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8课
第5课观察月球教学内容:观察月球主备人:李红群教材简析: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观察活动,总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行规律。本课内容分为下面几个部分:1.学生根据经验描述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2.指导学生观察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3.组织学生讨论同一天晚上月球的位置怎样变化。4.指导学生观察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相和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5.组织学生整理观察记录并讨论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的位置和月相变化的规律。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对月相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之对了解月球的体积,直径,月地距离,月球表面地形,知道月球表面没有水和空气,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困难不大。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在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出现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知道在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知道月球明亮和黑暗部分的不断变化叫做月相,月相的变化以大约一个月为周期,存在一定的规律。2、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观察月球的资料。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表述观察月球的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3、能坚持完成一个晚上甚至长达一个月的对于月球的观察活动。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观察月球的结果。愿意和其他同学通过合作完成对月球的长期观察。教学重难点:化石的成因。教学用具:指南针、自制六分仪(参考资料)、一个月的月相的图片、汇报分析数据资料用的表格、记录用笔和纸、照相机、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教师提问:同一天晚上,我们看到的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说一说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1、提问:怎样观察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2、教师指导:(1)怎样准确观察同一天晚上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①怎样使用指南针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方向?②怎样使用六分仪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高度?(2)怎样记录同一天晚上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①需要记录什么内容?②介绍记录表格:日期时间月球明亮部分形状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月球在天空中的高度18:0019:0020:00……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观察活动需要熬夜进行,怎样才能坚持完成观察活动?①采取分段定时观察的方法。从晚上18:00开始,每隔1个小时观察一次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②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活动。比如四到五个同学一组轮流进行观察和休息。③对完成观察活动的小组给予某种形式的奖励,比如在教材上小鸭子的旁边盖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教师提问:哪些同学坚持完成了观察活动?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么样的?(2)各个小组汇报观察结果集体讨论:根据观察结果,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有变化吗?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1、教师提问: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变化吗?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有变化吗?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假设和推测。3、制定新的观察计划(1)小组讨论:怎样观察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怎样记录观察结果?(学生已有经验,可以让学生讨论决定)(2)教师指导:①什么日期开始观察?连续观察多少天?每天定在什么时候观察?(观察日期从农历月初开始到农历月末结束,上半月在傍晚定时进行观察,下半月在清晨定时进行观察。)②天气不好的时候怎样开展观察活动?(天气不好可以观察天气状况,推测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并通过报纸、互联网等检验自己的推测。③怎样坚持完成观察活动?(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来完成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活动,比如在第一周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观察,接下来每周由一位同学负责观察并且收集数据,最后对所有的资料进行汇报4.出示班级记录表格,要求每个组的同学轮流完成班机记录。日期时间月相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记录的小组初一初二……三十初一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总结农历一个月内月球运动的规律1、展示一个月内不同日期拍摄的月相的照片。2、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①照片中的月球各是在农历的哪一天拍摄到的?②一个月里月球的明亮部分是怎样变化的?③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动?④两次月圆之间大约相隔多少天?⑤月球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3、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总结月球运动规律。(对于月球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学生回答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借助于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5、观察月球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动?两次月圆之间大约相隔多少天?月球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作业设计:科学长江作业第1课化石1、必做:一----------三题。2、选做:第四题。第6课月相的成因教学内容:月相的成因。主备人:李红群教材简析:对于月相成因的探究是观察月球的活动的自然延续。经过长期的观察,学生发现月相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这时,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月相会有规律的反复变化呢?对于月相变化的原因,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假设。为了验证不同的假设,学生必须要通过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和模拟实验搜集证据,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是第四年学习科学了,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科学的方法。特别是科学学习中最常用的观察、记录、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学生掌握的较好。本课的课外探究活动任务艰巨,虽然六年级学生对于科学观察已经有一定的方法技巧,会规划安排和执行观察任务,能表达观察成果。