等,也有分为五类的,把‘游戏’换成‘文学’,另单列‘其他’一类,‘游戏’也包括‘其他类里’”[6]。三是狭义上的“韩流”,仅仅指韩国电视剧。其实不管对“韩流”3的内涵如何定义,“韩流”的核心部分是韩国电视剧,毕竟它是在中国受众面最广的,也是影响面最大的。此后,随着韩国歌手在中国舞台的出场,“HOT”,“NRG”等韩国流行音乐歌手的名字在中国传播开来,逐渐形成了一股韩国流行歌曲、电视剧以及韩国影视明星的热潮。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该将“韩流”作为一种文化定义下的现象进行阐释。“韩流”由韩国电视剧、韩国音乐、韩国游戏等一系列文化传播媒介所组成,融合了韩国本土文化、中国文化、日本文化和欧美文化,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现象,它是各国文化的一种广泛和深入交流的结果,是文化的国际化、市场化的表征,是世界网络化、信息化、同化下的产物。二、“韩流”对中国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影响(一)、青少年的审美价值观的相关概念厘定1、美学,它是关注人的生存境况,以提升人生境界为旨趣的人生哲学。从学科特性上看,美学从本质上属于哲学。美学所面对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所要做的不是对其进行一般的归纳、概括、分析和推演,而是对其进行一种哲学的反思,这种反思是在哲学层面上进行的。美学以自身可能的方式参与当代人生存论这一态度的建设,以其对理想深情呼唤为人的存在架设起超越性的坐标,更好地肩负起为人类“操心”的使命[7]。美学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使理论本身成为直接关涉当代生活、当代文化价值变异的批评性存在,从而为现实文化的合理建构提供新的阐释。当代美学已经逐渐突破过去狭隘的就美论美的框架,它深入到人的各种生存活动中,以其在对当代人的生存活动的解读中,强化美学介入现实的力量、化解人的困惑、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与人的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美学知识就是审美价值观了。2、审美价值观是一个人受自己审美意识的支配,对客观事物和对象做出美与丑、优与劣、悲与喜等美感价值判断,由审美经验积累和归纳而成的观念形态,它表现为人们从审美角度做出的判断、评价和行为方向。审美价值观从本质上讲,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既积极地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又反作用于人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审美价值观受其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的影响,并与之高频次地交织参与在一起。人们对社会事物、现象进行审美参照和价值判断的过程中,既融合着主体对客体一种愉悦性的领悟和把握,又蕴含着主体对客体有意识的认同和选择,从而驱使着其审美心理的发展和求美行为的变化[8]。(二)、“韩流”对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影响笔者认为:任何事物对于人都有相对的两方面影响,因此我们不可偏激的坚持哪一方面是对的,指责哪一方面是错的,这都是不理性的表现。对于“韩流”现象亦如此,我们既不否认它的积极作用,当然也不能忽视它的消极影响。1、“韩流”对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积极影响4首先,“韩流”满足了青少年多元的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有助于青少年个性的解放和民主化倾向的加强,它赋予青少年积极的主体意识,使青少年呈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理性精神。文化的多元化使青少年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更倾向于那些具有活力的新文化,并与其一起成长。而“韩流”以及类似的“哈日风”,“港台风”是在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原创性的新文化,具有一定新鲜感与时尚性,因此对青少年更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在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中,自我无疑是最重要的,青少年有自己的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们不一味地崇拜权威、顺从长辈,不循规蹈矩,崇尚个人的选择,这种独立的理性精神适应了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当代青少年的创造性,开拓新的道路,形成自己的新的审美价值观。这种普遍的文化参与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民主”。虽然有学者指责这种文化低俗,没有深度和个性,但它毕竟给多数人的身心带来了愉悦和快乐,并从中各取所需。其次,如果跆拳道、击剑也算一种“韩流”的话,那么它的影响绝不逊色于其他韩国文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受韩剧或者自己喜欢的韩国明星的影响,进行着不同方式的体育锻炼,如跆拳道、击剑、游泳、街舞、滑冰等。对于学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身体素质却越来越差的青少年而言,体育锻炼既能健体强身、磨练意志或又是一个很好的解压方式,并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近些年来,每逢寒暑假,健身会馆的健身者中绝大部分是大中学生,而他们大多数都是人们所说的“哈韩族”。这也难怪,爱屋及乌,韩国演艺圈中跆拳道高手不在少数,电影《王的男人》主演李俊基是黑带二段,而“神话组合”的主唱申彗星更是达到了黑带四段的水平[9]。锻炼的同时,也能让这些平时待在家里与电脑电视为伴的独生子女,更多地与外界接触,未尝不是件一举两得的益事。最后,“韩流”激活了青少年在意识形态方面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拉康在他的镜像阶段理论中表明:认同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无意识的过程得以建构的。例如婴儿的自我形象是在他者的目光(镜子)中形成的、映像中的自我,即被反映的自我。这种在“他者”观看中形成的自我活动开启了儿童与外界的符号系统关系,同时也是儿童进入各种符号系统(语言、文化、性别关系)的途径。从想象的阶段发展出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既是他自己又不是他自己,主体和客体是模糊的,但在不断循环往复的认知过程中,确立了自我中心[10]。以此来解释“韩流”中青少年意识形态的转变,那是极具有启发意义的。“韩流”的风行带来了新的镜像,在媒介依赖中,青少年通过文化消费完成心理“转移”和“补偿”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外来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并在这样的心理“转移”过程中,完成了对本国文化的反省。在反省中,青少年看到了中华文化中深邃的内涵和悠久的文化底蕴,从而在意识形态上激活了青少年自觉与不自觉地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追求,青少年重视起了儒家文化,传统道德。近些年来,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在青少年中大受好评、易中天等文化大家在青少年中深受欢迎、节目中的观点被青少年拿来讨论并发表自己简介,这就是一个极好5的现象。通过各位文学大家的赏评,青少年掌握了历史知识,懂得了人生哲理,遵循起传统道德。2、“韩流”对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消极影响首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但并非意味着男女混淆,审美歧趣化。不可否认,韩国明星拥有耀眼的时代感,因而他们的服装、发型和色彩的搭配,总能引起青少年的好评和效仿。2005年的夏天,年度“超女”李宇春凭其帅气的中性外形将一种性别错位的审美以娱乐化的方式打造成焦点,国人的传统审美观又一次被颠覆——“本是女娇娥,却偏像男儿郎”的风格成了众多青少年热衷和追逐的对象。周笔畅、李宇春等一大批在个人魅力中点缀着力量、弹性的女孩,使“中性美”在受众中进一步蔓延,并逐渐确立为一种新的前卫风向标。当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女
本文标题:浅析“韩流”对我国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84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