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广西师大-教育学-孙杰远《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笔记1
《教育研究方法》孙杰远第一章教育研究的原理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本质与类型一、教育研究的本质人们一般认为,教育研究是探讨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并影响教育实践的研究活动。(一)教育研究的基本属性1、目的性。教育研究的目的性,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教育研究有明确的目的(创新教育理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其次,教育研究的具体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过程,而不是一种盲目的活动。2、创造性。教育研究的创造性,指的是研究的新颖性、突破性、独特性及其社会价值性,是教育研究主体创造性地运用既有研究成果、创造性地运用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创造性地组织教育研究活动、创造性地处理研究对象等几个方面。教育研究的结果往往也具有创造型。3、计划性。不单指教育研究活动的序列推进或时间进度,而且强调教育研究首先是一种预设、筹划和准备的观念表达。实质是研究主体运用既有的理论,指导教育研究活动的主动表现。也是教育研究目的性的体现。4、实用性。一般指教育研究问题具有实用价值,教育研究结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二)教育研究的基本元素教育研究是人们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运用一定的方法技术,去探讨以客观事实方式存在的教育问题,得出科学理论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包含着四个基本元素:1、教育研究的主体。即教育研究中的研究者,是开展研究活动的人。从范围上看,教育研究的主体既包括专职的教育理论工作者,还包括教育管理者、教师,甚至是父母和所有执行教育的一般公众。2、教育研究的客观事实。没有客观事实,教育研究就失去了研究对象。教育研究的客观事实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人和任何对人的身心产生影响的活动;二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等。3、教育研究的科学理论。首先,教育研究需要科学的理论支撑;其次,科学理论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4、教育研究的方法技术。从研究者个体看,教育研究的方法技术对提高研究人员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有重要意义;从实践层面看,教育研究的方法技术就是解决教育现实问题的钥匙和工具。二、教育研究的类型与水平(一)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1、依据研究目的来划分:(1)基础研究。通过阐明新理论或重新评价旧理论从而发展完善理论知识体系。(2)应用研究。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的研究。(3)发展研究。通过研究促进教育发展。解决“如何改进”的问题。(4)评价研究。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研究。解决“怎么样”的问题。(5)预测研究。对教育发展趋势做出准确预测的研究。解决“将会怎么样”的问题。、2、依据研究方法来划分:(1)历史研究。在对历史文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过去的教育事实作出分析的一种教育研究。(2)描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等描述性的方法收集资料和数据进行的教育研究。(3)相关与比较研究。相关研究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间是否存在相关以及相关程度的研究。比较研究是按照一定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异同点。(4)实验研究。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造能验证实验假设的系统和环境,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干扰,从而探索实验假设中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研究。(5)理论研究。对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发现其内在规律或一般性结论的研究。(二)教育研究的水平1、直觉观察水平:也称资料收集水平,由收集事实材料形成经验知识水平。回答“发生了什么?”2、探究原因水平: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并以科学理论解释研究成果。回答“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3、迁移推广水平:研究结果能较好地推广应用到同一总体中的不同环境条件,甚至是不同总体的不同环境条件。回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的现象吗?”4、理论研究水平:教育研究的最高水平。通过教育研究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解释和预测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回答“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第二节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教育研究方法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将涉及两个层次:教育研究的方法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一、教育研究方法论概述(一)方法的内涵◆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方法是主体按照对象的规律和主体的目的,而建立起来的认识和改造对象的规则、手段、途径的总和。其本质在于使主客观、主客体实现有机的统一,建立起主客观、主客体沟通的桥梁,以确证主体的本质和地位。◆“方法”的特征:指向性(为完成一类或一件事情);规范性(常常有一套科学的操作流程);操作性(方法就是人们做事的一种程序);探索性(方法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会不断地发展)。(二)教育研究方法概述◆从一般意义上讲,教育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所采用的方式、办法、手段和途径,以及开展教育研究活动的策略、一般程序和准则等的总和。◆教育研究方法具有系统性或体系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之间具有关联性或相互支撑性。教育研究方法还具有“怎样做”的规范性以及调节组织研究活动的“能动性”。教育研究方法的“路径、规则及方式、手段和途径”,实质上发挥着“调节、组织、规范”教育研究活动的作用。(三)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内涵方法论是从哲学层次上探讨方法的一般理论,是对具体方法与方式的进一步抽象和概括。教育研究方法也可以从哲学方法论层面上理解,是对一般教育研究方法的抽象和概括认识。二、教育研究的整体思路教育研究的整体思路,包括如下主要内容:(一)基于理论提升的课题选择。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要注意使教育研究能够形成一个或一系列高层次的具有一定包容性的理论框架,能够将教育实践问题转化为理论问题并纳入一定的理论框架之中。(二)注重科学方法与成果移植的文献研究。对已有文献进行研究是科学研究创新的重要基础。教育研究也必须对已有文献进行研究,以便为教育研究找到新的起点和可借鉴之处。在文献研究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现代科学方法与成果的考察,努力将现代科学方法与成果移植到教育研究中来,为教育研究开辟新的领域和路径。(三)多元与统一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教育是复杂性的社会现象,在教育研究中,要注意方法选择的多元性,通过多元方法的运用,更好地把握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四)可操作性研究计划的制订。