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六国论练习题以及答案
六国论导学案一、字音字形贿赂城邑.暴.霜露荆棘.草芥.弥.繁颠覆.谗.言邯郸..百战不殆.二、通假字暴秦之欲无厌.当.与秦相较三、重点实词1.非兵.不利2.率.赂秦耶3.思厥.先祖父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5.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6.理固宜然...7.与.赢而不助五国也8.始.有远略.9.暴秦之欲无厌.9.始速.祸焉10.洎.牧以谗诛11.诚.不得已1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13.则胜负之数.1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5、后秦击赵者再.四、古今异义1.其实百倍2.至于颠覆3.思厥先祖父4.可谓智力孤危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6.刺客不行五、词类活用1.不能独完2.义不赂秦3.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4.李牧连却之6.日削月割六、特殊句式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洎牧以谗诛4.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6.苟以天下之大7、日削月割8.其势弱于秦9.举以予人七、翻译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八、课堂巩固练习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组是:①率赂秦耶率:全部②思厥先祖父厥:代词,其③暴霜露,斩荆棘暴:bao暴露④暴秦之欲无厌厌:厌烦⑤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⑥始速祸焉速:很快⑦洎牧以谗诛洎:ji等到⑧当与秦相较当:应当⑨或未易量易:轻易⑩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劫:侵略A.①③⑤⑦⑧B.①②⑤⑦⑨C.③④⑥⑧⑩D.②④⑥⑨⑩2、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举以予人,如弃草芥C.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D.洎牧以谗诛3、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全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父③然后得一夕安寝④可谓智力孤危⑤剌客不行,良将犹在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⑧.至于颠覆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③⑤B.②④⑦C.⑥⑦⑧D.①⑤⑨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六国论苏辙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藉之以蔽其西()(2)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3)以阴助其急()(4)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5.对下面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A.把韩、魏两国抛弃给秦国,而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B.让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暗中协助解决韩、魏的急难。C.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四国在国内休养生息,再让韩、魏用阴谋手段协助解决四国的急难。D.把韩、魏两国抛弃给秦国,而四国在国内休养生息,四国有了急难,就让韩、魏背地里帮助解决。6.文中举范雎收韩、商鞅收魏的例子用意是什么?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A.为说明昭王出兵攻齐的做法不妥。B.为证明范雎、商鞅有远见卓识。C.为说明韩、魏战略地位重要,为天下所重。D.为证明秦之所忌非韩即魏。7.对本文和苏洵的《六国论》的内容和写法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都把六国分为两类国家,并称赞其中的一类,抨击其中的另一类。B.都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但一文认为弊在赂秦,一文认为未厚韩亲魏以摈秦。C.都从六国灭亡立论,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D.都是在宋王朝面临北方和西夏威胁的形势下发表议论的,都要求积极抗敌。8、默写(1)古人云:“”此言得之。(2),是又在六国下矣。(3)六国破灭,,弊在赂秦。1B2D3D4答案:(1)遮蔽(2)挺身而出(3)暗中(4)发展到……提示:本句中的“委”是“受委托而与秦作战”;“休息”即休养生息;“阴”是指暗地里。5答案:B6提示:这两个例子是对上文一个观点的论证,这个观点即前面一句“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所以作者的用意应该是论证“天下所重者”。答案:C7提示:本题考查对文章文意和写法的整体把握,而且是对两篇文章的对比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两篇文章都对六国作了分类,但并没有赞扬一类,抨击另一类。作者只是对各自的弊端作了分析,任何一类都没有正确的做法,因而也不可能得到作者的赞扬。答案:A
本文标题:六国论练习题以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924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