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病理学-第一章-绪论与疾病概论课件修改版
病理学基础正常机体患病机体功能代谢形态研究角度不同研究对象不同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理学病例:陈××女63岁病史:五个月前胃疼,逐渐加重,服胃舒平、去痛片等稍见缓解。三个月前持续胃痛、胃胀、呕吐,并有便血和呕血。入院后体检发现锁骨上多个淋巴结肿大变硬,肝脏肿大。胃肠透视发现胃小弯侧近幽门处有充盈缺损,B超显示肝脏有多个大小不等强回声团。临床采用化疗和营养支持疗法。以后患者逐渐消瘦、贫血,腹胀及腹水,并出现咳血、咳脓痰及呼吸困难等症状,X线显示肺部多发散在、界限清楚的圆形病灶,多靠近胸膜,之间可见散在模糊片状阴影。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入院后二个月死亡。解剖所见:身体极度消瘦,体重30kg。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腹水2500ml,橙红、半透明状。胃:胃小弯近幽门处有一椭圆形肿瘤,中央有一4cm×3cm之溃疡,溃疡边缘不规整隆起,切面呈灰白色、质硬,溃疡底凸凹不平,有处见出血坏死。镜下见大量腺样细胞巢侵入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肝脏:体积增大,表面及切面可见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境界清楚。镜下见结节内为不规则腺样细胞巢,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像。肺脏:表面及切面可见多发散在的灰白色结节,境界清楚,镜下病变与肝脏内结节相同。双肺下叶还可见散在黄白色1cm左右实变病灶,镜下见病灶内细支气管腔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坏死渗出物,上皮细胞有坏死脱落,细支气管周围肺泡腔有中性粒细胞及液体渗出。淋巴结:胃周边淋巴结、肠系膜、大网膜、纵隔、肝门、肺门等处淋巴结肿大变硬,切面灰白,镜下病变相同,正常淋巴结结构破坏,内见腺样细胞巢。卵巢:双侧均有多数灰白色大小不等结节。镜下所见与肝脏内结节相同。讨论:1、此患者的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和死亡原因?2、通过此例如何判断肿瘤的良恶性?3、肿瘤对机体的危害有哪些表现?4、肿瘤的转移方式有哪些?此例表现如何?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患病机体有关部分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都会发生种种改变,这是研究和认识疾病的重要依据。如何学好病理学?教材是关键!!!认识课本一、目录二、学习资源——P163三、教学大纲——P164总论—多种疾病的共性,共同的病因、发生、发展、病变规律,为学好各论打好基础。各论—阐明各种疾病各自的特殊规律,是学习某种疾病的特性。要学好病理学,必须总论与各论密切结合,理论与观察标本相结合,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掌握疾病的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镜下与大体、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用一种动态、变化、联系和辨证的观念学习,形态结构、代谢功能、发病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是各章节的重点。注意总论和各论之间的关系。钻入书本后要学会跳出来,用整体的观念掌握书本的内容。第一章绪论与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熟悉病理学的任务;病理学的范围及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学习方法。2、熟悉疾病的概念、原因;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疾病的经过与结局。一、病理学及其任务(一)概念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和转化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科学。。第一节绪论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病变转归病理学既是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性质的学科,称为诊断病理学或外科病理学。作用——是通过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诊治和疾病预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二、病理学的任务---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病因发病机制经过转归形态结构机能代谢的变化具体研究疾病的二、病理学的范围及在医学中的地位1、在基础教育中占很重要地位,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2、临床病理学诊断是一级诊断,具权威性。“doctor’sdoctor”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功能代谢的改变。病理解剖学——研究疾病形态的改变。(病理学)病理学基础课临床课病理学的地位(与其他基础和临床医学学科的关系)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桥梁学科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学习方法鲁道夫·魏尔啸(RudolfVirchow)1821~1902德国病理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改革家。19世纪中叶魏尔啸(P.Virchow)创立细胞病理学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1、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1)尸体解剖(尸检autopsy)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作用有:确定死因;发现某些特殊疾病;收集、积累各种疾病的病理资料;推进器官移植手术的开展。尸检:1.取材方式:用器械从尸体2.优点:直观性3.缺点:不能反映病变动态变化过程。4.意义:(1)查明死因,明确诊断,协助临床总结经验,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2)积累大量人体病理材料。(3)帮助解决医疗纠纷。2)活组织检查(活检biopsy)对活体组织采用局部切除、钳取、针吸、搔刮等方法,进行取材检查。目的在于:在活体情况下对患者作出诊断;对术中患者作出诊断,协助选择术式和手术范围;随诊观察病情,判断疗效;利于采用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等方法。活体组织检查:1.取材方式:用器械从活体2.优点:组织新鲜,保真,有助于诊断3.缺点:取材受限4.意义:用于诊断和疗效判断,尤其是良恶性肿瘤的鉴别。3)细胞学检查(细胞诊cytology)采集病变部位自然分泌液、渗出物、排泄物或人工获取的各种脱落细胞进行染色观察。(1)自然分泌物(2)体液及排泄物(3)穿刺针取(4)刮片、刷片脱落cell学检查:1.取材方式:2.优点:3.缺点:4.临床意义:从有腔器官或管道获取简便,损伤少准确性不高协助诊断及普查2、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通过复制人类疾病模型或动物自发性疾病,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和转归的规律。此外可进行一些不宜在人体上进行的研究。动物实验:1.方式:在动物上建立疾病模型2.优点:弥补人体研究的不足3.缺点:不能直接套用2)器官、组织和细胞培养将器官、组织或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研究不同病因作用下病变发生发展的过程。四、病理学的观察方法1、大体观察大小、形态、重量、色泽、质地、表面及切面状况。