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教育研究活动要具有可实施的计划性;二是通过研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成果,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在可操作性理论成果构建的计划设计中,可以突出教育实验研究、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强化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五)体现教育研究价值标准的成果撰写。教育研究成果的撰写必须考虑时代背景,考虑特定时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代教育研究不仅研究理论体系的构建,更要强调研究的应用价值。三、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论原则(一)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的原则。教育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方法论基础,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马哲为教育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其次,以马哲为基础形成的教育思想为教育研究提供了直接的指导;最后,马哲为教育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文献分析、访谈、观察、经验总结等是常用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则需要合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三)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教育研究中,必须在批判继承历史传统的同时,借鉴外国经验,善于吸取本民族和人类社会一切优秀的文化教育成果。(四)合理移植和借鉴各门科学方法的原则。教育研究要合理移植和借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各门科学的研究方法,实现教育研究方法的创新,推动教育研究的发展,从而取得新的研究成果。第三节教育研究者的素质要求一、教育研究者的研究观念包括三方面:(一)哲学理念。是指导教育研究科学化、严谨化的重要研究观念。(研究思想基础,影响具体方向与过程)(二)科学态度。教育的创造性本质,需要研究者在教育研究过程中,必须有科学的研究问题、科学的研究计划、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的研究实施,才能有科学的研究成果。(三)理性分析。教育教育现象信息量大、涉及面多,需要研究者能够运用恰当研究方法,进行理性分析。二、教育研究者的知识结构(一)教育研究的一般原理。包括对教育研究内涵的理解、类型与方法的掌握、方法论原则的把握。(二)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量化方法(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与质性方法(观察、访谈等)两大类。(三)教育研究的基本工具知识。包括哲学认知论,哲学方法论和系统科学知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四)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教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确定研究的方向与目标;反过来,也是研究结果。(五)学科专业理论。拥有某一门具体的学科专业理论,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研究。(六)综合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往往表现为以某一类知识为主,文理兼容的知识素养。三、教育研究者的能力结构(一)理论思维能力。研究者对理论的理解掌握,并且能够在一定理论基础上思考、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二)创造能力。创造性地使用研究方法、创造性地建构研究体系、创造性地呈现研究成果等。(三)评价分析能力。表现为对他人研究成果的理解、评价与思考,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评判与反思。(四)组织科研能力。主要是研究者熟悉研究流程,能够发现问题并组织人力、物力解决研究问题,形成研究成果的能力。第二章教育研究的程序第一节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一、教育研究的选题(一)教育研究课题的内涵◆指在教育科学领域内,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能够通过研究加以解决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教育研究课题主要来源:国家政府规划的课题、社会发展指出的问题、学科建设中提出的课题、教育实践中提出的课题、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交叉学科的问题、比较教育所产生的问题,等。◆教育研究课题的四个特征:第一,价值性。主要表现为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第二,创新性。教育研究课题要具有新颖性(新问题/从新的角度探索旧问题);第三,具体性。具体可操作,可以制定可操作的研究计划,开展具体研究;第四,实践性。要有实践依据。(二)教育研究选题的过程1、确定选题方向。教育研究中的选题方向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总方向;二是学科领域;三是研究者个人的主攻方向。方向的选择,要与个人专业、兴趣和文献资料积累相结合,要与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确定研究者个人主攻方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从辩证角度发现个人的主攻方向。对立角度;综合角度(利/弊);事物相互联系。(2)从系统角度发现研究方向。同一个问题只要组成要素不同,就可形成一个独特的系统,即不同研究视域。(3)从现实角度提出研究方向。从工作实践、现实生活中选择课题。(4)从文献角度提出研究方向。查阅和评价已有研究文献,是选择研究方向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5)从社会需求角度提出研究方向。需求角度指结合时代需求选择课题。(6)从借鉴角度发现研究方向。借用或移植临近学科的研究成果来选择课题。(7)从变化角度提出研究方向。针对前人研究,进行多方面的变化做进一步的拓展研究。(8)从讨论角度发现研究方向。充分利用同行资源,从与同行的讨论和切磋中来选择课题。2、确定变量及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变量是指某一演技总体的结构、数量、属性等方面的特征,可称为变量或因子。◆在教育研究中,需要确定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因变量与自变量关系(因一些变量的变化而被引起变化的变量)、自变量与不变量关系(某一变量变化不能引起一些变量变化)、相互独立变量(各自变化不会影响)。3、提出假设。◆假设,指对可能存在的因素和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一种预设。◆假设通常由三个要素组成:论题(研究所要回答和解释的问题);关系陈述(关于问题可能的答案和解释);推论(这种假定答案的理论依据)。◆假设应具有科学性、推测性、明确性、可检测性等基本特点。4、查找文献论证选题。通过文献的检索与收集对课题进行论证,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课题研究的迫切性、针对性和理论价值或意义。按照科学研究的要求,收集各种理论和事实依据,对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及研究工作对理论发展和实践指导的意义做出详尽说明。(2)课题已有的研究现状与水平。主要是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即在拥有充足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认真阅读的基础上,阐述前人在与课题相关的研究中已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对已有工作取得的成就
本文标题:广西师大-教育学-孙杰远《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笔记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955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