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新课程教学设计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研究员李文郁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与目标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模块定位四、教学策略、方法与评价五、教学设计目标之一(课程功能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目标之四(课程实施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目标之五(课程评价目标):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基本理念:▪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基本目标:提高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来表示。也可概括为五个方面: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交流与评价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模块定位信息技术本体视角信息技术文化视角发展性(提高层面)基础性(普及层面)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数据管理网络技术人工智能三、模块定位必修:强调大众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培养。选修:强调技术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三、模块定位必修模块,采用了一个维持技术水平而提高文化含量与水平的思路,成为一个涉及各个分类的技术横向的课程。各选修模块带有一定程度的技术取向色彩,各选修模块沿技术分类纵向设置,它们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三、模块定位•“算法与程序设计”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是一般信息技术应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人工智能初步”作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专题,反映学科的发展趋势,体现教育时代性要求。四、教学策略、方法与评价新课程,新理念、新目标,新的教学。1.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注重信息素养的全面培养,从单一化向综合化发展。•教学重心:教学方法的重心从“教法”向“学法”转移。•师生关系: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注重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切合教学需要,针对性强,且灵活多样。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1.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学生学业评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多样、关注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教学评价:强调反思与重建,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1.教学策略•教材使用: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从课程标准出发。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具体的教学情境出发。从现有的教学资源出发。1.教学策略教学系统:积极构建一种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有本校特色的课程生态系统。1.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列举: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上机操练法、发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上机实验法、情境教学法、情感陶冶法、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Webquest)、学导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掌握学习法。2.教学方法•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围绕一定的问题和内容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对话或辩论等。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讨、切磋,以求辨明是非,提高认识能力。讨论法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鼓励阐述意见,形成或改变看法。讨论可以贯穿在其他的教学方法中,也可以整堂课以讨论为主。2.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2.教学方法•问题法“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指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组和协作,在教师的帮助下,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获取信息,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并以作品展示等方式对问题解决和学习成果进行表达。2.教学方法•Webquest法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Webquest是一种以探究为取向的学习活动,活动的内容往往都是围绕某个主题进行的,部分或所有与学生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因此我们可以叫它为“网络专题调查”或“网络主题探究”。Webquest的作用在于架设从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过渡的桥梁,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脚手架”策略,让学生使用信息而非仅仅收集信息,并帮助学生分析、综合和评价,使学生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获得体验、内化各种策略。2.教学方法3.教学评价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应围绕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课程目标的达成;应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评价原则:(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2)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3.教学评价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1)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2)通过日常观察或设置真实任务搜集评价资料。(3)评价结果的处理。•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3.教学评价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加以模式化。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规划教学过程,设计形成性测验,评价教学效果等。而教学设计方法,可归纳为以下的几个要素:六、教学设计1.分析教学对象这涉及教学系统为谁设计的根本问题,要求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设计工作中,学习者是中心。这条原则的确立是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的。要分析的内容包括学习者的一般心理、生理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从事某项特定学习任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六、教学设计学生特性分析:•从学生认知阶段、认知特点和学生与课程关系进行分析。•学生的年级水平和年龄特点。•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学生起点能力分析:•知识准备:•信息技能准备:学生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学生具备信息的搜集能力,能上网浏览、下载资料。六、教学设计2.制定教学目标通过教与学的活动,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或技能,培养怎样的态度和认识。要求使用具有可观察、可测定性的术语精确表述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设计的一项基本要求。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根据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和教学内容的分析结果,把单元教学目标进一步分解为一系列子目标,即学习目标。⑴学习目标应该预先确定。⑵学习目标应该说明学习的结果,要以明确、具体的术语加以表述。⑶在教学活动开始以前应把目标告诉学习者,使之胸中有数,学习活动有的放矢。六、教学设计3.制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它的设计主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包括:•课的划分•教学顺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环境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等六、教学设计4.选用教学方法这包括教与学的形式、媒体、活动等方面的选择与设计。(1)运用认知主义、格式塔、建构主义、资源型学习理论、多元化学习环境等进行教学设计。(2)运用操练与练习模式、讲授模式、讨论学习模式、探索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等进行教学设计。六、教学设计5.组织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指向一系列明确的预期学习结果;教学方法和材料适合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的设计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教学决策是以有意义的、可靠的、有针对性的信息为基础作出的;定期告知学生学习进展状况,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给予及时补救;定期评估教学效果,根据需要调整预期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六、教学设计6.开展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根本措施,也是修正教学系统设计的实际依据。要注重教学的反思与重建。(1)教师讲述课堂中发生的教学事件(问题与亮点),得与失要结合事件来谈,提出问题和解决的办法。(2)针对问题,寻找改进的办法和策略。(3)经验的积累与提升。六、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展示:案例1——《评价与完善我的网站》案例2——《打造数字绍兴再现古越风情》案例3——《机器人探秘》案例4——《认识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案例5——《检索网上信息的策略与技巧》案例6——《设计一个旅行计划》六、教学设计欢迎联系:•广州市广卫路14号510035•电话:020—83339439•E-mail:liwenyu1962@163.com谢谢!
本文标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