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初三语文]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司马迁《史记》—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汉武帝元封八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创作。《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共526500字。•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三类,本纪、世家、列传。这是按传主的地位和影响划分的。1.帝王的行事关系到全国的政局,对后代政治也有很大影响,是立国之本,故其传记称“本纪”。《史记》中有十二篇“本纪”。2.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世家”。《史记》中有三十篇“世家”。3.列传则是为人臣及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立传,如《滑稽列传》《游侠列传》等,《史记》有“列传”七十篇。《史记》听读课文,正音朗读课文,概括大意课文叙述的是一段怎样的历史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朴素的觉醒陈胜吴广秦末大泽乡起义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问题:•第一段主要写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一段?这段主要写陈胜年轻时给人做佣工之时,胸中已怀有大志(“鸿鹄之志”)。先写这段主要是表明陈胜后来发动起义并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年轻的时候曾经被雇佣耕地停止去,往失望如果相互你长叹感叹词,唉怎么比喻助词,调整音节做哪里富贵得起来呢?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重点句:第一段(课文赏析)1、表明陈胜少时身份的句子是:尝与人佣耕2、表现陈涉年轻时,对压迫剥削的雇佣生活强烈不满,他在痛苦中思考如何改变的句子是: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3、表现陈胜摆脱贫困、改变自身命运的愿望的句子是:苟富贵,无相忘(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4、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抱负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5、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有什么作用?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6、本段都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陈胜?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第一段(课文赏析)解读第二段,思考第二段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哪些史实?大雨误期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闾左:指贫苦人民適,通谪停驻适逢,恰巧遇到揣度,推测误期逃走发动大事同样为国事而死编次强迫去守边当在征发之列于是,就计议、商量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如今逃跑(被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同样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密谋起义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苦于秦的统治立为国君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统率有人多次爱戴是臣下对皇帝的敬称他的关心应当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表示假设,如果通“倡”,首发应当去占卜意图考虑,思索威服众人名作动,用网捕对的对别人的敬称不过,但是于是,就名作动,称王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本来通“已”诧怪暗中指使去、往驻扎的地方用笼罩着火(装作鬼火)第二天到处谈论指指点点,以目示意称王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7、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第二天,大家到处讨论(这件事),都用手指用眼看着陈胜。6、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又暗地里派吴广往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本段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如下史实:•①起义的时间、地点、发起者、参加者及其人数。•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闾左適戍渔阳”的九百人举行推翻秦王朝的起义。•②起义爆发的原因。•③起义前的谋划、准备。•陈胜、吴广商定假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以号召天下,争取响应,借鬼神意旨以威服士卒,笼聚人心。1、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2、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起义爆发的原因1、陈胜为起义军制定的策略口号是: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2、提出这一口号目的是为了:为天下唱,宜多应者。3、为什么陈胜认为提出这一口号就可以“宜多应者”?(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2)“项燕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第二段(课文赏析)4、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是:鱼腹中书篝火狐鸣5、这样的舆论准备是为了什么目的?“威众”第二段(课文赏析)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恼怒用竹板打拔剑出鞘一齐召集号令平素,一向为其所用,意为愿意为他效力故意佐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即使、假若发动大事听从号令顺从,依从露出右臂戍守边塞而死的人难道用(用土)筑台发动起义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收编军队攻占(土地)等到不能攻下,攻克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当地有声望的人集会议事通“披”国家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惩罚摧城拔寨摧城拔寨9、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将军您亲自披铠甲,执兵器,讨伐无道,诛灭暴秦,重建楚国的社稷陈胜称王1、哪一句表明吴广在戍卒中有一定的威望?: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2、“广故数言欲亡”的目的是什么?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3、最能表现陈胜反抗精神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了否定!)第三段(课文赏析)4、“诸郡县苦秦吏者”照应上文哪一句话?天下苦秦久矣5、“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照应上文哪一句话?宜多应者6、这两句话的前后照应说明了什么?说明陈胜的分析完全正确,局势的发展恰如他起义前所料。第三段(课文赏析)1、从全文来看,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陈胜年轻时就有远大的抱负。在战斗中表现出机智、勇敢,极强的洞察时局的能力。总之,他是一位农民革命运动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2、司马迁对于陈胜持何态度?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对陈涉的才干和功劳是予以肯定和赞扬的,全文总结1.发闾左適戍渔阳(通)2.为天下唱。(通)3.固以怪之矣。(通)4.将军身被坚执锐。(通)適適谪唱唱倡以以已被被披通假字陈涉少时吾闻二世少子也年轻小佣者笑而应曰宜多应者回答响应会天大雨与皆来会计事适逢,恰巧遇到集会一词多义扶苏以数谏故广故数言欲亡缘故故意卒数万人扶苏以数谏故几(shù)屡次(shuò)皆次当行之次所旁丛祠中编次,依次编排途中停留乃丹书帛得鱼腹中书写字条一词多义项燕为楚将上使外将兵大将、将领率领、带兵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率领、带兵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去,往。凑足音节,不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今或闻无罪或王命急宣有的人有的时候或异二者之为或许楚人怜之代词,这里指项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1、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怜:古义:今义:2、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往往:古义:今义: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计:古义:今义: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亡:古义:今义:等:古义:今义: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古义:今义:之:古义:今义:爱戴可怜到处经常集会议事财务工作人员逃亡死亡同样等待暗地中间去、往助词,代词
本文标题:[初三语文]陈涉世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00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