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西南大学思修期末考试重点知识
绪论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答: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P17-18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具有时代性(受时代条件制约,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阶级性(所处阶级关系与地位不同,形成的理想也不同)、超越性、现实性、预见性(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实践产生理想,理想指引实践)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18-19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P34-35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一.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二.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P42-44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精神。三.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P44-45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心系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四.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2.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3.爱国主义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五.做忠诚的爱国者P52-571.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2.促进民族团结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一.人生观是什么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和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二.人生价值价值观: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失误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三.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区别与联系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社会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个体的奋斗。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努力以自我完善、全面发展并进而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四.人生价值的实现的条件P79-80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2.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等)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五.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P81-82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2.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3.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P97-100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三.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P104-105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中所形成的优良道德。主要内容: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一.社会公德P119-120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二.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P121-122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三.职业道德P123-124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制体系一.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P153-154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人权保障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二.我国宪法确立的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P155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P15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四.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P157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2.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3.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五.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P167-169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一.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概念P171-174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二.法律思维的含义与特征P178-179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含义:1.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平、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2.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3.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4.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三.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1.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人治思维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德行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2.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而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情感进行治理,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3.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思维;而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4.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人治思维则奉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四.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P179-1821.法律至上。2.权力制约。3.公平正义。4.人权保障。5.正当程序。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一.依法行使权利P215-2161.权力行使的目的:形式上符合法律规定,符合立法意图和精神,不得违反宪法法律确定的基本原则,保障权利行使的正当性。2.权利行使的限度: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限度来行使权利。3.权利行使的方式:分为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和行为方式。4.权利行使的程序:是由法律规定的。程序正当原则使用于权力行使过程。二.依法救济权利P216-2171.司法救济2.行政救济3.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4.自力救济三.尊重他人权利P218-2191.尊重他人权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2.尊重他人权利既是一项法律任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3.不尊重他人权利,就会丧失自己的权利。四.依法履行义务P219-2201.维护国家统一与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依法服兵役的义务。5.依法纳税的义务。结束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P223-225一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理论功底。二要崇德修身、砥砺品格,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三要明辨是非、坚定自励,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到择善固守、从容自信。四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
本文标题:西南大学思修期末考试重点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97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