2、组织学与细胞学观察取病变组织制成切片或细胞学涂片,经不同染色后用光镜观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和环境有了改变,疾病的发生原因、种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学习病理学时,要以“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去认识疾病,去指导我们学习这一课程。第二节疾病概论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健康与疾病是一组对应的概念,至今尚无完整的定义,两者间缺乏明确的判断界限。不生病就是健康吗?健康的定义:健康(health)是指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表现为:精神饱满、乐观、勇于克服困难、事业性强、群众关系良好。7:30:起床。7:30―8:00:在早饭之前刷牙。8:00―8:30:吃早饭。8:30―9:00:避免运动。9:30:开始一天中最困难的工作。10:30:让眼睛离开屏幕休息一下。11:00:吃点水果13:00:在面包上加一些豆类蔬菜。14:30―15:30:午休一小会儿。16:00:喝杯酸奶。17:00―19:00:锻炼身体。19:30:晚餐少吃点。21:45:看会电视。23:00:洗个热水澡。23:30:上床睡觉。三、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中的一种状态,也成为第三状态健康亚健康疾病处理得当处理不当其表现形式:躯体性~: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心理性~:烦躁易怒,失眠焦虑人际交往~: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孤独感。贩卖“亚健康”亚健康对人体危害极大,应注意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调整好个人心态,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及时消除疲劳,积极运动,提高身体健康素质;有针对性地选用保健食品。亚健康健康疾病一、疾病的概念(一)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也是机体在病因作用下所发生的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过程。由于病因的侵入,机体发生自稳调节的紊乱,导致损伤和抗损伤反应,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可使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什么是自稳调节(内稳态,homeostasis)是指在多种调节机制的作用下,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各组织细胞及整体的功能与代谢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为稳态。.狭义的机体内环境:细胞外液▲症状——指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体征——指疾病时,客观检查的异常变化。如肺部啰音、心脏杂音、肝大等。(二)病理过程在不同疾病中共同存在的机能、代谢,和形态变化的过程。如炎症、发热、缺氧、休克等。它们可以见于不同疾病,一个疾病可包含几种病理过程。因此病理过程本身不是一个疾病,不会独立存在,而是疾病的组成部分。疾病病理过程原因特定因素引起多种原因导致范围全身性可以是局部也可以是全身性相互关系包括多种病理过程是疾病的组成成分★疾病与病理过程的区别病因学(Etiology)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科学。二、疾病的原因任何疾病都有原因。1.生物性因素(biologicalfactors)2.理化因素(physicalandchemicalfactors)3.营养因素(nutritionalfactors)4.遗传因素(geneticfactors)5.先天性因素(congenitalfactors)6.免疫因素(immunologicalfactors)7.社会、心理因素(socialandpsychologicalfactors)(一)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病因(cause):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如结核杆菌、乙肝病毒等)。病因的分类生物性因素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特点: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病原体和机体相互作用是最常见的致病因子,致病力的强弱与其入侵机体的数量和侵袭力有关。全世界每年死亡的人约1/3因感染性疾病病因的分类理化因素——物理性因素机械力温度气压电流电离辐射外伤、骨折冻伤、烧伤、中暑潜水员病电击伤放射伤“反应停”儿童(海豹肢)病因的分类理化因素——无机和有机化学毒物、药物(三)营养因素各类必需或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剩。营养不良营养过剩病因的分类遗传性因素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舟舟,知名指挥家,出生于1978的愚人节。先天性愚型儿。智力只相当于几岁的小孩子。(五)先天性因素指妊娠期能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有害因素唇裂无脑儿(六)免疫因素◆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免疫缺陷病(七)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应激性疾病、变态人格、身心疾病紧张的工作不良人际关系情绪反应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disease):是指一组表现为躯体症状,但是其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等方面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三、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疾病种类繁多。每一种疾病的发展过程都有其自己的规律,但不同的疾病却有一些共同规律。掌握了疾病发展变化的规律,不仅可以了解当时所发生的变化,而且可以预计它可能的发展和转归,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一)疾病发生的条件(condition)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机体内外因素。如:营养不良结核病;婴幼儿呼吸道传染病(诱因)—加强病因作用、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危险因素)—与某个疾病明显相关,但暂时分不清是原因还是条件。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3大规律(Fourlaws):1、损伤与抗损伤2、因果交替3、局部与全身的关系(二)发病学(Pathogenesis)1、损伤与抗损伤(1)损伤和抗损伤反应间并无严格界限;(2)矛盾的两个方面;(3)动态变化过程。若损伤↑→疾病恶化或死亡若抗损伤↑→病因去除,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恢复正常,机体逐渐康复。在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斗争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两者的强弱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结局。异物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物理性屏障应激状态免疫反应炎症凝血化学解毒
本文标题:病理学-第一章-绪论与疾病概论课件修改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87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