但是一个长达一个月的观察任务,况且中途还会因为天气等原因被中断,将是对他们观察探究能力的一次大的考验。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地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断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2、能够对月相变化的原因做出合理的假设和猜想;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3、愿意倾听其他同学对于月相变化原因的观点和评述。教学重难点:月相是怎样形成的。教学用具:大白纸、记号笔、黄色乒乓球、台灯、铅笔、粉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1、出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盈月、满月、凸亏月、下弦月、残月这八种典型月相的图片,让学生根据从农历初一开始出现的顺序排列。2、提出研究问题:月相的变化是怎样形成的?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1、让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月相每个月重复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让学生在班上汇报自己的想法。3、把学生按照不同的解释分成小组,并且根据自己的想法作出一个示意图。在绘制示意图之前,为了让不同学生画的示意图能够被相互理解,教师提出以下几点要:①示意图要表示出从北极俯瞰时,地球和月球的位置;②当月球处于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时所出现的月相。③月球绕地球转动的方向4、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示意图。其他的学生可以针对示意图提出疑问并要求解释。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大家做出的不同假设以及针对各种假设存在的疑问。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1、让持有不同见解的学生设计出一个模拟实验来检验示意图中展示的假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2、用什么来代表示意图中的地球、月球和②怎样表示月球绕地球的运动?怎样观察月球在不同位置时出现的月相?3、让学生根据制定的实验方案准备试验所需要的材料。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1、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假设分成小组进行模拟实验。2、教师巡视、指导不同小组进行实验的情况。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让各组学生汇报模拟实验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他们回答:①在实验中你是怎样让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你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②如果要看到新月的时候,月球应该在什么位置?这时对应的日期应该是什么时候?如果要看到其他典型的月相,月球应该在什么位置?③在你的模拟实验中月相变化的顺序和我们实际观测到的月相变化的顺序是不是一致的?④根据模拟实验的情况,你认为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吗?如果不正确,你的根据是什么?要怎样修改?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总结月相形成的原因?1、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交流总结月相形成的原因。2、让学生思考:如果月球绕地球运动的方向反过来,对于月相的变化有什么影响?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6、月相的成因月相的形成分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盈月、满月、凸亏月、下弦月、残月作业设计:科学长江作业:第6课月相的成因1、必做:第题。2、选做:第题。第7课登上月球教学内容:登上月球。主备人:李红群教材简析:登上月球是人类延续千年的梦想,很多国家和民族的古代神话故事中都留下了这种梦想的痕迹,在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1.学生交流人类探索月球的活动。2.介绍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3.讨论登月前宇航员要做的准备工作。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月球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知道了月相的成因,通过认识地球、太阳等天体,对于认识月球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方法迁移和能力储备。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知道登月前宇航员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2、能够通过查阅书刊和其他的信息源搜集关于人类探测月球活动的资料,能够通过讨论和其他人交流宇航员登月前的准备工作。教学重难点:知道登月前宇航员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探索月球有关的科学技术问题。教学用具:介绍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资料(影像资料),学生分组搜集关于人类探索月球情况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1、提出研究问题(1)介绍关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2)提问:登月曾经是人类的梦想,现在人类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那么,人类是怎么样把登月的梦想变成现实的?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1)说一说你知道的人类探测月球的活动。(2)学生交流知道的人类探测月球的活动的情况。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播放影像资料(或者阅读教材上的资料),介绍人类登月的情况。探究登月前宇航员的准备工作:(1)提问:①人类为什么要到月球上去?②人类登月可以采用哪些方式?不同方式有什么优点和缺点?③人类在月球上怎样生存和开展活动?④人类以前的登月情况有哪些经验和教训。(2)学生按照研究的问题分成不同的小组,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搜集相关的信息,然后根据搜集信息的结果回答上面的问题。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根据上面搜集的信息,在登月前宇航员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登月前的准备工作准备的理由……………………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7、登上月球登上没有大气、风、氧气、声音引力:1/6月球概貌环形山月海探月历程:嫦娥奔月—伽利略—人造卫星—登上月球作业设计:科学长江作业:第7课登上月球1、必做:第题。2、选做:第题。第8课《太阳》教学内容:《太阳》。主备人:李红群教材简析:《太阳》是六年级下册第八课,教材内容包括;1、知道太阳有关信息,2、知道怎样观察太阳3、知道太阳基本情况。学情分析: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看到太阳,但学生对太阳和地球的了解却很少。而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因此,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开发适合学生需要的课程资源,增加学生对黄河的感性认识。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意识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2、会查阅资料,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3、对研究关于太阳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了解太阳基本情况。教学用具:墨水、脸盆、镜片图片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1、教师提问:你们对于月球已经知道哪些情况?2、每个学生将自己的认识写下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将共同的看法归为一类,将
本文标题: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8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00995 .html